全智贤事业凉凉!为老公还债只是借口,被曝更多前科,新剧被抵制

发布时间:2025-09-21 10:58  浏览量:1

“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

全智贤在新剧《暴风圈》里的这句台词,像一颗重磅炸弹,直接把她二十年的好感度炸得粉碎。

那天晚上,社交平台炸锅了。

有人截图、有人剪视频、有人扒台词、有人怒怼品牌方。短短几小时,从豆瓣评分暴跌,到品牌广告连夜下架,网友们的愤怒像潮水一样,一波接一波。

明明是个娱乐圈的老熟人,怎么突然成了全民抵制的“过街老鼠”?

真的是因为一句台词吗?

不是——是因为这背后,是她一次又一次的“暗戳戳”,终于被看穿了。

曾几何时,全智贤是“女神”的代名词。

《我的野蛮女友》《来自星星的你》让她风靡亚洲。不少中国粉丝把她当自己人,甚至因为传闻她有中国血统而倍感亲切。

她来中国拍广告、接代言,连参加活动都被“星光大道”级别接待。

可惜,滤镜终归是滤镜,碎得往往猝不及防。

早在《雪花秘扇》宣传活动时,全智贤就曾被网友抓包“全程翻白眼”“不搭理李冰冰”,那时候大家还说她“可能不习惯中式采访”。

现在再看,只能说:她不是不习惯,是不屑。

《王国》里默认“病毒源自中国”?她接了。

恒大冰泉广告提到长白山属于中国?她解约。

这些年,她不是没出事,只是大家一直在替她找借口。

这次《暴风圈》,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暴风圈》是全智贤时隔多年回归荧屏的作品,角色是女总统候选人,设定硬核,投资庞大,背后是迪士尼。

按理说,这样的角色对她是加分项。

可惜,剧方的“野心”和“私心”太明显了。

从内容来看,处处暗戳戳地“内涵”中国:

戏里“反派”角色讲中文;

李白的《将进酒》被“怪腔怪调”朗读,像在嘲笑;

地毯上赫然印着红底黄星,似曾相识的图案让人气得不轻;

用香港棚户区当大连取景地,还标注“2025年中国大连”,加上灰滤镜,直接把中国城市拍成了废土风。

这是电视剧?还是文化讽刺剧?

更离谱的是,全智贤身为一线演员,台词、剧本、镜头,难道一点决策权都没有?

别逗了。

一个能挑剧本、挑导演的演员,却选择了这样的剧,不是“被迫营业”,是“主动站队”。

不少粉丝试图洗白,说全智贤是为了帮老公还债才接这部剧。

根据传闻,她老公崔俊赫去年炒股亏了150亿韩元,换成人民币约8000万。

听起来不少,可对于一个身家过亿、单集片酬200万人民币的顶流来说,真的压垮她了吗?

更何况,她连拍9集,收入1800万,仅剧集收入就能cover一大半。

更大的可能是:她以为这是一部能“国际爆火”的作品。

可惜,剧是火了,但火的是“负面话题”。

她“错估了形势”,结果不仅赔了观众缘,还赔了代言、赔了名声。

这次全智贤“翻车”,最先感受到的是品牌方。

科某斯:直接回应,合作已结束,网友点赞。

海某之谜:国内平台删了代言,但海外宣传还在,网友怒斥“双标”。

某V:评论区沦陷,网友狂刷“抵制辱华艺人”,品牌一言不发,依旧“装聋作哑”。

伯爵(PIAGET):才是最迷的操作。

一边线上广告撤了,一边线下巨幅海报还挂着。

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各大商圈全智贤的巨幅广告还在迎风招展。

网友调侃:“你们是打算让大家现场泼油漆吗?”

甚至还有人在搜索引擎上看到她的广告动态,质疑伯爵“做做样子,敷衍网友”。

这不是切割,是做样子。

一个品牌对待舆论的态度,藏在它删广告的速度里。

9月10日,《暴风圈》首播,评分7.1。

9月15日,台词争议登上热搜,评分跌至4.2。

9月16日,网友开始抵制品牌代言。

9月17日,多个品牌回应合作已终止。

9月20日,全智贤代言的品牌物料陆续下架,评论区被“攻陷”。

五天时间,一个曾经的顶流,彻底塌房。

曾经的“千颂伊”,现在的“千错伊”。

她曾凭一部剧爆红,也因一部剧被封杀。

有人说她“晚节不保”,其实是“本色暴露”。

全智贤的塌房,不是偶然。

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娱乐圈那些“吃饭砸锅”的嘴脸,也照出了粉丝们的底线。

爱国,不是口号。是底线。

她可以选择剧本,我们也可以选择不看她。

她可以不尊重文化,我们也可以用行动让她知道——中国观众不是提款机,更不是“被操控的情绪包”。

你可以选择沉默,但别指望沉默能换来原谅。

你可以说“剧情虚构”,但现实不会让你虚构过去。

娱乐圈不缺女神,但缺有担当的演员。

全智贤的这堂课,交了学费,也交了代价。

只不过,这一次,没人愿意再替她买单了。

最后,借用网友一句话来结尾: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玩意,离开中国市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