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老北京什么样?北爱尔兰人镜头记录,清朝市井与古建筑
发布时间:2025-09-18 04:53 浏览量:1
这些相片是1911年前后老北京的珍贵照片,当时由北爱尔兰人威廉・博伊德・库珀拍摄。1911年前后,他受聘在北京大学担任商学院教授,在这边教学到1919年后才回到英国伦敦定居。这些照片也正是他在华期间拍摄的,为此给我们还原了不少历史细节。这些照片都经过了上色处理,提升了清晰度,在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清朝末期老百姓生活的真正样子,还有不少现在已经寻觅不到的古老城墙,这些建筑在这个镜头下也得以保留,是北京百年前风貌的重要影像资料。
从历史背景上看,1911年前后,中英关系处在一个重要的关节点。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作为列强国之一的英国通过这些不平等的条约获取了包括赔偿、通商等特权。那时,英国在长江流域还保留着很强的势力影响,对中国的经济、政治领域都有诸多干预。但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清王朝统治被推翻,这个历史巨变也间接影响到了中英之间的外交和利益格局。
那时的老北京生活则呈现出一种新旧交替的市井常态,底层大部分民众还是以农耕、手工业或者售卖小商品为主,街头经常能看到那些挑着担子叫卖的货郎,或者推着独轮车运输的苦力,以及那些在茶馆门口歇脚的普通人。在服装上,男的大多留着辫子,穿着长袍马褂,女人呢,则是旗袍或者传统衣裙,日常出行大部分还是步行,人力车、马车也有,但相对简陋。那时医疗、教育条件都相当落后,不少百姓生活在贫困中。
克林德牌楼
城角的角落,人烟罕至,那时的天空很湛蓝,没有什么云
北京东四牌楼大街,一条狗从尽头走过,皮肤黝黑的车夫此时搭上了乘客。
北京东便门那时损坏已经很严重。感觉进去随时有坍塌的危险
那时,虽然老百姓很穷,但整个北京城的规划看起来还是挺笔直,井井有条的路旁边还种植了树,旁边还有城市疏水通道。
有一些商铺的老板,大部分坐的黄包车,不过有钱人呢,只是坐上马车,还能拉上帘子。
东便门外的城墙外面好像是一片原始地方,座落着几座古城墙。并没有什么人员走动。
城墙外一位大大叔领着一只骆驼的一支队,就相当现在的快递员吧,不过那时好歹能找到这份工作也不错了。
这条街上,不少人力车正在等待客户。从图片上看,有钱人跟穷人的相差还是很大的。
前门大街,现在看起来规划也很好,有点类似于现在的仿古建筑,但是当年却是实打实的真货。并且路上有不少人在做生意了。
昆明湖好像跟现在的相差也不怎么大
有个人骑着骡子从城门经过,看起来应该是某个大户人家的家丁吧。
不少人在围观别人下象棋,不过从服装上看,那时人们的穿着也是显得相当的拖沓。另一位衣服相当白净,应该家境不错吧。
崇文门大街,一辆人力车拉着乘客匆匆走过,在街道的尽头,还有一位在扫大街的。
这才是那时真正的大户人家,跟在城墙边的市井小民比较起来,差距太大了,大户人家衣服干净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