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卡侬冲高端:以前20元T恤随便买,现在130元短裤都肉疼?
发布时间:2025-09-20 11:20 浏览量:2
以前周末逛迪卡侬跟逛家门口超市似的,20块钱一件基础款T恤、不到50块一个大容量背包,就算没啥刚需,进去溜达一圈也忍不住买两件,毕竟性价比摆在那儿,不买都觉得亏。
可现在再去迪卡侬,随便一件健身短裤就要130块,运动鞋想找100多块的都难,钱包直接被劝退。
不光是单品涨价,迪卡侬还在2024年3月搞了四个高端子品牌,专门做公路自行车、攀岩这些专业运动装备,其中一款公路自行车居然卖到近6万块,要知道它以前入门级自行车也就1000来块,这跨度实在有点大。
说实话,迪卡侬这波高端化操作,我是没太看懂。
本来靠平价圈了一大波普通消费者,现在价格涨上去了,老顾客先不买账了。
有个朋友就跟我说,以前逛迪卡侬跟“扫货”似的,现在只有急着用又没时间比价的时候才会买,毕竟质量还靠谱,美团上买也方便。
还有人吐槽,200多块买双迪卡侬的鞋,不如选骆驼、凯乐石这些国产品牌,人家款式多,光一个款式就有四五种花色,质量也够用,没必要在迪卡侬这儿花冤枉钱。
更尴尬的是,高端客群也没接住。
就说那近6万块的自行车,真正玩专业公路自行车的人,大多会选Specialized、Trek这些一线牌子,根本看不上迪卡侬的高端系列。
我去北京几家迪卡侬门店逛过,非高峰时段人倒不少,尤其是带孩子的家长,把这儿当遛娃地儿,顺便看看运动装备。
可再看结账处,就冷清多了,不少人都是逛一圈就走,真正掏钱买的没几个。
深圳有店员说,他们门店平时一天营业额也就5万左右,周末能到10万,可有些大店周末能卖50万,差距特别大,而且很多人习惯在店里试穿完,转头去线上买,因为线上常有优惠。
迪卡侬会这么折腾,其实也能理解,毕竟成本涨得太厉害。
珠三角那边给迪卡侬代工的工厂,普工月薪从2015年的2800块涨到2024年的5500块,原材料也贵了,再加上迪卡侬门店大多是2000平左右的大店,一线城市租金又高,不涨价根本扛不住。
而且它的净利润率一直只有6%左右,比耐克、阿迪达斯这些牌子差远了,想靠高端化提提利润也正常。
可问题是,中低端市场早被国产牌子占了。
2025年618天猫户外品牌销售榜,骆驼排第一,迪卡侬才排第二,人家骆驼光线下店就有4000多家,还有年销量超200万件的明星产品,迪卡侬中国才300多家店,根本没法比。
线上更不用说,拼多多、1688上的便宜货也分流了不少顾客。
高端市场又被lululemon、始祖鸟卡死,lululemon一件瑜伽服卖1000多还不愁卖,始祖鸟一件冲锋衣8000多,照样有人抢,这些牌子早把“高端”标签贴牢了,迪卡侬想插一脚太难。
为了让高端化能成,迪卡侬也做了不少动作。
2024年把经典的蓝色LOGO改了,压扁拉长,门店里的仓储式货架也撤了,换成射灯照着的高端产品岛台,主色调也从深蓝变亮蓝,看着是洋气了点,可消费者不买账啊。
一家店里既有29.9元的速干T恤,又有69999元的自行车,谁看了不迷糊?根本搞不清它到底是走平价还是高端路线。
后来又搞“双轨制”,在上海开自行车专卖店,把北京一些门店搬进核心商圈,还在旗舰店地下一层搞了运动体验区,能射箭、打匹克球、玩轮滑,本来想吸引更多人,结果效果差强人意。
数据显示会员流失率涨了18%,高端产品卖出去的比例才7%,这投入和产出完全不成正比。
线上这块儿迪卡侬也拖后腿。
2024年线上销售额占比才20%,人家李宁、lululemon线上能占30%以上。
抖音上迪卡侬有210多万粉丝,比lululemon的114万多不少,可近30天销售额才750万到1000万,人家lululemon能卖7500万到1亿,差了整整一个量级。
本来线下客流还不错,结果不少人试完去线上买优惠款,线下营收又被分流,这操作属实有点迷。
老实讲,迪卡侬想撕掉“平价”标签冲高端,想法没问题,但太急了。
它以前靠性价比积累的口碑,不是换个LOGO、涨点价就能推翻的。
中高端消费者不认它的高端产品,普通消费者又因为涨价离开,最后卡在中间,2022到2024年销售额增速一年比一年慢,2024年净利润还亏了,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其实性价比品牌想做高端,得一步一步来。
就像李宁,靠国潮设计、赞助赛事、找明星代言,慢慢把品牌调性提上去,人家也不是一下子就成功的。
迪卡侬现在最该做的,是先把定位搞清楚,别又想赚平价的钱,又想抢高端的市场。
要么优化高低端产品组合,让消费者看得明白;要么把线上运营搞好,学学lululemon怎么卖爆款、做内容营销;再不然就深耕入门用户,把以前的性价比优势捡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