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读邯郸|典籍里的邯郸:《史记·列传》篇(二十五)缘起邯郸

发布时间:2025-09-20 11:24  浏览量:2

缘起邯郸

豨常告归过赵,赵相周昌见豨宾客随之者千余乘,邯郸官舍皆满。豨所以待宾客如布衣交,皆出客下。豨还之代,周昌乃求入见。见上,具言豨宾客盛甚,擅兵于外数岁,恐有变。上乃令人覆案豨客居代者财物诸不法事,多连引豨。豨恐,阴令客通使王黄、曼丘臣所。及高祖七年七月,太上皇崩,使人召豨,豨称病甚。九月,遂与王黄等反,自立为代王,劫略赵、代。

——史记卷九十三·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释文:陈豨曾经休假回乡路过赵国。赵国的相国周昌看到跟随陈豨的宾客座驾多达一千多辆,把邯郸城的官家馆舍都住满了。陈豨对待这些宾客全然如同平民百姓间的结交,处处谦恭自居其下。陈豨返回代地后,周昌就请求进京朝见皇帝。他面见刘邦时,详细禀告说陈豨门下宾客极盛,又在外独掌兵权多年,恐怕会有变故。刘邦于是派人去调查陈豨门客在代地居住期间的种种不法行为(包括贪赃枉法等事),调查结果许多事都牵连到陈豨本人。陈豨得知后非常恐惧,暗中派门客与王黄、曼丘臣驻地联络互通消息。到了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七月,太上皇(刘邦之父)驾崩,刘邦派人召陈豨入朝,陈豨推说病重不能前往。同年九月,他就与王黄等人正式起兵反叛,自立为代王,攻占抢夺赵、代两地。

关联成语典故:牵一发而动全身;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布衣之交;逼上梁山;铤而走险;树大招风

笔者按:从太史公《史记》的种种文字记载来看,陈豨身为西汉开国将领,在刘邦开业之初就一直跟随刘邦,深得刘邦信任,所以刘邦才会对其委以重任,以至其最终统领了赵代全境的兵马。然就其个人而言,陈豨并没有主动叛乱的行动和意图。即使韩信鼓动其起兵反叛,其也只是口头应付,虚于委蛇。

而这一切,均因其休假回家路过邯郸发生了改变。陈豨一向敬佩和推崇魏公子信陵君,所以也像他一样广招门客。赵相周昌看到陈豨的门客众多,其又掌控赵代两地兵马,于是就向汉高祖刘邦进言了陈豨现状潜在的危险性。刘邦听从了赵相周昌的劝告,并派人搜集陈豨门客的种种不法之事,其中好多不法之事必然牵扯到陈豨。在汉高祖“消灭异姓诸侯王”国策的持续推进,以及想起韩信曾经给自己说起“三人成虎”告诫的双重压力下,陈豨才在恐惧之下被逼反叛刘邦。因此,从以上种种事情关联来看,陈豨的最终反叛,与其路过邯郸、赵相周昌的进言紧密相连,是其最终反叛中“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