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荒凉的985大学,建在村里,周围都是农田和大山,上学如流放

发布时间:2025-08-22 22:48  浏览量:1

也好,学生除了学习,哪里都去不了,就当是被关在流放西北四年

提到 985 大学,大家通常会想到繁华都市里的高楼校园,就算是在新建的大学城的分校区,也是设施齐全。

可有的 985 却偏偏建在远离市区的地方,甚至被调侃 “上学如流放”。

这所被称为 “最荒凉” 的 985 大学,就是兰州大学。

它的榆中校区藏在村落里,周围环绕着深山,交通不便到让学生哭笑不得,但这所学校背后的故事和实力,却远比 “荒凉” 两个字更值得说道。

兰州大学是甘肃省唯一的 985 高校,有着辉煌的历史,前身可追溯到清末的甘肃法政学堂,1952 年就被确定为全国 14 所综合性大学之一。

可 2000 年 9 月,学校决定在榆中建立新校区后,地理位置就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

榆中校区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夏官营镇,距离市中心有 90 多里路,光看数字可能觉得还好,但实地一看才知道有多偏。

校区就建在村落中间,周围除了农田就是深山,公共交通少得可怜,学生想出趟市区得费不少功夫。

有学生调侃说自己是 “骑骆驼上学”,还有人戏称上大学像被 “流放” 到了偏远地区。

这种地理位置带来的不便,让不少刚入学的学生感到落差,甚至有前任校长统计,每年有不少本科生退学,其中一部分就是因为对校区环境不适应。

其实兰州大学选择建榆中校区,并非一开始就想 “往偏僻里钻”。

当时学校因为扩招,原有校区已经装不下那么多学生,急需新校区。

恰好兰州市政府规划把榆中地区作为重点发展区域,学校满怀期待地认为,这里将来会成为繁华地带,才下定决心把新校区建在这儿。

可现实却没按规划走,榆中地区的发展速度没达到预期,新校区不仅没等来繁华,反而因为远离市中心,渐渐成了大家口中 “荒凉” 的代表。

这成了兰州大学发展中的一个遗憾,也让学校的排名在 21 世纪整体呈下滑趋势。

有人觉得是新校区影响了学校发展,虽然这种说法有点片面,但地理位置带来的人才外流、资源吸引力不足等问题,确实让学校承受了不小的压力。

虽然被吐槽 “荒凉”,但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的基础设施其实并不差。

经过这么多年的建设,教学楼、实验室、宿舍、食堂等都已经相当完善,完全能满足师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图书馆藏书丰富,自习室宽敞明亮,实验室设备也能支撑起各类科研项目,毕竟是 985 高校,在教学资源投入上从不含糊。

这里的 “荒凉” 更多是和发达地区的高校比出来的。

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确实比沿海地区稍落后,兰州大学在 985 高校的经费预算中排名不算靠前,但学校把资金用在刀刃上,理性分配资源,确保了教学和科研的正常开展。

对真正想学习的学生来说,远离市区的喧嚣反而成了优势,能让人沉下心来钻研学问。

千万别被 “荒凉” 的表象迷惑,兰州大学的学科实力依然强劲。

作为老牌综合性大学,它在化学、物理、生物、地质等基础学科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培养出了不少院士和行业精英。

虽然地理位置影响了部分人才的引进和留住,但留校的老师大多踏实肯干,科研氛围浓厚。

学校在沙漠化治理、冰川研究等特色领域的科研成果,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

这些扎根西北的研究,不仅有学术价值,更对国家生态保护、区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对愿意静下心来做学问,尤其是对基础学科、西北特色研究感兴趣的学生来说,兰州大学提供的平台依然很有竞争力。

其实 “荒凉” 的环境,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别样的成长经历。

在没有太多娱乐诱惑的环境里,学生有更多时间泡图书馆、进实验室,专注力反而更强。

很多从兰州大学毕业的学生都说,四年的 “安静” 时光,让他们养成了踏实肯干的习惯,这种品质在后来的工作和科研中特别受用。

而且学校也在努力改善交通和生活条件,增加往返市区的班车,引进更多商铺,让校区生活越来越便利。

对报考兰州大学的学生来说,与其纠结环境 “荒凉”,不如关注学校的学科实力和自己的兴趣方向。

毕竟大学是来学习的,985 的牌子背后,是扎实的教学质量和广阔的发展平台,这些才是更值得看重的东西。

兰州大学的 “荒凉”,是地理位置带来的客观现状,但这所学校的底蕴和实力,从来没被 “荒凉” 掩盖。

它就像西北大地上的一棵胡杨,在看似艰苦的环境里,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学术使命。

如果你不介意远离繁华,想在安静的环境里潜心学习,这所 “最荒凉” 的 985,或许能给你意想不到的成长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