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们看不看电影《731》,我反正不看,因为我不敢

发布时间:2025-09-18 17:38  浏览量:2

#你会为了铭记历史走进影院看《731》吗#

雨丝斜斜地掠过窗外的梧桐,打湿了那束即将衰谢的野花。

屏幕亮起又熄灭,反复跳转着购票页面,那个醒目的“确认”按钮像团灼人的火炭,烫得我指尖发颤。内心思考这辈子最艰难的抉择:究竟要不要推开这扇通往地狱的门?

去不去看《731》电影呢?


记忆总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汹涌而来。

作为70后人,从小耳濡目染,对于日寇的恐惧和痛恨早已刻进了骨血。长大后翻阅泛黄的地方志,那些铅印的数字在阳光下跳动着猩红的光晕——超过三万多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在细菌弹的毒雾里。每当看到这些,胸腔里就会翻涌起滚烫的岩浆,恨不能生吞了那些披着人皮的魔鬼。

当听说《731》这部影片筹备的消息时,我的心像被重锤猛然击中。多少个深夜辗转反侧,想象着银幕上将会重现怎样的画面:铁笼中蜷缩的孩童、解剖台上抽搐的躯体、实验室里此起彼伏的惨叫……

这些场景如同锋利的刀片,在我本就布满裂痕的心墙上划出更深的伤口。可越是害怕面对,越觉得有双无形的手掐着我的脖子,逼着我去正视那段浸透鲜血的历史。

这几天,有关《731》巨幅海报上的刺刀寒光凛冽,直刺进我的眼底。

宣传语“还原真实历史”几个字更像烙铁般烫人。

可当真正要点击购票键时,我又犹豫了,终究没敢按下那个按钮。最终关闭了窗口。

远眺几里地之外的烈士陵园。我的思绪随风飘散,似乎看见了松柏在风雨中簌簌作响,台阶的坑洼盛着凄凉的泪水。无数的哀声在“无名英雄永垂不朽”的纪念碑前回荡,亭子里传来悠扬的二胡声,曲调哀婉缠绵,似在哀悼又似在控诉。

再看旁边的学校,此时正赶上放学时间。孩子们充满朝气,稚嫩的脸庞,一切是那么的祥和。但谁知道,如今的校园操场,曾是堆满尸骸的“万人坑”

恰逢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各种回忆历史影像。

打开网页,满屏都是皱纹纵横的面孔,他们讲述着祖辈传下来的往事。有个九十岁的老兵对着镜头举起残缺的手掌:“那时候我才十五岁,眼睁睁看着所有人被……”

视频放到一半,我实在忍不住关掉了页面。不知怎么的,泪水从眼眶里逃了出来。

深夜躺在床上,耳边始终萦绕着各种声响:受难者临终前的哭泣声、幸存者回忆往事时的叹息声、纪念馆里的空洞回响声……

这些声音交织成诡异的交响乐,在脑海如同海浪翻滚,最后变成噩梦。

梦里全是支离破碎的画面:穿着白大褂的人拿着针管逼近,牢房里伸出无数求援的手,废墟中爬出的幸存者拖着断腿爬行……

缺胳膊少腿的男人,抱着婴儿啼哭的母亲,眼睛瞪得大大的孩子。他们无声地注视着我,目光沉重得像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朋友圈满是各种观影感想:“走出影院时双腿发软,灵魂好像被抽空了一半。”

配图是影院走廊里扶墙痛哭的背影。

评论区有人问值得去看吗,最高赞的回答是:“如果你能承受得住剜心剔骨般的疼痛,请一定要去;如果不行,至少别忘记点亮一支蜡烛。”

此刻,我放下手机,坐在电脑前敲下这些文字,雨还是没停下。

雨滴敲打玻璃的节奏,像极了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声音。

我知道这辈子可能都不会踏进放映《731》的影厅,但我会用其他方式记住这一切——在清明时节焚一炷香,在国家公祭日默哀三分钟,在给其他人讲述襄阳历史文化时多说一句“不要忘记……”。

因为有些伤痕,注定要用整个民族的记忆来愈合;有些真相,必须由活着的人继续传扬。

#九一八红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