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受制于人,中国企业集体说“不”!
发布时间:2025-09-18 08:45 浏览量:1
文︱陆弃
就在中美经贸谈判尘埃落定不到24小时,一条消息像炸雷般在科技圈炸开:中国科技企业竟然集体对英伟达最新AI芯片RTX6000D说“不”。美国财政部长贝森在媒体前抱怨,这时机太糟糕,可科技市场的风向可不是他能左右的。
曾经的香饽饽,如今成了烫手山芋。英伟达在全球芯片市场几乎独霸一方,尤其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其光环闪耀全球。高性能芯片一度让全球科技企业趋之若鹜,中国市场更是盈利重地。然而这次,RTX6000D面对中国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冷遇。
从性能上说,这款芯片主要用于执行推理任务,可在赛道上,它却跑不过自家前辈RTX5090。虽然RTX5090因美国禁令无法进入中国市场,但江湖传闻中其性能仍被企业熟知。相比之下,RTX6000D略显力不从心,高昂的价格更让追求性价比的中国企业难以接受。采购决策从来不是看广告打分,成本与性能才是硬道理,RTX6000D在两方面都落了下风,自然难以赢得青睐。
再看产能问题,今年7月英伟达CEO黄仁勋亲自到访中国,带来了美国批准对华出售H20晶片的消息,当时引发企业热情,纷纷下单。但几个月过去,订单迟迟未发货。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巨头等得不耐烦,纷纷催促。芯片供应不到位,研发生产计划全线受阻,损失难以估量。信任一旦动摇,再多的营销口号也挽回不了市场。
安全问题同样不可忽视。数据是企业的命脉,尤其是掌握海量用户信息的科技巨头们。英伟达芯片的安全隐忧,让企业担心万一存在后门,数据可能被窃取或篡改。中国官方对此高度重视,专门约谈英伟达,要求提供安全证明。在安全红线面前,没有企业愿意冒险,谨慎成为必然选择。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反垄断调查。9月15日,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对英伟达启动反垄断调查,这无疑是重锤落下。调查一旦成立,英伟达将面临巨额罚款,可能高达50亿美元。过去英伟达在GPU领域超过八成的市场份额,曾被用来强制客户购买产品,切断本土企业技术接口,如今触碰了监管红线。市场秩序被扰乱,利益被侵害,中国企业和监管方的态度果断。
与此同时,国产芯片正在崛起,为中国科技企业提供可靠替代。华为鲲鹏、海光、寒武纪等国内芯片产品不断突破性能瓶颈,安全认证齐全,单位算力成本远低于进口芯片。华为昇腾910B单位算力成本仅为英伟达H100的43%,推理速度在某些场景快30倍。今年国家机关采购清单显示,国产芯片中标比例大幅提升,甚至联想在金融领域拿下11亿元海光服务器订单。国产芯片不仅性能提升,更赢得了信任和安全感。
中美科技角力从来不是表面文章。英伟达RTX6000D遭遇冷遇,是市场逻辑、安全考量与国产替代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提醒全球科技巨头,中国市场不是单纯的消费市场,而是有自主判断、有底线的技术舞台。企业必须尊重规则,重视信任,否则即便昔日独霸,也可能一夜掉队。
中国科技企业的选择,也是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信号。国产芯片逐渐成熟、产业链逐步完善,正在打造一个更可控、更安全、更高效的技术生态。未来,无论是研发、生产还是产业布局,中国科技企业都将拥有更多主动权,不再依赖单一供应链。
英伟达的冷遇,是市场选择,也是时代信号。科技不只是性能的堆叠,更是信任、规则和战略眼光的综合比拼。中国科技企业用行动表明:核心技术不容轻易妥协,安全与自主不可退让。未来的科技舞台,中国正在书写自己的规则,而曾经的“香饽饽”,要重新学会适应这个新世界。
在这场无声的博弈中,每一颗芯片都在传递信息:自主可控,才是王道。市场与技术,信任与安全,每一环都不容忽视。RTX6000D的遭遇,是警示,更是前奏。国产芯片的崛起,才刚刚开始。
- 上一篇:山西商帮的山河密码
- 下一篇:9月18日普通干线公路早间路况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