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车突然不香了?销量暴跌背后,谁在悄悄转向?
发布时间:2025-09-17 19:56 浏览量:2
2025年7月,中国车市出现了一场冰火两重天的大戏。纯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24.5%,而增程式车型却同比下滑11.4%。这一涨一跌背后,折射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剧烈变化。
曾经凭借增程技术一路高歌猛进的理想汽车,7月交付量同比暴跌39.7%,8月跌幅进一步超过41%。问界的交付表现也始终处于波动状态,未能延续此前的稳定增长态势。
增程车卖不动了,首要原因是充电设施越来越普及。全国充电桩数量已突破千万大关,中心城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34根充电桩。
一位理想L9车主直言:“我每月加油不到两次,纯电能覆盖95%的日常通勤,油箱成了摆设。”
这代表了大多数增程车主的实际用车场景。理想内部数据显示,85%的车主日常只开150km纯电里程,65%用户每月加油不超过两次。
随着“里程焦虑”逐步缓解,增程车最大的卖点正在迅速弱化。
纯电动车技术突飞猛进,直接挤压了增程车的生存空间。2025年纯电车型续航普遍达700-1000公里,充电效率实现15分钟补能300公里。
同时碳酸锂价格从60万元/吨暴跌至10万元/吨,纯电车电池成本大降。特斯拉Model 3续航干到830km,价格却压到25万内。
增程车引以为傲的“油电差价”从三四万缩水到一万左右。消费者算账后发现:选择纯电车型,“省下的钱够充五年电”。
政策转向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以上海为开端,多个城市取消插混和增程车免费绿牌资格。
这并非偶然——全国三分之一的插混车曾销往上海,政策一变,销量根基瞬间动摇。
2025年是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最后一年,2026年起将减半征收。政策窗口正在关闭,增程车的政策红利正在消退。
早期增程车主换车时,超过60%转投纯电阵营。这一数据最能说明消费趋势的变化。
一位卖掉理想ONE买蔚来ET7的车主坦言:“开了三年增程,发现最远只去过邻市,纯电完全够用。”
消费者投诉更是触目惊心:2024年增程车投诉量激增280%,其中70%指向续航缩水、油耗虚标等核心问题。宣传册上5L/100km的梦幻油耗,在实际驾驶中竟能飙升到8-10L,与燃油车相差无几。
面对市场变化,车企们已经开始紧急转向。零跑汽车从销量结构到产品规划逐渐转向纯电,其旗下多款曾以“增程为主、纯电为辅”的热销车型,如今销量构成已彻底翻转。
今年零跑新推出的B10、B01两款主力新车,甚至未规划任何增程版本。
其他车企则押注“大电池+超快充”的技术路线。智己、小鹏等品牌新一代增程车型纯电续航突破450公里,试图重新定义增程体验。
但技术升级推高成本,使增程车从“平价替代品”蜕变为“高端奢侈品”。
当充电站比加油站密集,当800V超充5分钟补能200km,“里程焦虑”变成伪命题。一位华为门店销售透露:“客户听说增程车要保养发动机,转头就定了纯电版。”
增程技术不会消亡,但生存空间正被急剧压缩。未来增程将退守中高端细分市场,而主流大众市场注定是纯电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