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反腐风暴:74人被辞、46人进去,利润承压下刮骨疗毒破局?
发布时间:2025-09-17 16:50 浏览量:1
安踏利润刚下滑8.9%就掀反腐风暴,74人被辞46人送司法机关,这波"刮骨疗毒"是断臂求生还是另有盘算?
2025年上半年安踏营收385.44亿元,同比涨了14.3%,钱包鼓了但利润却薄了,归母净利润70.31亿元,同比下滑8.9%。更扎眼的是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64.1%掉到63.4%,电商业务和鞋类产品占比提升拉低了整体收益。就在这节骨眼上,公司突然动了真格,一口气辞了74人,46个直接送了司法,这波反腐明显是冲着蚕食利润的"内鬼"来的。
“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屋,以突隙之烟焚。”老祖宗这话可不是白说的。安踏这波反腐,说白了就是拎着杀虫剂往鼠洞里灌,早就该干了。你想啊,电商业务占比上去了,毛利率本来就薄,要是供应链里藏着几个吃回扣的,采购成本凭空涨一截;销售端再混进几个虚报费用的,利润不就跟戳了洞的气球似的往下掉?这些藏在各个环节的“硕鼠”,单个看可能就捞个仨瓜俩枣,可架不住人多啊,聚在一起就能啃出亿元级的窟窿。安踏现在挥刀砍向这些“内鬼”,跟古代清官铁腕整顿吏治一个道理,都是知道“小恶不除,必成大患”,与其等楼塌了再后悔,不如现在就把墙根的蚁穴一个个堵死。
更深层看,安踏此次反腐其实是给企业做"深度体检"。利润承压的时候更得把账算清楚,这些"内鬼"吞掉的不只是眼前的数字,更是未来的根基。供应链少几个吃回扣的,采购成本就能降一截;销售端清掉虚报费用的,每一分营收才能真正变成利润。现在不把这些"硕鼠"揪出来,难道等电商业务扩大后让他们啃出更大的窟窿?说白了,这哪是断臂求生,分明是趁着营收还在增长,赶紧给企业换身"干净的行头",将来才能跑得更快更稳。
此次行动的意义不止于企业自身,更给整个运动服饰行业敲响了警钟。别以为藏在供应链、销售端的小动作没人看见,消费者心里都有杆秤,诚信才是企业在市场上站得住脚的真本事。
运动服饰行业这几年的日子可不算轻松,一边是原材料价格蹭蹭往上涨,棉花、聚酯纤维这些基础面料成本三年涨了近两成;另一边是线上流量越来越贵,电商平台的推广费用比五年前翻了一倍还多。在这种两头挤压的行情下,利润空间本来就跟薄饼似的,再让“内鬼”从中间抠个窟窿,企业拿什么去搞研发、拓市场?你看那些货架上摆着的运动鞋,从设计到生产再到销售,哪个环节都可能藏着“猫腻”,供应商偷偷换低标准面料,质检环节睁只眼闭只眼;经销商为了冲业绩,把过季库存虚报成新款销量套取返利;甚至连门店装修都能搞出“阴阳合同”,报价单上写着进口材料,实际用的是贴牌货。这些藏在细节里的“小动作”,单个看好像不伤筋动骨,可架在行业整体利润下滑的大背景下,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波“大扫除”对整个行业而言,更是一记响亮的警钟:别以为关起门来搞点“潜规则”就能瞒天过海。现在的消费者精着呢,你家鞋子开胶、衣服起球,网上吐槽分分钟就能发酵;资本市场更不傻,财务报表里但凡有点“异常”,股价立马给你颜色看。在信息越来越透明的今天,企业就像玻璃橱窗里的展品,里子什么样,外面看得清清楚楚。与其抱着“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不如学安踏这样主动“刮骨疗毒”,把内部的“蛀虫”清干净了,才能挺直腰杆跟对手掰手腕。
更关键的是,运动服饰行业早就过了“跑马圈地”的年代,现在拼的是精细化管理。你看安踏自己,一边清理“内鬼”,一边把省下来的钱投到了研发上,上半年光新材料研发就花了12个亿,搞出的“气凝胶保暖科技”让羽绒服重量降了三成,一上市就成了爆款。这就跟老话说的“省下的就是赚来的”一个道理:把被“硕鼠”啃掉的利润抢回来,投到产品创新、渠道优化上,企业才能形成“反腐-降本-增效-创新”的良性循环。要是舍不得动刀子清理内部问题,就算营收再高,也可能像个漏气的气球,看着挺大,一捏就瘪。
归根结底,安踏此次行动绝非“断臂求生”,而是“壮士断腕”后的新生。企业做大规模容易,守好基业难,尤其是在竞争白热化的运动服饰赛道,诚信就是张“通行证”,管理就是把“金钥匙”。那些还在纵容“内鬼”啃食利润的品牌可得当心了,消费者不会为“猫腻”买单,市场更不会给“蛀虫”留位置。只有像安踏这样,把根基扎在诚信的土壤里,用铁腕管好内部,才能在行业洗牌中立于不败之地——毕竟,能走得远的企业,从来都不是靠“小聪明”,而是靠“大智慧”和“硬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