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巨头苏富比亏惨了!亏损翻倍还裁人,艺术圈的寒冬何时能过?
发布时间:2025-09-17 15:22 浏览量:1
文I夙夜玖歌
编辑I夙夜玖歌
最近艺术圈出了个大新闻,咱们熟知的拍卖巨头苏富比,去年亏得那叫一个“底朝天”,亏损直接翻了倍!这事儿说出来都让人咋舌,要知道这可是从1744年就开始做生意的 老字号”,怎么突然就栽了这么大跟头?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事。
先说说这亏损有多吓人。根据苏富比母公司的文件,2024年一年就亏了2.48亿美元,换算成英镑是1.84亿,对比2023年的1.06亿美元,直接翻了一倍还多!要知道这钱可不是小数目,要是换成普通打工人的工资,不知道要攒几辈子。
而苏富比赚钱的主要门路——拍卖佣金和手续费,去年也跌了18%,只剩8.13亿美元。这就好比一家老字号餐馆,原本靠客人吃饭的提成赚钱,结果现在客人少了,提成自然也跟着缩水,能不亏吗?
有人可能会问,就苏富比一家亏吗?还真不是。整个全球艺术市场最近都在“过冬”,疫情后那阵短暂的回暖早就没影了。你想啊,现在地缘政治乱糟糟的,国际贸易又老摩擦,再加上利率一个劲往上涨,那些有钱的收藏家也变得抠门起来,花钱不再像以前那样大手大脚。
《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艺术市场报告》里就说了,2023年全球艺术品销售额跌了4%,尤其是那些贵得离谱的高端艺术品,卖得更差。这就跟咱们买东西似的,要是经济不稳定,谁还敢随便买几十万、几百万的奢侈品?收藏家们也是这个心态,手里的钱得攥紧点。
更离谱的是,苏富比去年还搞了波裁人,结果钱没省下来,反而花了更多遣散费。2024年遣散费花了2920万美元,比2023年的1140万美元翻了两倍多,可员工只少了24个人,最后剩下2218人。
这意味着啥?大概率是几个高管或者资深专家走了,光给他们的“分手费”就占了大头。咱就说,普通打工人离职,可能也就拿几个月工资补偿,到了这些高层这儿,动辄就是几百万美元,这差距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对于,也不由得调侃一句“苏富比这哪是裁人,分明是给高管发‘退休大礼包’呢!”
不过话说回来,苏富比也不是一直这么惨。人家可是有两百多年历史的“老江湖”了,1744年由伦敦书商塞缪尔・贝克创办,一开始就卖珍本书籍,后来慢慢进军艺术品市场。
1955年在纽约设了办事处,借着美国收藏家们暴富的机会,一路逆袭成国际拍卖巨头。现在在全球40个国家都有业务,不光卖艺术品、书籍,连葡萄酒、钻石都卖,甚至还搞了金融服务,帮人用艺术品抵押贷款。
2019年的时候,亿万富翁帕特里克・德拉希花了37亿英镑把它买下来,还改成了私人公司。这位德拉希也挺有意思,自己爱收藏艺术品,同时还是电信巨头 Altice 的老板,之前靠到处并购把公司做得很大,本以为他能带着苏富比再上一层楼,没成想遇上了市场寒冬。
为了自救,德拉希也没闲着。他找了阿布扎比的主权财富基金ADQ 合作,拉来了10亿美元投资,还给了对方24%的股份,想让苏富比转型。
可这转型哪有那么容易?要知道苏富比和佳士得一直是行业里的 “双寡头”,垄断了不少生意,但艺术市场的周期性波动就跟天气似的,该冷的时候谁也躲不过。
而且现在年轻人的喜好也变了,越来越多年轻收藏家喜欢数字艺术、NFT这些新鲜玩意儿,对传统拍卖行的兴趣越来越小。就像以前大家都爱逛实体店买衣服,现在都改成网购了,传统拍卖行要是不跟着变,早晚得被淘汰。
其实苏富比的困境,也反映出整个传统艺术行业的问题。以前艺术品被当成“硬通货”,不少人买艺术品是为了投资增值,可现在经济不稳定,大家对艺术品的投资信心也降了。再加上新兴领域的冲击,传统拍卖行要是再找不到新的出路,这寒冬可能还得持续一阵子。
不过咱也不用太替苏富比担心,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两百多年的家底还在,又拉到了投资,说不定哪天就能找到新的突破口。
只是现在这光景,估计苏富比的员工们日子不好过,老板们也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才能让这家“老字号” 重新焕发生机。
毕竟艺术圈要是少了苏富比这么个“老玩家”,估计也会少了不少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