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三明”之一的段颎采取什么方式有效平息了百年羌乱?

发布时间:2025-09-15 19:09  浏览量:1

段颎的讨伐给了羌人沉重打击。

段颎自出征来共一百八十战,斩敌首三万八千六百余级,获牛马羊骡驴骆驼四十二万七千五百余头,用费四十四亿,军士战死四百余人。

羌人严重受挫之后,作乱的频次和规模大幅降低,东汉朝廷就不需要那么多投入。而凉州军阀这个中间商就没法赚差价了。凉州豪强军阀无血可吸,失去了做大做强的经济来源,对凉州局势的掌控越来越弱。

于是接下来羌人受打击,叛乱减少,朝廷投入减少,凉州军阀受到压制。凉州才真正迎来和平的曙光。

所以这样看来,段颎的铁血手段,从客观来看是当时唯一行之有效的办法。

但这样做也同样带来了不小的副作用。

段颎是采取什么方式有效平息了羌乱?段颎平羌究竟取得了哪些显著的效果,又导致了哪些严重隐患?为何说“凉州三明”只是取得了一时之功?

段颎

168年左右,刘志在决心派段颎率军讨伐羌人前,曾咨询过段颎有何应对办法。

段颎给出了成熟思路:

臣以为狼子野心,难以恩纳,埶穷虽服,兵去复动。唯当长矛挟胁,白刃加颈耳......是为汉疽伏疾,留滞胁下,如不加诛,转就滋大。

段颎认为羌人的归降是靠不住的。面对反叛的羌人,只有一个办法,连根拔。

因为此时凉州的汉人势力已经很弱,豪强军阀拥兵自重甚至与羌人联手,也就是说在凉州已经没人能够制约羌人了。

所以羌人凭什么听从朝廷管理,而不是割地自立?

而眼下朝廷要想短时间发展在凉州的汉人势力,花费巨大见效慢不说,而且还时不时要面临羌人的破坏。所以重新打造防御体系已经几乎没有可能。

豪强军阀只是伸手要资源,从来不会认真和羌人打。朝廷只能勉强寄希望于他们能够守住凉州的核心要地不送给了羌人,仅此而已。

打击羌人的重任,只能够由朝廷派去的汉军承担。

在这种局势下,段颎认为要想遏制羌人占据整个凉州,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是物理消灭。

接下来段颎开始重拳出击。此前他已经大破西羌,现在他将重点放在威胁长安的东羌身上,试图将其剿灭。

168年春,段颎带兵一万多人,携带十五天的粮草,从彭阳直往高平,与先零诸种战于逢义山。

当时局势对汉军很不利。羌军比汉军要多得多,这甚至让汉军恐慌起来。

但段颎很快就找准了优势:他所率的可是汉军精锐啊!他们有锋利的长刀,有专门对付羌军骑兵的长矛部队,通过列队三层来抵挡骑兵的冲击。此外还在左右两翼布置轻骑兵,用于防止羌军包抄。

待阻滞羌军冲击之后,段颎让克制骑兵的强弩部队发起攻击,给羌人骑兵极大的杀伤。

当羌军损失惨重不得不后撤时,段颎就会让左右两翼的轻骑兵发起冲锋。

在轻骑兵的追击下,羌军一溃千里。

虏兵盛,颎众恐。颎乃令军中张镞利刃,长矛三重,挟以强弩,列轻骑为左右翼。

汉军大获全胜,斩杀羌军八千余,获牛马羊二十八万头。

段颎一战成名,被提拔为破羌将军。

在这里,段颎开始使用了和马贤等人完全不同的思路:

他并不满足于击溃羌人主力,他要的是斩草除根。

段颎继续追击。当年夏天,段颎得知逃跑的羌人在奢延泽,于是率轻快部队快速前进,一日一夜走二百多里追到了这股羌人,击败了他们。

剩下来的寇虏,逃到落川,又集合起来。段颎并不打算放过他们,分别派骑司马田晏和假司马夏育从东西两面将落川之敌包围,再度击溃了他们。

段颎继续穷追猛打,他率军急进,与田晏等一起追击羌人于令鲜水上,尾追羌人,一直追到灵武谷。

就这样追击了三天三夜,战士的脚起了层层厚茧。

最后羌人余部四千部落被逼急了,全部分散进入汉阳山谷之间。

看到东边的羌人快要被断根了,张奂开始站出来劝阻:

东羌虽破,余种难尽,颎性轻果,虑负败难常。宜且以恩降,可无后悔。

虽然打败了东羌,但是穷寇莫追的道理懂不懂?所以现在就不要再打啦,还是招安吧!

段颎可不想掉进他的坑里,于是向朝廷上书,直接揭了张奂的老底:

事埶相反,遂怀猜恨。信叛羌之诉,饰润辞意,云臣兵累见折衄,伤败曰衄,音女六反。又言羌一气所生,不可诛尽,山谷广大,不可空静,血流污野,伤和致灾。

张奂不就是看我段颎打得比他成功,所以嫉妒了嘛。所以他现在就是相信反叛羌人的话,说我的兵多次被打败,又说羌人是杀不干净的。

所以张奂到底是什么意思?他究竟是站哪头的?这很可疑啊!

段颎认为决不能给羌人喘息之机,让他们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今傍郡户口单少,数为羌所创毒,而欲令降徒与之杂居,是犹种枳棘于良田,养虺蛇于室内也。故臣奉大汉之威,建长久之策,欲绝其本根,不使能殖。

凉州的汉人人口已经相当少了,还要不时被羌人侵扰一下,所以接受这些反叛羌人的投降,让他们和汉人势力居住在一起,岂不是要重演农夫与蛇的故事吗?

既然凉州汉人已经无法约束住这些羌人,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这些羌人清零,不再给他们危害凉州的可能。

穷追猛打

169年,散布在汉阳山谷之间的羌人缺吃少喝的,再也顶不住了,他们开始陆续走出大山,向汉军投降。

可段颎是一点机会都不想再给了。

羌人投降就投降吧,等他们多投降一点,然后再集中剿灭。

羌虽暂降,而县官无廪,必当复为盗贼,不如乘虚放兵,埶必殄灭。

当年夏天,段颎和田晏、夏育等人率兵将投降的羌人合围起来。他们击败了羌人,溃散的羌人又聚集在射虎谷,打算死守山谷。

段颎将计就计,派千人在西县结木为栅,广二十步,长四十里,将山谷的出口堵死,让羌人无法跑出山谷。

之后又分派田晏、夏育率七千人,悄悄地黑夜上西山,构筑阵地。又派司马张恺等率三千人上东山。

这样身处山谷之中的羌人一觉醒来,发现东西两边的山上全是汉军,想跑?山谷口又被木栅栏给围死了。

这群羌人便成为了瓮中之鳖。

终于到了决战时刻。

汉军居高临下,占据地形优势,所以仗打成了一边倒。羌人斗志全无,彻底崩溃。

但段颎还是穷追猛打,将羌人追到深谷之中,然后各个击破。

段颎不打算重蹈马贤的覆辙,所以要痛打落水狗,断掉敌人任何一丝希望。

......

这群羌人部落差不多就被清了零。

斩其渠帅以下万九千级,获牛马驴骡毡裘庐帐什物,不可胜数。

渠帅,就是各个部落的领袖。从部落首领往下,一起杀了一万九千人,这几乎就是团灭连根拔了。

这样关中一带,对长安构成威胁的东羌,差不多就被剿得干干净净。

大汉杀神保住了凉州

因为段颎的追剿工作太过于频繁精细,肯定给朝廷带来了极大的战争成本。

朝廷有点撑不住了,于是在段颎大获全胜的第二年即170年春天,就匆匆令段颎班师回朝。

这支庞大部队浩浩荡荡地回到了京师。

三年春,征还京师,将秦胡步骑五万余人,及汗血千里马,生口万余人。

秦、胡步兵骑兵达到了五万多人。

汉灵帝实在不希望在凉州又崛起一股新的势力来。

按照汉灵帝的想法,他并不打算重用凉州三明。这三人都仅是凉州势力的代表罢了,他们远离东汉朝廷的核心圈子,在朝中毫无根基。对他们用完即弃便可,最多给点荣誉哄哄就好了。

所以段颎仅担任太尉一个月,就因为发生日食而遭到攻击诋毁,段颎被收回太尉印绶,送廷尉受审,后来感觉申辩无望在狱中服鸩自尽。

皇甫规忙了一辈子,还是在护羌校尉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张奂和他的军队被汉灵帝利用拿来诛杀了陈蕃、窦武,后因功任少府,又拜大司农,但后来以结党罪被免官回家。

......

凉州三明,对凉州乃至东汉的局势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虽然他们消灭了不少羌人部落,但是当时凉州的汉人实力比较弱,肯定没法占据其生存空间。

这些无主的空地,很快就被豪强军阀所侵吞。

凉州三明辛苦一场,最终结果却是喂肥了凉州军阀。

这样一来就带来了危险的隐患。

因为军阀之所以听朝廷的,就指望每年拨款。现在羌乱平了,拨款没有了,他们凭什么还那么听话?

但手握重兵的他们,总得带着兄弟们找条活路啊。

失去朝廷拨款的庞大地方军事集团开始转向士族,争取朝中世家大族的支持。比如董卓就投靠了袁绍袁隗叔侄。

在士族的滋养下,这些凉州军阀在朝堂占据了一席之地,有兵有钱有地的他们开始萌发出野心来。

东汉的局势由此开始变得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