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用170万件文物记录华夏文明史,跨度100多万年

发布时间:2025-09-14 22:29  浏览量:2

“古都明珠,华夏宝库”“,是人们对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真实赞誉。

据国家文物部门202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现有各类博物馆7046家,其中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1660家,国家一级博物馆(最高级别)有327家。

陕西历史博物馆,以170余万件文物,位列国家一级博物馆总藏量的第二位,仅次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馆中文物的历史跨度,超过了100余万年。

镶金兽首玛瑙杯(国宝级)

虽然陕西历史博物馆目前还只是国家级4A风景区,但在游客的心目中,它已是一个中外游客打卡西安古都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今年夏季自驾游出发之前,我在做旅游计划时,就把陕西历史博物馆,列入了“5A”一样的打卡景点名单。同时,搜集了有关信息。即:游览陕西历史博物馆,须提前预约。

到达西安后,我们每次乘坐的士,又会向当地司机打听,一个司机说,“陕西历史博物馆,是西安的热门馆,博物馆每天限流2万人,全省有几千万人在排队等机会,入馆购票难度大。”

司机的话,我虽半信半疑,但给了我更大的期待。

青釉提梁倒注壶(国宝级)

我与老伴自驾游,事前有约定,凡是天雨,要么在宾馆坐等,要么游室内景点;若天晴,则游露天景点或正常按计划旅行。

2025年9月4日,阴雨。头天,我们游览了临潼骊山华清宫,今天有雨,正好去陕西历史博物馆游览参观。想法一出,立即行动。

我正为提前预约的事担心,这时,老伴从网上搜索到一则信息:年龄超过65岁的老人,可免预约进入,陕西历史博物馆,真是善解人意,这是给我们老年人的特别优待啊!

青铜壶

我与老伴马上乘的士车,约10分钟,便来到了大雁塔附近的陕西历史博物馆。

博物馆免费对游客开放,此时,已聚集了大量游客排队进入。我与老伴凭身份证顺利进入了馆内,一种感激和兴奋之情油然而生。

我们虽然早闻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大名,但对博物馆中的内容和陈设知之甚少。加之,对博物馆游览没有经验,于是,我们采用笨办法,从数一二三四五开始。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一级)

远古人类,西周国宝,中国先民有智慧

游博物馆,按我自己总结的经验,一是看宝贝饱眼福;二是学知识长见识。学知识,包括学习历名知识和文物知识。

走进第一展厅,首先是“蓝田人”向我们走来。这个科学复原的蓝田人,他还没有衣服,但已能直立行走,会使用石头工具狩猎。

蓝田人复原的实物依据,就是灯光下的蓝田人头盖骨。因头盖骨发现于陕西蓝田县而命名为“蓝田人”,距今已115万年。我在初中学到的知识,在这里见到了原物。

皇后玉玺(国宝级)

进入新石器时代展柜,石器,渐变出现了陶器。展柜中央,有一品“人面鱼纹彩陶盆”,被单独置于射灯之下。原来,人面鱼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于1955年出土西安市半坡。属新石器时代前期的陶器。

据称,这个陶盆,是6000年前半坡人的"灵魂容器"。神秘的人面鱼纹,展现了远古人类的生活信仰与艺术表现,是留给后世的“日记”。

西周,是华夏文明的开端,青铜器的出现,是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一展厅,就是以“史前文明至西周”为主题而展开的文物展厅,集中展呈现了西周青铜文明的辉煌成就,内容丰富。

蓝田人头盖骨

陕西历史博物馆,共有国宝级文物18件,在第一展厅,出现了三件,都是西周遗存的国宝,它们分别是:

多友鼎:西周晚期青铜器,内壁铭文记载了周厉王时期,多友击败猃狁的战功,反映了古代军事行动状况。

“牧野洋洋,擅车煌煌,时维鹰扬,凉波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诗经语),正是对西周战争的生动描写。

五祀卫鼎:西周中期青铜器,铭文记录的,是中国最早的土地纠纷案件,为研究西周土地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

旟鼎:铭文记载了周王对功臣的赏赐,涉及土地和奴仆分配,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实证。

以上三品,其中多友鼎和五祀卫鼎,被列为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家文物,十分珍贵。

错金杜虎符(国宝级)

陶器也罢,青铜器也罢,融入的都是华夏先民的智慧。

在没有任何科学理论指导的时代,中国大地上的古人,仅凭日常观察与反复实践,就设计出如此符合力学原理的陶器或青铜器,不简单,确实不简单。

这不是简单的“发明”,而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明最早的“科技之光”。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国宝级)

东方帝国 大汉雄风 礼乐华章天下一统

从西周,到秦汉,青铜器的发明,为造就东方帝国,奠定了科学和物质基础。

科学,是生产力,经济经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从第一展厅西周青铜器可以看出,青铜器的出现,就已经为东方帝国的诞生奠定了必然性条件。

馆中文字介绍:“西周时期,活跃于今甘肃天水地区的秦人,因给周王室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于秦(今甘肃天水秦亭)。公元前770前,秦襄公护送周平王迁都雒邑(今洛阳)有功,被封为诸侯,赐“岐以西之地”,从此,秦人正式建立了国家政权。”

多年以后,秦始皇凭借前几辈人改革形成的制度优势,使用青铜先进武器作战,横扫平六国,结束了诸侯纷争局面,实现了一统天下。从此,奠定了华夏一统的东方大国格局。

展厅中,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复制品整齐排列,挺拔的身姿、坚毅的眼神,见证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壮阔场景。

这些陶俑,服饰细节都能清晰可见,铠甲鳞片、腰间束带,甚至鞋底针脚,都刻画得一丝不苟。

之后,大汉帝国建立,独尊儒术,又奠定了中国汉文化的格局。

鸟盖瓠壶(战国)

第一展厅,第二展厅,其展出的青铜器文物,成为展厅主流文物,其中,包括汉代至南北朝文物。

鼎、簋、爵、斝、盨、壶、镜、盘、匝、饰、铃、杯、箭、刀、斧、车、币、钟,动物(如鸭、狗、龙等)、人物等等,种类之多,难以尽列。

如果说第一展厅是以原始社会和西周历史为主,第二展厅,则主要是用文物展示大汉雄风和魏晋南北朝融合冲突的历史。

游客打卡博物馆

第二展厅的国宝级文物也有两件:一件是皇后之玺。是汉代唯一存世的皇后玉玺。 印面呈正方形,上面刻着“皇后之玺”四个篆字,字迹工整秀丽,线条流畅自然。这枚玉印,出土于汉高祖刘邦的长陵附近。

据考证,玉玺是吕后所用之物。玉印的边长不足3厘米,却潜藏着西汉初期的宫廷风云,当年,吕后专权,玉玺,是权利的象征:这玺,或盖在册封的诏书之上,或用于调遣宫廷军士执法。威力之大,难以想像,因而,具有极高文史价值。

独狐信多面面体煤精组印(西魏)

另一件国宝级文物,为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属西汉皇家熏炉,是汉武帝赐予阳信长公主礼物,精雕细刻,展现了汉代高超的工艺水平。

展区,我们还见到了一堆金饼。这些金饼,每块重约250克,是汉代的“硬通货”。据考证,汉武帝时期的国库储备就是金饼。

有金饼,心不慌。汉武帝遣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辟丝绸之路,让大汉的威名远播西域。

柞钟(西周)

金饼旁边的“中私官”铜钟,双鱼铜杅,“狼作”铜铣,蒜头扁壶,铜甗,“家”鼎等,更是将汉代制造工艺推向了极致:

秦汉时期的文物,已没有了商周青铜器的神秘,而是多了一份天下一统的自信,“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情,这些自信,我们仍能从这些文物所散发的气息中感受到。

第五展厅,是青铜器专馆,对上述历史,也有证据补充作用。

经济繁荣 国门开放 盛世长安繁花盛开

大唐帝国,是让中国走向世界的一次爆发式亮相。唐代的长安(今西安),强盛时期,一度成为全世界的中心,中华文明,在这里走向了又一个新高峰。

第三展厅、第四展厅,主要是唐代文物。除了文物、文字说明外,博物馆还设有滚动播出的大唐盛世视频。为我们了解唐代文化,提供了全方位、立体的、全新的视角。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国宝级)

在第三展厅,出现了4件国宝级文物,有鸳鸯莲瓣纹金碗。

这是一件唐代皇家金器,1970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碗高5.5 厘米,口径13.5厘米。纹饰繁复,工艺精湛。看了还想看,让人爱不释手。

三彩载乐骆驼俑,唐代鲜于庭诲墓出土的三彩陪葬俑,为三彩技乐俑中的罕见珍品。也是禁止出境展览的珍贵文物,代表着唐代陶塑艺术的高峰。

三彩载乐骆驼俑,置在展区中央,导游必讲,游客必看,它是展馆中的“明星”之一。它高约58厘米,骆驼昂首挺胸,四肢粗壮有力,身上的釉色以黄、绿、白为主,色彩绚丽却不杂乱。

青铜器

骆驼的背上,坐着七位乐师和一位歌者,他们神态各异:有的手持琵琶,有的吹奏横笛,有的昂首高歌,仿佛下一秒就能奏响《霓裳羽衣曲》,从一俑雕,尽展唐代音乐的发达和人才济济。

这尊俑,不仅是唐三彩工艺的巅峰之作,更是丝绸之路繁华的见证。骆驼,是西域丝绸商路上的主要交通工具,而乐师们的服饰、乐器,都融合了西域的风格。如吹横笛乐师,尖顶帽,窄袖衣,是西域人的装扮特征。

青釉提梁倒注壶。五代时期经典瓷器,造型独特。1968年在陕西彬县出土,壶高18.3厘米,腹径14.3厘米。

伏凤式提梁,以花蒂象征壶盖。在盖、壶衔接处,堆塑着哺乳母子双狮,母狮张口为出水口。

祖辛爵(西周)

最奇特的是,这个壶盖没有开口,不能在盖口注水,而注水处,在壶的底部中心,有一梅花形注水孔,据分析,这种奇巧造型,是为了安全,防止坏人投毒。

黑釉油滴碗:古籍记载:黑釉油滴碗"盛茶闪金光,盛水闪银光“。馆中的黑釉油滴碗,是文物部门在蒲城县征集所获,属宋代黑釉名品。

黑釉碗大口小足,胎质灰白,通体黑釉。油层表面布满了金属光泽小圆点,这些圆点,就像浮在水面上的油滴一样,因此被称为"油滴釉"。油滴釉,是黑釉中一个特殊的种类,属于结晶釉。

这件文物,是迄今所见的同类器物中体量最大的一件,而成为国宝。

散车父壶(西周)

第四展厅,以“大唐遗宝”为主题,集中展示了何家村窖藏出土的唐代金银器、玉器及货币等珍贵文物。

展区共展示国宝级文物4件,均出土于何家村:镶金兽首玛瑙杯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鸳鸯莲瓣纹金碗(九两三)。

兽首玛瑙杯,杯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划细微精确。

它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俏色玉雕,据专业人士分析,玛瑙杯来源于国外,它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文物之一,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鹦鹉纹提梁银罐,也是唐代文物,罐身通体装饰以鹦鹉,鹦鹉铸刻周边,有艳丽的团花,余白处还衬填有折枝花草,给人以富贵喜庆的感觉。

它盉(西雕)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造型采用了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和马镫的综合形状。

在壶身的两面,以模压的手法,各捶出一匹翘首鼓尾、衔杯匐拜的舞马。

提梁、盖及舞马纹饰均为鎏金,灿灿金色与灼灼银光交相辉映,色调分外和谐富丽。因其印证了史书中记载的唐玄宗驯养舞马的故事而弥足珍贵。

这些文物,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奢华,以及当时高超的手工艺水平。

从文物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长安城内,胡商云集,胡姬起舞”的繁荣世界,看到了“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物质丰厚景象,也看到了盛唐时期的包容与开放,这些,都完美凝固在这些精美的文物之中。

琱生鬲(西周)

(注,博物馆常规展出共5个馆,地下一层,还有唐代壁画珍品馆,因不允许拍照,而放弃游览。

珍品馆还有五件国宝级文物,包括阙楼仪仗图、宫女图、狩猎出行图、马球图、礼宾图等。

“鸳鸯莲瓣纹金碗(九两三)”与另一件国宝文物“鸳鸯莲瓣纹金碗”大致相同,故略。)

走出“长安”,又见西安 古都繁华韵味长

我有写游记的习惯,每打卡一个旅游景区,我大多要进行记录。我的游记,兼有散文、新闻和日记的三种功能和特色。

然而,游览陕西历史博物馆后,感到最大难题,是如何用尽可能短的文字,写清楚这次旅行。以符合我自己定的游记写作规则。

从上午9点入馆,到下午3点半钟出馆,我在博物馆中共停留了六个半小时,拍摄了3000张图片,是我自驾旅行经历中,在同一个景区拍摄图片最多的一次。

陕西历史博物馆,有文物藏品170多万件,国家一级文物762件,国宝级文物18件。目前,公开展出的文物共1500余件。

青铜龙(战国)

当我心满意足地走出博物馆,才想起还没有吃午饭。回望博物馆,我心里嘀咕:你又不是美女,怎么这么粘人呢?弄得我忘食了。

西安城,车水马龙,其繁华程度,绝对超越古代任何朝代都城,但现代的繁荣,都有中国古人走过的脚步印,都有中国古人智慧留下的痕迹。

兵马俑

据悉,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隋、唐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今西安这块土地上建都,因此,西安具有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共同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

青铜车马

我好象忽然明白,我看到的,不仅单单是馆藏文物,更是一部鲜活的历史书:

有蓝田人走路的脚步声,有半坡先民烧制彩陶的烟火味,有周成王在洛邑宣告“宅兹中国”的庄重感,有秦始皇统一六国实现一统的豪放气,有汉武帝辟丝绸之路的远见智慧,有唐玄宗时期“万国来朝”的盛世繁华。

这些历史,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通过博物馆的件件文物,站在我面前,它个在与我们对话、与我们产生共鸣,让我们明白自己从何处来,又将往何处去。

多友鼎(国宝级)

鸳鸯莲瓣纹金碗(国宝级)

三彩骆驼载乐俑(国宝级)

舞马衔杯纹银壶(国宝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