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卖出40亿,凯乐石的崛起之路真的只是“始祖鸟”平替?
发布时间:2025-09-15 10:08 浏览量:1
俗话说“铁打的市场,流水的品牌。”去年大家还在叫嚣着始祖鸟价格天价,但质量是真的好,今年就涌现了探路者、骆驼、凯乐石、伯希和这样的新晋品牌,在伯希和靠卖冲锋衣成功登陆港股后,许多国产品牌似乎也“不甘寂寞”,纷纷在多个场景全覆盖出击,主打专业级到都市户外的全场景生态,突出性价比与技术技能,目标直指下一个登顶中国户外的王者代言。
作为如今已有22年历史之久的凯乐石,无疑就是这几年“冲锋衣”决战“登山之巅”那颗最耀眼的明星,价格只有始祖鸟的1\3,性能却非常能打,如此“物美价廉”,难怪它能一跃成为始祖鸟的平替,登顶国产户外运动第一的王座。
成功不是一日之功,凯乐石历经22年“修成正果”,赢得广大户外运动者的喜爱,当然是有一套它自己的打法。
说崛起太晚,说赶超太早
尽管成立至今已有22年,资历比许多国产品牌都要深,但凯乐石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甚至颇有“后入为主”的遗憾和惋惜,原因就是国产户外运动品牌如今百花齐放,但凯乐石直到这两年才逐渐走上正轨,似乎前几年都是在走弯路,处于“病急乱投医”的探索中。
联系到比它资历更浅的伯希和,成立晚了整整10年,却在今年顺利登陆港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15.86%,而凯乐石直到2023年经过产品调整和市场拓展后,业务才算取得显著效果,即使粗略估计它在2024年的销量超过40亿,在国内各个户外登上品牌中处于绝对领先的位置,但对于“始祖鸟平替”这一头衔来说,凯乐石有,其他的同行似乎也有过。
值得庆幸的是,虽然过去20年可能处于探索和尝试的阶段,也因为没有找准定位,一味的追求“全品类”而长期处于亏损中,但终于在痛定思痛后砍掉了几个亿的机能风格冲锋衣,专注攀登和跑山两大场景,2023年全渠道业绩暴涨90%,2024年销量继续攀升。极致的细分功能+社群体验,技术层面堪称业界天花板,营销深入人心,将一个品牌做到用户的核心圈层,把一件衣服打造成身份价值的象征,哪怕价格已经一再超出原本限定的范围,但涨价还是能让用户买单,这才是凯乐石成功的秘诀!
用户要的不止是一件冲锋衣那么简单
如果说户外运动冲锋衣是标配,那这个选择范围也可以很大,高价格、高性能的品牌,当然是国外那种动辄几千上万的,而高性价比,除了国产,似乎也找不到更理想的选择。当看清用户们不再为情怀买单,不再为所谓的“国货”报复性消费,追求产品特性突出、专业和时尚融合,在兼具防水透气保持干爽的同时,还能在耐磨上表现优异,无论面对恶劣的登山气候,还是复杂的岩石地形,都能经受住考验,这才是攀登真正的标配专属。
然而,用户要的不止是一件冲锋衣那么简单,他们更希望这首先是一件衣服,具备色彩美学的概念,穿出去并不一定是为了爬山攀岩,最好是能像日常的衣服一样有个性、时尚的特性,然后才是冲锋衣。也正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凯乐石也逐渐转变了经营思路,产品调性不只盯着中产,更着眼大众市场,准确稀释了“只为攀登的专业基因”,将冲锋衣延伸为可以是休闲通勤的搭配,也可以是户外多种玩法的“混搭”单品,完美诠释了“一衣多穿”的特性。
做户外,你就不能只强调户外
传统的户外运动,尤其是冲锋衣有特定的调性和群体,比如像专打高尔夫的标配——比音勒芬;专门去极寒天气、崇山峻岭攀登的始祖鸟,而且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相似点:出现在某个特定的场合,就是那个特定的标配。
因为有了这些案例,无论是市场,还是用户群体,都喜欢把某个特定的产品,打上诸如“中产三件套”、“中老年专属”这样的标签,而凯乐石大概是从“不走寻常路”的思路上获得启发,他们在契合年轻群体调性的同时,更愿意用产品独特的文化内涵,将中国特色以山地色彩的手法融入其中,感受与大自然紧密连接的同时,深度参与各种赛事的活动,让人见识了品牌的专业性和可靠性,也为那些追梦、筑梦的潜在用户提供助力。
回到营销最核心的部分,一个品牌之所以能掀起一阵口碑式传播,无非是借助热点事件进行发酵宣传,在某个事件上代入,产生广泛的影响力,从而让用户对此有兴趣和信任感。
当凯乐石以40%的穿着群体碾压始祖鸟20%的用户,市场份额的转变,也足以说明平替也可以是超越,更是产品特性和营销共同的结果,让用户认可户外装备的专业性和时尚性,不再是难事,凯乐石终于登上了它苦苦追求的“王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