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开始忽悠人了,要求北约国家禁买俄罗斯石油,对华加税

发布时间:2025-09-14 10:24  浏览量:1

特朗普又开始忽悠人了。

这次玩的不是商业交易,不是法庭辩论,而是国际政治这个严肃的大舞台。

当地时间9月13日,当欧美民众还在悠闲地享受周末时光时,这位永远不按常理出牌的美国总统,突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封致“所有北约国家和全世界”的公开信。内容之荒诞,提议之离奇,让人不禁怀疑是不是账号又被黑客入侵了。

但转念一想,这分明就是典型的特朗普风格——永远要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候,说出最令人瞠目结舌的话。

这就好比他在谈到可能袭击伊朗核设施时,非要拿原子弹轰炸广岛长崎说事一样。明明知道这是日本最敏感的疮疤,却偏要揭;明明知道会激怒最重要的亚洲盟友,却偏要做。这种外交上的“放飞自我”,已经成为他的标志性风格,也是让美国传统外交精英最为头疼的地方。

这次的信件看似在谈俄乌冲突,实则把矛头对准了中国,这个他心目中美国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

特朗普在信中异想天开地提议北约国家对华征收50%至100%的关税,还要把这项措施和俄乌战争挂钩。这种天马行空的提议,既不符合国际经济规则,也不具备实际操作性,让人哭笑不得。就像是个不懂国际关系的孩子在玩大战略游戏,随便拖动鼠标就要改变世界格局,全然不考虑现实中的复杂性和连锁反应。

权威发布

细读这封信,你会发现特朗普设置了一个看似巧妙的“条件触发”机制:只有所有北约国家都同意并采取同样行动,且全部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时,他才会对俄罗斯实施“重大制裁”。这种把责任全推给别人的做法,让人想起小时候玩游戏的场景:“你们先上,我垫后”。但实际上,谁都知道这个“垫后”很可能就变成“溜之大吉”。这种条件设置的精明之处在于,既展现了自己的强硬立场,又把实际执行的责任推给了盟友,可谓典型的特朗普式交易艺术——永远让自己处于最有利的位置。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特朗普在信中一本正经地声称“中国对俄罗斯有着强大的控制力,甚至掌控力”。这种说法要是让克里姆林宫里的普京听到,不知道会作何感想。中俄关系确实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但要说中国能掌控俄罗斯这个历来重视独立自主的大国,那未免太看得起中国,也太小看俄罗斯了。这种夸张表述,要么是对国际政治的现实一无所知,要么就是故意混淆视听,为后续对华强硬政策制造借口。

特朗普选择在这个时间点抛出这封信,当然不是一时兴起或是周末无聊所致。仔细看看美国国内的政治气候,就会发现他现在正深陷爱泼斯坦案的政治风暴中心。《华盛顿邮报》独家披露了他致爱泼斯坦的亲笔信,华盛顿特区已经爆发了大批示威活动,抗议者高举“特朗普必须立即辞职”的标语。在这种国内压力山大的时候,转移视线无疑是个立竿见影的办法。

转移视线,特朗普可谓是深谙此道的老手。在2017年,当他深陷“通俄门”调查时,就曾突然下令对叙利亚发动导弹袭击,成功将媒体焦点从国内丑闻转向外交危机。这次的手法如出一辙,只是把导弹换成了社交媒体发文,把军事打击换成了经济制裁威胁。

但特朗普可能没有意识到,或者说不愿意承认的是,这种“狼来了”的游戏玩多了,最终伤害的是美国自己的信誉和国际地位。当盟友不再相信美国的承诺,当对手不再重视美国的威胁,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就会大幅削弱。就像那个老是喊“狼来了”的孩子,等真狼来了的时候,也没人当回事了。这种信誉的损耗是渐进式的,但一旦形成就很难挽回。

纵观特朗普的这出政治闹剧,至少给我们三点深刻启示:

第一,美国政治的个人化倾向已经发展到令人担忧的程度。一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变,居然可以通过个人社交媒体账号随意发布,这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外交政策本该具有的严肃性和连续性正在被个人喜好、选举算计和舆论炒作所取代。今天可以为了取悦基本盘对中国展示强硬,明天可能为了另一批选民又改变立场。这种政策的不确定性,不仅让对手难以适从,更让美国的传统盟友无所适从。欧洲领导人们私下里都在抱怨,不知道今天达成的协议明天是否还会被承认,不知道现在的承诺下个月是否还会被记得。这种信任危机的蔓延,正在悄悄侵蚀美国联盟体系的根基。

第二,经济武器化正在成为美国外交的首选工具,这种路径依赖令人担忧。从贸易战到科技战,从金融制裁到现在的提议集体对中国征收高额关税,美国似乎越来越依赖经济制裁来解决外交问题。但这种做法就像吃止痛药治本,暂时缓解症状,却治不好病根,还会产生依赖性和副作用。在全球经济互联互通的今天,制裁往往伤人一千,自损八百。更重要的是,这种经济胁迫正在促使其他国家加速去美元化进程,寻求替代性的贸易和金融渠道。从金砖国家的扩张到本地货币结算机制的推广,都是对美国过度使用经济武器的直接反应。长此以往,美元霸权这个美国最大的战略资产恐怕会加速衰落。

第三,国际秩序正在进入一个“比烂”的时代,道德标准和专业水准都在下降。特朗普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拉低了国际政治的行为标准。就像是在体育比赛中,有人开始违规而不受惩罚,其他人要么跟着违规,要么吃亏。这种“向下看齐”的趋势,对全球治理体系的伤害是长期而深远的。当大国不再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小国就会更加无所适从,国际法的权威性也会受到严重削弱。最终可能导致的是一个更加丛林化的国际社会,其中强权即公理,弱肉强食成为常态。这对所有国家都不是好事,包括美国自己。

特朗普的这封信,表面上声势浩大,实则暴露了美国战略焦虑的加深。当一个世界强国开始用这种随性甚至儿戏的方式处理国际关系时,往往不是它强大的表现,而是它开始力不从心的信号。就像一个人越是缺乏自信,就越需要大声喧哗来虚张声势。

大国崛起靠的是战略定力和政策连贯性,而不是一时兴起的推特发文。从罗马帝国到大英帝国,那些真正称霸世界的力量无一不是建立在可靠的承诺和负责任的行为之上。特朗普这场“忽悠”表演,终究改变不了国际政治的实质。国际政治不是真人秀,不能靠制造噱头和争议来赢得掌声。真正的国际领导力,来自于日复一日的坚守承诺和负责任的行为,而不是社交媒体上的惊人之语。

国际政治终究不是儿戏,每一个轻率的举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特朗普或许认为这只是一条推文,但在国际关系的天平上,它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当信誉耗尽,盟友疏远,美国最终会发现,真正被孤立的是自己而非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