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国第一支乌兰牧骑:健全人才“进出”机制 赓续红色文艺血脉

发布时间:2025-09-13 12:57  浏览量:3

央广网锡林郭勒9月13日消息(记者刘欣荣)打开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公众号首页,带有“基层演出”关键词推送的稿件十分抢眼,队员们扎根基层的精彩节目让人百看不厌。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副队长吉日嘎拉告诉记者,2025年以来,乌兰牧骑已深入学校、社区、部队和苏木嘎查等地,完成基层演出103场。在不断拓宽服务覆盖范围的同时,始终严把艺术质量关,实现了演出场次与艺术水准的同步提升,充分展现了“红色文艺轻骑兵”的深厚传统与时代活力。

草原历经四季轮回,黄绿交替间时光流转。如今,乌兰牧骑这支承载着红色使命的接力棒,已传递到了哪里?接过接力棒的队员们,又将如何继续实现演出场次与艺术水准的同步进阶?

乌兰牧骑荣誉墙(央广网记者 刘欣荣 摄)

2003年,从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陶格斯,顺利考入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成为一名舞蹈演员。二十余载时光里,她从最初仅擅长舞蹈,逐步掌握多种乐器演奏技能。陶格斯坦言,自己最美的年华早已深深镌刻在乌兰牧骑的舞台上,累计为广大农牧民带去2000多场演出。“如今社交平台普及,农牧民的欣赏水平和对节目要求不断提高,我们必须持续创新内容、提升节目艺术性与观赏性,才能更好服务农牧民。”这份坚守与成长,也印证了乌兰牧骑队员“一专多能”的必备素养。

陶格斯正在弹扬琴(央广网记者 刘欣荣 摄)

9月12日上午,记者走进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舞蹈排练厅,青年队员们正一遍遍地打磨每一个手势、每一次动作,以满腔热情投入到文艺节目排练中。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老队员萨仁满都呼向记者坦言,作为歌唱演员,自己既要练好唱歌、乐器演奏、舞台剧表演的硬本领,更要践行“传帮带”的好传统,把多年的舞台经验和艺术积累毫无保留地传给新队员们。

新队员们凭借系统的专业训练、灵动的创作思路和敏锐的时代嗅觉,在演出策划与节目编创中快速进步。新老队员围绕舞蹈编排、声乐技巧、舞台表现深度交流协作,这种协同机制让乌兰牧骑的整体服务效能和艺术表现力显著提升。

萨仁满都呼认为,新老队员交融互促的团队模式,已成为乌兰牧骑提升艺术生命力、践行文化使命的重要支撑,相关成效在实践中持续显现。

新鲜血液的注入,为队伍带来强劲创新动能与专业活力(央广网记者 刘欣荣 摄)

记者了解到,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现有在职演职人员41名,新队员的加入,是乌兰牧骑补充创新活力、专业技能与时代气息的关键。围绕新时代使命任务,苏尼特右旗在新队员招录中精准布局,近年已引进5名男舞蹈演员、2名女舞蹈演员、1名器乐演员、1名男长调演员及1名呼麦演员。新鲜血液的注入,为队伍带来强劲创新动能与专业活力,显著提升整体艺术表现力。

新队员主动将现代审美元素融入创作:舞蹈《思念中的马鸣》通过肢体语言与叙事结构的当代化重构,增强舞台张力与情感共鸣;声乐《锡林郭勒之星》、群舞《童年·故乡》则以新颖表演技巧和独特风格,拓宽艺术表达维度、丰富演出形式与审美层次。更重要的是,他们扎根当代牧民生活与草原新变迁汲取灵感,让作品既传承草原文化传统,又彰显时代新气象。这些新创作品不仅充实演出剧目、创新艺术手法,更精准匹配基层群众对高品质文化的需求,让乌兰牧骑的艺术实践始终与人民心声同频、与时代脉搏共振。

深入基层演出(央广网发 刘磊 摄)

1957年6月17日,全国第一支乌兰牧骑诞生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草原,开启了“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的历史征程。作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68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为基层各族群众送去精神食粮,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

建队68年来,乌兰牧骑在党的文艺方针和民族政策指引下,以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创作、创新、传承、对外交流为己任,扎根服务于基层,促进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繁荣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为维护民族团结搭建了桥梁,为军警民“双拥”共建事业做出了贡献。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公益诉讼宣传队的队员们正在排练节目(央广网发 毕力格巴特尔 摄)

在服务北疆文化建设的进程中,乌兰牧骑公益诉讼宣传队积极作为,队员们凭借良好精神风貌责任担当和扎实的专业素养,精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真正实现为群众服务“零距离”。苏尼特右旗检察院创立“红绿蓝·骑迹”品牌,强化党建引领和乌兰牧骑公益诉讼宣传队建设,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讲政治、接地气、有深度的检察宣传作品。将“乌兰牧骑红”融入“检察蓝”,将检察公益诉讼好声音传播到草原深处。通过这一品牌建设,红色基因与法治文化深度融合,形成了法治文化品牌广泛的影响力。

乌兰牧骑一直在路上(央广网记者 刘欣荣 摄)

六十余载深耕不辍,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在民族文化艺术的沃土上笃行致远。68年来,队伍紧跟时代脉搏,累计创作文艺作品3000多部,其中300多部斩获荣誉,既有《乌兰牧骑之歌》《接羔舞》《银白色的骆驼》等歌、舞、曲艺、民乐类经典,也有民族歌舞剧《生命之树》、蒙古戏《朱日和情》等精品力作,更出版《草原明珠——赛汉塔拉》《苏尼特民歌集》等书籍留存文化根脉。面向未来,老中青队员们表示将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在继承传统中开拓创新,以“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的信念,在新征程上续写属于乌兰牧骑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