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记忆】阿拉善左旗大事记:清代(光绪十六年~宣统三年)

发布时间:2025-09-13 07:57  浏览量:1

清德宗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

内蒙古仿古地毯在阿拉善定远营“福泰云”织毯作坊(今阿拉善左旗地毯厂前身)首次生产成功。产品规格有70道“花技”靠背地毯和120道“五龙”靠背地毯。

清德宗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

阿拉善旗连年遭受旱灾,清王朝拨银3万两,用以抗灾。

清德宗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

阿拉善旗磴口三道河建立气象测候所,至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停止工作。民国9年(1920年)恢复观测,民国15年(1926年)9月再次停止工作。此为内蒙古地区历史上第一个气象测候所。

清德宗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

六月 阿拉善亲王为请法国天主教堂保护磴口商务,将三盛公数里荒地租给比利时传教士经营。教堂每年获利白银达4万两,仅向旗方岁纳租金2000两。教堂还利用土地占有权,强迫佃户信奉天主教。

十一月“庚子事件”后,曾支持义和团运动的端王载漪、辅国公载澜等,被革去爵职,发往新疆效力。端王载漪行至甘肃后,私潜阿拉善旗。

同年 义和团起义军运动风靡全国。阿拉善蒙古族官兵配合反洋教群众,包围三盛公教堂,驱逐15名外国传教士,收回教堂。

清德宗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

三月十一日 清王朝以阿拉善旗亲王保护外国传教士和教民不力,传旨申斥。

同年 阿拉善旗沙金套海总管阿睦尔吉尔嘎勒烧毁三盛公教堂,驱逐法国天主教德玉明神父。法国趁“庚子赔款”,逼阿拉善旗赔款白银5万两,其中1.3万两付现银,其余因无现款,以11处总面积66顷土地为抵押,为期60年,租给教堂所有。在60年内,地无租,银无息。

清德宗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

十二月 晋北榷运局承租吉兰泰盐池,年纳租金3000两(后增至1万两),是年产盐约10万担,由骆驼运至磴口,从水路运到包头,转销内地。

清德宗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

慈禧太后赐给阿拉善旗塔旺布鲁克札勒1台35毫米手摇无声电影放映机和《野猪林》、《巡抚拿贼》、《日俄战争》等影片。

同年 甘肃省承租查干布拉格盐池,年租银1万两,在中卫、一条山两地收储食盐,每年6万驮,行销各地。

清德宗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

甘肃省将阿拉善旗的通湖、昭化、和屯、雅布赖等9盐池一并租归官用,连同已租之查干布拉格盐池共10池,每年共付租金2.4万两。

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

七月三十日 阿拉善旗亲王多罗特色楞请理藩院代奏,要求在西蒙地区实行新政,开浚利源,筹办垦务、矿务和盐务,以防洋人垂涎侵夺。

九月十七日 阿拉善旗和硕亲王多罗特色楞病故。爵位由其长子塔旺布鲁克札勒承袭。

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

九月 阿拉善旗定远营的哥老会首领张敬铭发动会员起事,阿拉善旗王调动旗兵将其击溃。

资料来源:《阿拉善左旗志》2000年11月

资料整理:黄翔,文旅美食探寻者,内蒙古自治区长城保护研究会 会员、包头市本土文化研究中心 秘书长、包头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 副会长。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尝百般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