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那一年,国庆中秋同一天
发布时间:2025-09-11 16:33 浏览量:1
潮新闻客户端 马利萍
今年的中秋节与国庆节连在一起,让我想起了2020年,那年两节同庆,杭州的学校还有额外的秋假,加起来十二天假期。这么长的假期,像是特意为我们娘俩准备,好让我们能安心去新疆阿克苏,看望在那里支教的老公。
他和另外三位支教老师早早筹划,从机票、包车到住宿和行程,每一处都安排得妥当,足见用心。我和女儿,还有同行的三个家庭,就这样一起踏上了这趟温暖的旅程。
那一年,飞机起飞前的记录。
女儿第一次自己办理登机手续,一脸认真又藏不住兴奋。八小时的飞行,对她来说新鲜又有趣。我看着她,想到即将见到的他,心里暖暖的。他去支教,是出于对教育的热爱和对那片土地的向往;而我们不远万里赶去,是因为牵挂,是想着一家人在一起。
飞机落地阿克苏机场,已经晚上十二点多。那一天的白天特别长,我们一路追着太阳西行。刚下飞机,一位眼睛深邃的少数民族工作人员主动走来,帮女儿把行李箱搬下台阶,用有些生硬的普通话笑着说:“玩得开心!”那份无比真挚的善意,让我们初次领略新疆的热情。
随手一拍都是风景。
老公和其他几位老师早早就在机场等候。看到他眼里的笑意,那一刻,什么都值!
中秋之夜,我们团圆了,吃着从杭州带去的月饼,也尝了新疆本地的特色烤馕,“家”和“国”在这个时候变得那么具体,那么亲近。
团圆之后,真正的“新疆体验”才刚开始。第二天清晨六七点,我被生物钟叫醒,窗外却仍是一片漆黑。老公轻声说:“还早来,这里晚上十点多,天还亮着呢!”早上出门时,清冷空气扑面而来,我下意识抱紧手臂,老公笑着说:“这里早晚温差大,等太阳出来你就知道了,我们出去游玩时,还能让你经历一日过四季呢!”
他拍女儿,我拍他俩,朋友拍我们仨。
之后几天,我们穿越沙漠,骑乘骆驼,感受了细沙漫天的辽阔;我们在喀什古城,体验那里淳朴厚重的风土人情;在雪山脚下,清澈的白沙湖边笑闹着打水漂;还到了离国门最近的地方——红其拉甫口岸,站在国门下,庄严感油然而生。在那里,我们被亲切地称为“内地的朋友”。这一声称呼,不仅是地理的区分,更是情感的认同。
在新疆美食更是不可或缺的体验。香嫩烤鱼、够味羊肉串,让人大呼过瘾的大盘鸡、外脆里嫩的烤乳鸽……原本不吃羊肉的我,也在孜然香气与炭火吱吱声中尝了好几串,那味道至今回味。
白沙湖。
印象最深的是去一家当地人开的饭店吃饭,老板见我们点了大份大盘鸡还想再加菜,忙来提醒:“中份就够了,还有四个配菜,你们三个人吃不完的,别浪费了。”说完,还端来他们自家种的桃子请我们尝,那份朴实与善意比美食更让人感动。
我们还逛了热闹的大巴扎,满眼都是当地的特产,水果的价格便宜到你忍不住要确认一下,是公斤,不是市斤;走进了阿克苏无围栏的苹果园,正是果子快要成熟的季节,阳光透过树叶照在红彤彤的苹果上,看着就甜。果园开放着,但也没见人随意采摘,诚信仿佛在这片土地上自然生长。这或许是新疆这片土地最动人的“风土”。
祖国西大门。
所有风景与滋味,都成了我们共同的记忆。正是因为他在那里付出,我们才得以走进新疆、感受新疆。这份缘,是国家与个人选择的相汇,也是小家与大家最朴实的联结。
如今,老公虽已结束支教回到原学校,但与新疆的情谊从未中断。他曾经的“徒弟”——一位当地教师,仍常与他探讨教学。前不久,他还远程指导她参选名师工作室的答辩。顺利通过之后,她激动地在深夜二点多发来喜讯。这些年,我们几乎每年都会如期收到新疆的特产:最好的阿克苏苹果、红枣、葡萄干等。他也会回赠临安的山核桃、枫桥的香榧,或是给她两个孩子选上几套童书。时空的距离,并未让这份情谊褪色,反而让它愈发醇厚。
在杭州看不到的景象。
就在今年的9月10日,这份醇厚的情谊得到了印证。他的手机被来自新疆的祝福填满。张同学发来长长的祝福:“祝潜老师教师节快乐!”她说,最近追看“潜语文”的推文,仿佛回到了当年的课堂,每天都期待更新。“越读到后面,越发能感受到‘会说话的文字’的魅力,每一篇都让我深受启发,心也静了下来。真的很感谢老师提供这个平台,特别怀念以前的语文‘1+1’课堂。”
这份跨越万里的惦念,让他不禁感慨:“这下做公众号更有动力了!”
还有学生写道:“时常想起你曾经种下的观念种子”“语文之花在您教诲下绽放”……这些真挚的祝福,温暖着他的教师节。它们不只是一段文字,更是他撒下的种子,如今已发芽、开花……教育,从来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而是跨越时空的相互滋养!
教师节最幸福的礼物。
那年,国庆中秋同一天,家与国撞了个满怀。在万里外的阿克苏,我们既感受到了国家的繁荣安定,也尝到了团聚的甜蜜。这种双倍的幸福,我们一家三口会一直记得。
如今,虽相隔万里,但我们与新疆朋友之间的牵挂与馈赠,何尝不是在共同书写一个更大、更温暖的“家”字呢?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