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演义故事 05 宋魏之战
发布时间:2025-09-11 08:28 浏览量:1
上册说到,宋文帝刘义隆采纳侍中殷景仁的计策,除掉了刘湛,使刘义康企图篡权未果。殷景仁立功,为此被任命为扬州刺史。
谁知殷景仁忽然精神错乱,与从前判若两人。病倒在床上,呓语不休,没过几天就死去了。宋文帝追封他为司空,谥号文成。
宋文帝随即任命二皇子刘浚为扬州刺史,并让后军长史范晔、主簿沈璞二人辅佐刘浚。
范晔(公元398—445年),字蔚宗,个子不高,又胖又黑,年龄不大但眉毛胡须却已秃尽。虽然其貌不扬,但是却才华横溢,他撰写了《后汉书》,几乎与司马迁、班固齐名。
只是他本性暴躁好胜,自嫌职位不高,无从施展才能,为此怏怏不乐,内心对宋文帝深怀不满。而且他举止轻佻,广纳姬妾,常被世人鄙夷。
宋文帝爱才,任命他为扬州长史,随后又提拔他为左卫将军兼太子詹事,令他与右卫将军沈演之,一同掌管禁军,参与机密大事。
吏部尚书何尚之入宫劝谏宋文帝说:“范晔太狂妄,最好让他远离京城,派他出任广州刺史,否则他在京城闹出乱子,届时不得不处以极刑,到那时,陛下本是爱才,却成了害才!”
宋文帝摇头道:“刚除掉刘湛,又贬黜范晔,世人会以为朕喜欢听信谗言。只要朕知道范晔的性情,有所防范,他是无法伤害朕的。”何尚之不便多说,只好退出。
却说,有一个叫孔熙先的人,博学多才,官居员外散骑侍郎。他的父亲曾任广州刺史,因受贿赂被治罪,由于彭城王刘义康的解救,才得以免罪。
这时,刘义康被贬江州,孔熙先暗中打算报恩,不仅要帮他东山再起,还想煽动他篡夺皇位。这样一来,既能报恩,又能立功。
就这样等了三年,江州仍平安无事。孔熙先自知孤掌难鸣,便决意联合几个重臣,干一番大事。他左瞻右瞩,只有范晔自命不凡,并且满腹怨言,孔熙先决定联合
范晔的外甥谢综,身为太子中书舍人,与孔熙先很要好,于是孔熙先让谢综为他引见范晔。
范晔与孔熙先谈论古今,孔熙先应对如流;范晔喜爱赌博,孔熙先故意输钱给他,买动范晔高兴。不久,两人竟成莫逆之交。
见时机成熟,有一天,孔熙先故作轻松随便地说道:“皇弟刘义康英明果断,却被贬于江州,黎民愤然。我们不如结交英豪,铲除异已,拥立明君,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范晔一听,惊愕失色。孔熙先忙又说:“大人没看到刘湛的下场吗?说不准哪一天,你也会沦落到相似的境地。不如与我共举大事,建立奇功。”范晔还是犹豫不决。
孔熙先继续刺激他说道:“大人祖辈几代官位显赫,却不能与帝室联姻,别人将大人看做猪狗,你怎么能不知羞耻,还为他效力呢?”
这几句话激起了范晔的愤恨,原来范晔的父亲范泰曾任车骑将军,叔叔范弘之袭封武兴县五等侯,只因在朝中没有靠山,所以没能与帝室联姻,范晔一直引以为耻。
谁知范晔心里所想被孔熙先揭破,范晔于是有了反心。孔熙先见范晔已被说动,就附耳对他说了几句话,范晔点头同意,孔熙先便告辞而去。
谢综曾是刘义康的记室参军,其弟谢约是刘义康的女婿,道人法略、尼姑法静都曾受过刘义康的恩惠,他们都参与了进来。
孔熙先约法静的妹夫禁卫军队长许曜做内应,与中护军徐湛之商议,还将前彭城府史仲乘祖拉拢入伙,早晚密议废立事宜。
元嘉廿二年(公元445年)九月,衡阳王刘义季调任南兖州刺史,出镇广陵。宋文帝在建康广莫门外的武帐岗为他饯行,范晔等人决定就在这一天起事。
宴会当日,范晔与许曜二人站在宋文帝的两旁持刀护驾。席间,许曜用两眼暗示范晔,只等他一声令下,立即抽刀砍死宋文帝。
可范晔毕竟是一介书生,胆小如鼠,慌得心惊肉跳,始终下不了决心。没过多久,宴席散了,行刺以失败告终。
而中护军徐湛之,见范晔这副窝囊样,料知大事无成,怕引火烧身,就将共同 的阴谋向宋文帝告密。
宋文帝立即让他收集证据,徐湛之将范晔起草的檄文和事成后封官的名册呈缴上去。宋文帝大怒,下令捉拿谢综、孔熙先、范晔等人,并派人询问口供。
范晔矢口否认檄文由他撰写,宋文帝让孔熙先与他对质,范晔抵赖。直到拿出他亲笔所写的檄文,铁证如山,范晔才低头认罪。
入狱前,范晔想知道是谁出卖了他们,廷尉如实地告诉了他。在牢里,范晔对谢综等人说:“你们知道是谁出卖了咱们的吗?”他们答:“不知道。”范晔愤恨地说:“是徐湛之!”
范晔等人犯被关押了二十多天后,被绑赴刑场斩首。范晔的三个儿子及全家共十二人同时遭难。
可惜范晔四十八岁被杀,他编写的《后汉书》只完成了九十卷,其中有关食货、地理、五行等志没有完成。
后人将西晋司马彪《续汉书》里的八篇志书共三十卷并入,汇成流传至今的《后汉书》。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前四史(《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中的最后一部。
余怒未息的宋文帝又夺去彭城王刘义康的官爵,将他贬为平民,流放到安成郡(今江西安福)。并任命宁朔将军沈邵为安成相,让他率兵监管刘义康。
刘义康到了安城,这才想起上次被贬离京时,慧琳僧人对他说的话,于是他开箱看书。
当他读到西汉淮南厉王刘长叛乱未成、绝食而死的故事时,合上书卷叹息道:“以前早已出过这类事情,我竟然全不知晓,怪不得会受到重罚呢!”
宋文帝为了护卫京畿,又调任第三子武陵王刘骏为徐州刺史,以便遏制入侵的北魏。
原来,北魏国的属部卢水胡盖吴纠众叛魏,被北魏击败。胡盖吴转头向刘宋称臣乞求援助,宋文帝封他为北地公,并调发雍、梁的兵力屯驻在边境,声援胡盖吴。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大怒,派兵征讨并杀死了胡盖吴。然后以刘宋援助胡盖吴为借口,亲自督率十万大军渡河侵入宋境,逼近悬瓠城(今河南上蔡东)。
南顿太守郑琨、颍川太守郑道隐望风而逃。豫州刺史南平王刘铄正镇守寿阳,急忙派参军陈宪前去驻守悬瓠城。
城中士兵不满一千,魏兵把城团团围住,架起高楼车向城中射箭。陈宪令士兵用盾牌遮挡,城中百姓也拿着门板等物,立在城墙上,充当挡箭牌。
魏兵又用冲车毁坏了城墙。陈宪急忙在女儿墙(即垛墙)外设立木栅,督兵竭力抵抗,誓死不退。
太武帝震怒,命令魏兵运土填堑,登城肉搏。陈宪率众苦战,杀敌无数,城下尸体堆积如山。
魏军踩着尸体冲上城头。陈宪伸臂一呼,宋兵士气更加振奋,无不以一当百,杀死杀伤魏军一万余人。而城中兵民也伤亡过半。
太武帝在悬瓠城下,已围攻了四十二天,始终没有拿下悬瓠城。正思虑破城办法,忽然闻报刘宋的增援大军已到,太武帝慌忙领兵撤退,返回首都平城。
陈宪这次悬瓠城保卫战,功劳卓著,被宋廷提拔为龙骧将军,兼任汝南、新蔡两郡太守。
宋文帝刘义隆因与北魏失和,便想一统中原。彭城太守王玄谟,狂妄自大,屡次请求北伐,丹阳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更是从旁怂恿。
唯独新任步兵校尉沈庆之入朝谏诅道:“我朝惯用步兵,北魏惯使骑兵,昔日檀道济两次出军无功而返,到彦之也失利退还,所以不如休养生息,等到合适的机会再大举进兵!”
宋文帝愤怒地说:“檀道济是因为纵容敌寇,到彦之是因病折返,所以二人才没有成功。北虏倚仗的就是马匹,现在盛夏雨大水涨,我们泛舟北进,必定能拿下滑台、虎牢等城,怎能轻易失去这个机会呢?”
沈庆之仍然据理力争,宋文帝授意徐湛之和江湛与沈庆之辩驳。
沈庆之说:“治国犹如治家,耕地就应问奴隶,织布就该问婢女。陛下想北伐,反倒与白面书生商议,怎么能成功呢?”江、徐二人面有惭色,宋文帝则大笑作罢。
恰在此时,北魏太武帝又差人送来一封信,信里面对宋文帝言词讥讽,使宋文帝非常恼怒,更坚定了伐魏的决心。
没过多久,听说北魏的谋臣崔浩,因如实撰写北魏历史,引起太武帝的反感,被冤杀。北魏少了一个重要智囊,宋文帝当即觉得有隙可乘,于是毅然下诏北征。
王玄谟被封为宁朔将军,与步兵校尉沈庆之、咨议参军申坦率水军北渡黄河,他们都归青、冀二州刺史萧斌调遣。
王玄谟不会用兵,他令钟离太守垣护之率一百艘战舰作为前锋,去攻占石济。石济在滑台西南一百二十里的地方,占领这个地方可扼截北魏援军,形成犄角之势。
王玄谟率领各军驻扎在滑台城下,四面环攻。城中茅屋多,有人提议用火箭射入城中,使其引发内乱。王玄谟却摇头说:“城中的一切很快就会属于我们,我怎能让它烧毁呢?”
过了一天,城中的居民都带着家产转移到地穴,而城上的官兵也昼夜加强防备,而王玄谟还是只围不攻。
寨一扎就是一个多月,军中士气日益不振。一天,王玄谟忽然接到垣护之的来信,上面写着:“魏军援兵将到,请立即督兵攻城,越快越好!”但王玄谟毫不在意,就这样将时间蹉跎过去。
又过了十多天,探子仓皇奔入营帐说:“魏主已经率百万人马杀到枋头了。”王玄谟吓得面如土色,急忙召部将商议,有人提议摆车阵迎战,王玄谟仍迟疑不决。
到了夜间,突然有数骑魏兵冲破王玄谟的营寨,径直驰入滑台城中。原来冲营者名叫陆真,奉太武帝之命,入城传递破敌之计。王玄谟连这几个骁骑都不敢下令截击,何况是百万大军?
第二天晚上,北魏大军铺天盖地杀来,王玄谟慌忙传令撤军,将士们早已没了斗志,争先恐后地逃跑。魏兵从后面赶来,趁势乱砍,后队的宋军,几乎全被杀光。
驻守在碻磝的萧斌,闻报太武帝率大军支援滑台,急令沈庆之带五千人马援救王玄谟。沈庆之说:“王玄谟的将士已懈怠得没有斗志,敌军众多,我只带五千人根本无济于事,不如不去!”
萧斌强令他去救援,沈庆之只得率兵出城。刚走了几里路,就遇见王玄谟狼狈地逃奔而来,沈庆之料知前进无益,只好中途折回,与王玄谟一同回去见萧斌。
萧斌将王玄谟痛骂一顿,又要将他处斩,沈庆之忙谏诅道:“拓跋焘威震天下,统率百万大军,岂是王玄谟所能抵挡的?徒杀战将只能示弱,还请慎重!”
萧斌于是作罢,想固守碻磝。沈庆之不同意,说:“如今青、冀二州势力薄弱,如若胡虏东趋,青、冀恐怕就没了。”萧斌听取了沈庆之的建议,便打算回军。
这时偏偏诏书下来,令萧斌守住碻磝,再图进取。沈庆之又劝萧斌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陛下在京城,不明这里的局势。我们应该根据现在的情况行事,不可全听君命。”
萧斌叹道:“还是先召集众将商议后,再决定吧!”沈庆之大声反驳道:“眼下有个范增(自比)你却不用,非要召集众将空议有什么用?”萧斌讽刺他道:“没想到沈公还这么有学问?”
沈庆之更加生气,厉声道:“众人肚子里的古今,都不如下官用耳朵听来的东西实用。”萧斌于是令王玄谟留守碻磝,申坦、垣护之据守清口,他自率余部退回历城。
魏军解了滑台之围后,得知碻磝、历城、清口等处宋军戒备森严,他们就避而不战,绕过这些地区,分头向南进军。
太武帝拓跋焘带领人马来到彭城附近,江夏王刘义恭驻守彭城,此时担心固守不住,便想弃城南归建康。而此时来到徐州任参军的沈庆之却极力反对。
他说:“历城兵少粮多,我们应将战车连成方阵,将精兵布在外围,掩护江夏王、武陵王(即刘骏)挺进历城;让护军萧恩话坚守彭城。”而刘义恭的长史何勋却主张回到建康。
沛郡太守张畅却另有独到之见,他认为:“大军一动,军心动摇,倘若胡虏追来,必定溃败。现在粮食还能支撑一个多月,哪有舍安就危、自寻死路的道理?如果一定要离开,我就用颈血溅污诸公的马蹄。”
刘骏大为赞同张畅的话,他对刘义恭说:“叔叔统领各军,要去要留不是我所敢干预的。但我是这城的守吏,今若弃城而逃,有什么颜面以对朝廷,我决心与彭城共存亡!”刘义恭这才下定决心守城。
魏军包围了彭城。城南有一座早年项羽所筑的戏马台,地势高广。太武帝在台上搭建了凉亭,瞭望城中,见宋兵行列整齐,器械精利,倒也不敢急攻。
他派尚书李孝伯来到彭城的南门,赠给刘义恭一件貂裘,送给刘骏数头骆驼、骡马。刘骏在城楼上盘问李孝伯。
李孝伯对刘骏说:“我主嘱咐我向安北将军(刘骏曾受封为安北将军)致意,想请将军暂时出城相见。我主说:我们不过是到此巡阅,并不想攻城。”
刘骏怕李孝伯不怀好意,便令张畅出城答话。张畅对李孝伯说:“安北将军也很想拜见魏主,只是未经君王允许不得私自结交。守城是城主的职责,请不要多疑。”
李孝伯随即回去禀报太武帝,太武帝想喝酒,吃桔子、甘蔗,并借用赌具,便派人向刘骏索取,刘骏慷慨照给。
太武帝又让李孝伯给宋军送去毛毡及豆豉、盐,刘义恭回赠蜡烛十根,刘骏回赠锦缎一匹,派张畅送出城来。然后两人展开了舌战。
李孝伯说:“我主想问大人为什么不派人来我们大营瞧瞧,就算不能尽兴畅谈,也可以知晓我的年纪相貌,了解我的为人究竟怎么样啊?”
张畅答道:“魏主的相貌才力,耳闻已久。李尚书亲自前来,彼此已能尽兴畅谈,不用再派使者了。”李孝伯接着说:“魏军入境七百里,竟长驱直入,没遇阻拦。”
张畅回答:“这是我军诱敌深入,我们神机妙算自有驱敌之计,至于什么计策,军事机密,恕我不便奉告。”
李孝伯又换了一套说辞:“魏主原本无意攻城,像这样长驱直入的话,几天就能直达瓜步山,何须攻打彭城。北方的马就要南饮江水,聊以解渴了!”
张畅微笑道: “去留悉听尊便,不过北方的马饮南方的水,会被呛着的。”李孝伯说:“你真是一个能辩之人,请多保重。”张畅答:“希望我们再会之时,就是你的归顺之日。”随即两人揖别。
太武帝得到回报,气得第二天督兵攻城,城上矢石如雨,击死击伤许多魏兵。太武帝便移兵南下,分兵攻打广陵、山阳、横江等地。所过城邑全被攻破,江淮大震,于是建康紧急戒严,加强了防务。
宋文帝刘义隆急命臧质为辅国将军,令他率一万多士兵援救彭城。当宋军行进到盱眙城南时,得知魏兵已渡过淮河,臧质急忙令偏将臧澄之、毛熙柞分别屯驻东山和前浦。
哪知藏、毛两座营垒,相继被北魏燕王拓跋谭攻破。随后驱兵直进,攻入臧质的营地深处。宋军惊散,辎重兵械大多扔掉,只剩下七百余人,随臧质投奔盱眙城。
盱眙太守沈璞莅任不久,便将城郭整治一新,而且储财存粮,备齐刀矛矢石。沈璞召来两千名精兵,闭城待敌。等到臧质叩关,僚属们劝沈璞不要放他进来。
沈璞叹道:“同舟共济,众人一心,况且人越多越容易击退胡虏,我们怎么能将臧将军拒之门外呢?”随即打开城门,将臧质和兵士迎入城中。
臧质等人入城后,见城墙坚固,守军斗志昂扬,辎重粮食堆积如山,顿时喜出望外,当即与沈璞一同坚守城池。
魏兵出征从来不带粮食,专靠沿途打劫粮草作为军需。南方的百姓便将钱粮藏匿起来,等魏军渡过淮河后,沿途一无所获,因此累饿得人困马乏。
魏军听说盱眙城粮草充足,恨不得一举攻入城池,满载而归。然而攻打许久,沈璞与臧质齐心守卫,魏军不能破城。魏主无计可施,只得留下数千人围住盱眙,大军继续南侵。
魏军来到了长江边的瓜步山,魏主命令毁掉民舍,扎做竹筏,扬言将要渡江深入,建康城内上下震惊。宋文帝忙令领军将军刘遵考等人,率兵扼守入京的要隘,陈舰列营,严加防备。
宋文帝登上城头,对身边的吏部尚书江湛道:“北伐之事,本来就没有几个人赞同,如今百姓怨苦,百官忧虑,这都是朕的过失,真是后悔啊!”
江湛不禁惭愧地低下了头。见此,宋文帝又叹道:“假若檀道济还在,胡马怎么能如此嚣张呀!”
就在宋文帝惶恐万分、束手无策的时候,太武帝因渡江困难,又不想长久对峙,特意派使者带着骆驼和名马前来请和联姻。宋文帝也礼尚往来,派朝臣田奇给魏主送去美味佳肴。
太武帝对田奇说:“我远道来此,并不是想霸占你们的土地,而是想和好如初,永结姻缘。宋主如果愿意将女儿许配给我孙子,我就把女儿嫁给武陵王,从此一匹马也不踏入南方!”
田奇立即回来禀报宋文帝。宋廷多数大臣主张和亲,只有江湛对宋文帝说:“胡虏言而无信,不如拒绝和亲。”忽然有人说:“如今大将在外危急万分,陛下也忧劳过度,难道你还要主战吗?”
江湛回头一看,吓得大惊失色,原来是太子刘邵在指责他。江湛自知太子不好惹,慌忙退下。
宋文帝见刘邵指责江湛,就出言制止他。刘邵仍抗议道:“北伐受到如此失败和耻辱,数州沦陷,都是江湛和徐湛之力主北伐的恶果,只有斩杀这两人,才可以谢天下。”
太武帝酒兴正浓,立即开封取酒。哪知一股臭气由酒坛冲出,仔细一看,坛中并不是什么美酒,而是混浊的尿水。
太武帝大怒,令将士立即攻城。然而盱眙城虽小,却不易攻下。过了一个月,魏兵死了上万人,也没有拿下盱眙城。
此时春和日暖,尸气熏蒸酿成瘟疫,魏兵多半染病,骨软神疲。接着又传来宋文帝派大军支援盱眙的消息,太武帝怕宋军阻住自己的归路,急忙下令撤军。
太武帝于三月中旬才回到平城,他这次出师历时半年多。经过交锋,刘宋的南兖、徐、豫、青、兖、冀六州的城邑都变成了废墟。
这场战争,伤亡惨重。江夏王刘义恭、武陵王刘骏因没能抵抗住北魏,两人被降职;而青州刺史萧斌、将军王玄谟被罢官。预知后续故事,请看下册《刘骏讨逆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