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歌,在边关扎下根

发布时间:2025-09-10 16:55  浏览量:1

“祖国要我守边卡,边防线上把根扎,雪山顶上也要发芽……”

云海之下,山河之间,一代代戍边官兵,在苦与乐、生与死的考验中感悟戍边的意义,体味家国的分量。六十余载光阴流转,《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这首诞生于冰峰哨卡的歌,早已化为最坚韧的根须,深深扎进共和国的边防土壤。

沿霍尔果斯河畔蜿蜒的山路向北,在卡拉乔克山脚下,新疆军区阿拉马力边防连坐落在一片小山头上。这里群山环抱、绿树掩映,在广袤的无人区中显得格外庄严。

60余年前,一首《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就从这里诞生。几经锤炼与传唱,它响彻座座军营,飞越大江南北,成为一代人的精神号角。

1962年,阿拉马力边防站初建。首任站长高立业带领10名战士,牵着三峰骆驼,背负一口铁锅、两把铁锹,徒步两天抵达这片荒凉山野。眼前是野云万里,雨雪连漠,当地牧民曾忧心忡忡地断言:“冬天不是冻死,就是会被狼叼走。”然而,“祖国要我守边卡”的信念如磐石般坚定。战士们融雪为饮,挖地窝子御寒,以野菜充饥。一口铁锅煮尽边关日月,两把铁锹劈开风雪征程,“三峰骆驼一口锅,两把铁锹住地窝”,这句话从此成为阿拉马力乃至整个新疆边防艰苦创业的精神信念。

1963年,伊犁军分区宣传干事李之金来到阿拉马力蹲点。这位16岁便主动请缨“到最艰苦地方去”的四川籍老兵,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巡逻站岗,耳边回响着战士们滚烫的心声:“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祖国要我守边卡,石头缝中把根扎”。一位青海籍战士的朴素告白“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哪里艰苦,我就到哪里安家”,如星火般点燃了李之金的创作热情。

阿拉马力那刺骨的寒风,战士们无畏的笑脸,自己10年军旅生活的沉淀,在那一刻交织爆发。他倚着地窝子的土墙,新疆民歌的旋律在脑海中奔涌,笔下迸发出战士们的钢铁誓言:“祖国要我守边卡,边防线上把根扎,雪山顶上也要发芽……”歌词不加雕饰,旋律激昂如号角,真切诠释了边防军人“扛起枪杆我就走,打起背包就出发”的豪情与坚定。

这首歌,从一个哨所传唱到另一个哨所,迅速传遍了伊犁河谷。1964年,它登上新疆军区文艺会演的舞台,继而昂首走进北京,在全军会演中引起热烈回响。周恩来总理、叶剑英元帅亲切接见演出队员的场面,定格了这首歌与一个时代的荣耀。从此,《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如星火燎原,从帕米尔到喀喇昆仑,从天山脚下到万里边关,回荡在每一寸由忠诚守护的国土。

岁月如歌,歌咏岁月。

如今步入阿拉马力边防连,营区矗立的花岗岩石碑宛如一部凝固的史诗,无声镌刻着那不朽的旋律。连史馆内,那口斑驳的铁锅、那磨损的骆驼鞍、那锈迹犹存的铁锹,默默诉说着“三峰骆驼一口锅”的峥嵘岁月。六十余载光阴荏苒,连队面貌早已焕然一新,但“一心向党、艰苦奋斗、英勇顽强、牺牲奉献”的精神,仍深植血脉。一代代官兵面孔在变,但“听党话、跟党走”的军魂如卡拉乔克山一般坚不可摧,“忠诚守边防,激情干事业”的热血仍在奔流。

这发自肺腑的歌声,是阿拉马力不朽的连歌,是新疆边防军人共同的心声。它早已超越音符,成为一座耸立在卡拉乔克山之巅的精神丰碑。

与雪山共鸣,与界河同唱——它永恒诉说着:有一种忠诚,叫做“扛起枪杆我就走”;有一种信仰,是“边防线上把根扎”;有一种生命,在“雪山顶上也要发芽”,岁岁年年,守护着中华山河无恙。(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