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3看动画炸了!3岁娃手腿烧伤已送医治疗 家长怒等一个说法

发布时间:2025-09-10 16:13  浏览量:2

“现在手机真敢炸啊?娃看个《小猪佩奇》都能被烧伤?!”

这话听着像段子,可9月7号下午,在江苏一个普通家庭的客厅里,它真真切切地发生了。

那天,3岁的小宝(化名)正窝在沙发上,小手捧着爸爸的小米13,看得咯咯直笑。动画片正放到高潮,谁也没想到,下一秒——“砰!”一声巨响,火光从他手心里“噗”地窜出来,孩子当场惨叫,小脸吓得煞白,腿上手上全是黑灰和水泡!

他爸冲过去一把夺下手机,那玩意儿还在“滋滋”冒烟,屏幕碎得跟蜘蛛网似的,外壳焦得能当炭烤。他抱着哭到失声的儿子,手抖得筷子都拿不稳,对着镜头吼:“刚玩着呢!就刚玩着呢!它自己就炸了!我们买的是手机,不是手榴弹啊!”

这手机,不是什么杂牌机,也不是二手翻新货。孩子小姨后来跟记者说,这部小米13是去年双十一买的,用了才一年多,从来没摔过、没进过水、更没私自拆开修过——就是最最普通的“刷抖音、看动画、哄娃神器”。谁能想到,就这么“普通”地用着,它能在孩子手里“自爆”?

医院的诊断单,看得人心里发毛:“左手及双下肢烧伤,部分皮肤熏黑,水疱破溃,腐皮局部脱落。”一个3岁的孩子,皮嫩肉薄,被高温和火焰这么一燎,得多疼?家属不敢细说孩子哭得多撕心裂肺,只一个劲儿地问:“为什么?到底为什么?”

消息一上网,评论区直接炸了锅。

用同款小米13的机主们慌了:“我手机最近也老发烫,晚上充电都不敢放床头了!”“刚买半年,现在看它跟看炸弹似的…”恐慌像野火一样蔓延。毕竟,小米13是2022年底才发布的新旗舰,满打满算不到三年,按理说正是“壮年”,怎么就“暴毙”了?

当然,也有冷静派网友劝大家别上头:“先别急着骂,等检测报告。说不定是孩子蹦跳时磕到哪了?或者环境太热?”他们说得没错,手机爆炸这事儿,确实可能跟电池鼓包、电路短路、外部撞击、甚至高温暴晒都有关,得靠专业机构“开膛破肚”才能下定论。

可问题是,面对一个被烧伤的孩子,一句轻飘飘的“等检测”,够吗?

小米客服的回应,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记者和家属先后联系售后,得到的回复如出一辙:“需要把手机残骸寄回总部检测。”“自燃是小概率事件。”“原因很复杂,目前无法判断。”

“小概率?”一位网友的评论获得了上万点赞,“轮到我家孩子头上,就是百分之百的灾难!客服的嘴,真是避重就轻的高手。”

根据咱们国家的《产品质量法》,如果真是产品有缺陷导致人身伤害,生产者跑不掉,必须负责!现在大家要的,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概率”,而是一个热乎乎的“态度”——是主动关怀伤者?是火速启动调查?还是藏着掖着,等舆论自己凉透?

截至9月9号晚上,小米官方依旧沉默。没有道歉,没有声明,连句“我们很痛心”都没有。这种“装死式”公关,比手机爆炸本身更让人心寒。

说真的,作为一个也用小米手机的人,看到这条新闻,我第一反应不是愤怒,是后怕。

我家娃也3岁,平时也爱抢我手机看动画。我总说“再看眼睛就瞎了”,现在想想,可能更该担心的是“再看手就炸了”。

科技是为了让生活更省心,不是给生活埋雷的。一个3岁孩子的哭声,不该被“小概率”三个字轻轻带过。小米作为大厂,此刻最该做的,不是躲在“检测流程”后面,而是站出来,对用户说一句:“孩子怎么样了?医药费我们先垫上,检测我们加急做。”

安全,是所有产品的底线。这条底线,不该由消费者用血肉之躯去试探。

你手里的手机,有没有“发烫预警”过?是哪款?说出来让大家避避雷!我先来:我小米12,夏天充电烫得能煎蛋…

你觉得大厂遇到这种安全事故,第一反应应该是什么?赔钱?道歉?召回?还是…装死?

以后还敢让孩子单独玩手机吗?评论区晒晒你的“防娃玩手机”妙招!

有话憋不住的,评论区等你来Battle!

转发出去,别让下一个“小宝”受伤!

小米,我们等的不是检测报告,是你该有的良心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