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自大!柯文哲一手好牌打稀碎,没有诚信导致民众党的崩盘

发布时间:2025-09-09 09:11  浏览量:1

你说这事儿其实一点也不意外。选前大家随口聊天,几乎都认定民众党不可能蹦到大位上去,真有上去的那种赌局,多半也没人敢压。所以,选完后坐在电视机前的那些老台北、大高雄的叔叔阿姨,糖炒栗子还没嗑完,就已经收拾起期望。这种感觉,就像年三十快到十二点,春晚还没进入高潮,你已经知道谁会领红包谁不会。柯文哲折腾了好多年,最风光那一阵,也不过是个搅局王。他最后败下阵来,说实话很多人心里并不惊讶。既然结果这样,咱们就不妨琢磨琢磨,柯文哲这一路到底问题卡在哪儿。

话说选战最火的时候,差不多2023年入秋,柯文哲的民众党忽然窜上了热门。那会儿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说不定这回民众党能骑虎上位,不必跟老国民党牵手。各种分析节目也随便开,连菜市场的大妈都能抖三句“柯机率大”。可惜热闹归热闹,实际情况却开始变得扑朔迷离。柯文哲喜欢摆事儿,时不时来个“合不合”的戏。大家还记得吧,之前靠医师形象积攒下来的正面口碑——那架势,感觉分分钟要破圈。一到谈合作,他就又“琢磨”又“拉扯”。

但柯文哲的戏法其实是两面做的。他以前在台北市长任上,被称为“外省小孩”的时候,还有不少粉丝死忠,这一路也给他积攒了不少资本。只不过人一火了,身上的小问题就容易被放大。就拿他早期跟绿营闹的那些小摩擦来说吧。像是有一回,他在电视节目里急性子地打断嘉宾发言,还被台下观众噗嗤笑出声。这种脾气,有人说是真性情,有人觉得是自作聪明。但走到选战上,其实这样反复折腾让两边都抓不到他到底想干啥。于是他那“合不合”就上演了十几轮,有点像麻将桌上装牌的老会计,一会下注一会又收手,隔壁桌都开始嫌烦了。

再说他自家的那些风波,真没少给人留下话柄。你还记得吗,2019年有一次园区拆违筑,他公开怒骂管理部门,说规定太死板。可没过几个月,台北市又查出几处工程疏漏,竟然恰好是市长任内放松监管的产物。更关键的是,他本身最早那套“清廉、正直”的那块牌,本来用来吸引年轻人,现在却被翻出一些让人皱眉的小动作。比如有次跟大学同窗聚会,私下说要投资“创新农场”,但被质疑关联身份时,立马改口说是学术资源平台。这些小插曲不算什么大罪,但选民可不傻——你要是做得不光明正大,这种“自我辩解”反而显得不够坦荡。

其实,大家最受不了的不是这些生活琐事,反而是他在政治利益之间的闪烁。这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真让不少观众看呆了。以前民众党刚成立时,柯文哲亲自跑去彰化、基隆那些地方,不管有没有记者在场,就是要见见基层。他自认为这种脚踏实地能拉近距离,可实际效果有限——有些老票仓看他不顺眼,觉得只会“作秀”。再后来谈到副手人选,柯文哲一度把曾经支持的社会运动人士推出来做样子,结果第三天又说“政治没必要太感性”,自己人都迷糊了。这种反复横跳,弄得盟友也不敢全信,最后国民党开始冷处理,民众党就这样被稀释掉选战话语权。

说起来,柯粉当然有热情,但毕竟是比不上那些深耕地方的主流老党。他们为柯文哲辩护时,经常会说“至少不贪”,但外头几百万选民还是把信任票投给了看起来更靠谱的对手。就像前两年高雄市长补选那场,大批年轻选民第一轮赴票站,第二轮又改投反对党。这种流动性,民众党始终没能抓牢。所以选后有人感慨,说民众党票数止步不前,柯文哲还是那句老话:“没关系,我们是新党。”可实际上,党内外都清楚,现阶段要上升没那么容易。

放眼近代历史,其实不是只有民众党遇到这样的问题。二十多年前宋楚瑜弄亲民党,那会儿简直如日中天。但你想一想,宋楚瑜彼时不仅资源广、地方势力深,还捞到极高的认同感,连老一辈看了都拍手叫好。那爆发力可不是民众党这种几年的“小党”能比的。而这些年亲民党坎坷也够多,有人新年聚会聊起来,还会调侃一句“亲民党已经是十八线艺人”。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至少亲民党在议会里还撑了二十多年。相比之下,民众党这股新鲜劲,风头一过就更难续下去了。一些政治评论员都抱著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说民众党恐怕撑不过两届。其实这种话虽然有点损,但也不算无的放矢。

当然,也有不少人打心眼里希望柯文哲再冲一把。毕竟在台湾政坛,谁不盼着能发点新声音?可是要说改变老牌政治的生态,光靠反复炒作和一堆口头承诺可不够。更别说在选举里,绝大部分人选票还是跟着利益走。夜里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隔壁楼下几个阿姨还在说“柯啊,就是没能让人全信”。听着他们的唠嗑,我忽然想,如果柯文哲再有点底气,或者少一点机巧,会不会结果不一样?这种问题,恐怕没人真能回答。

所以现在回头看柯文哲和他的民众党这出戏,注定是一场带着遗憾的热闹。人嘛,总是纠结在希望和现实之间,柯文哲的命运像是走过了很多弯路,却始终没有到达最宽阔的大道。有时候我们说政治也是生活,哪有那么干脆清楚的输赢?大概,选举过了,大家收拾饭桌,谈谈家长里短,那场未完的较量,才是真正走进人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