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收割中产的高端餐饮闭店,老板疑跑路,有人76万储值款打水漂

发布时间:2025-09-10 02:29  浏览量:2

“充一万送一万”听着像捡钱,结果真把钱包扔进了火盆。2025年6月,南京人还在排队打卡的民国红公馆,一夜之间大门上锁,老板失联,卡里几万块的饭钱直接蒸发。

到底谁把这家三榜加身的顶流餐厅逼到跑路?

我蹲了三天现场,把碎片拼成一条血淋淋的账单。

门口保安老李说,6月18号上午十点,厨房的人照常来上班,发现电闸被物业拉了。

仓库里还有昨天刚到的澳龙,冰都没化完。

老李给老板打电话,关机;再给老板娘打,那边哭着说高利贷已经堵到家里。

老李才反应过来,自己三个月工资还没发。

这事得从紫金山脚下那条望山街说起。

吴总砸了三千万装修,青砖灰瓦配黄铜吊灯,连服务员旗袍都是真丝手工盘扣。

开业那天,他站在门口拍胸脯:南京找不出第二家这么讲究的地儿。

可讲究得付房租,老门东那栋两层小楼一年租金六百八十万,一天睁眼就欠两万。

吴总想到的办法是卖卡,充五千送五千,充一万送一万,听起来像做慈善,其实是把未来两年的饭提前卖光。

最疯狂的时候,财务室点钞机冒烟,一个月圈进来两千多万现金。

钱来得快,花得更快。

吴总又跑去新街口拿铺子,说要做民国点心工坊,结果装修队进场三个月,消防卡壳,预算超一倍。

点心还没出炉,卡里的预付款已经拿去填前面的坑。

员工们开始发现不对:供应商的货款拖了四个月,连五常大米都改用普通东北米;行政总厨老周辞职那天,把菜单摔在桌上,说再这么搞,招牌盐水鸭都得用冷冻鸭。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老板娘借的那笔高利贷。

据说月息八分,借三百万,实际到手两百七十万。

钱到账当天,吴总飞去上海谈新品牌合作,回来就听说债主带人堵了老门东店。

玻璃门上被喷红漆“欠债还钱”,拍照的人比排队吃饭还多。

现在最惨的是那帮充卡的食客。

我加了一个维权群,三百多人,有人卡里剩七万八,是准备年底请客户用的;有人充了两万,就图带孩子看一次“穿旗袍吃饭”。

他们每天轮流去门店拍照打卡,怕物业把桌椅拉走抵债。

群里有人算过,光老门东一家店未消费的预付款就超过一千两百万,够吃垮整条街的鸭子店。

更魔幻的是,红公馆倒下那天,隔壁新开的平价淮扬小馆排号到一百多桌。

人均六十八,盐水鸭现切,没有旗袍,没有留声机,但翻台率比红公馆巅峰期还高。

老板是原来红公馆的副厨,辞职时带走了半本菜谱,现在每天营业额稳稳十万加。

他说得直白:老百姓要的是好吃不贵,不是坐在博物馆里啃鸭腿。

吴总最后一次露面是在6月25号凌晨,被拍到拖着行李箱出现在高铁南京南站,背影糊成一片。

有人说他去了云南,有人说去了新西兰。

不管在哪,他留下的烂摊子够南京餐饮圈聊三年:预付费模式彻底臭了,商场招商部现在一听“高端餐饮”就摇头;同行聚餐,谁提“文化赋能”就被罚酒三杯。

红公馆的灯灭了,门东那块招牌被拆下来时,木头缝里还嵌着去年中秋挂的彩灯。

老李蹲在台阶上抽烟,说最心疼的是仓库里那批没拆封的景德镇餐具,一套两千八,现在论斤卖都嫌重。

他吐了个烟圈,补了一句:早知今日,不如当年踏踏实实开家鸭血粉丝汤,起码不会欠人几万顿饭。

高端餐饮的泡沫破了,真相很简单:把菜做好,把人当人,别拿未来的钱买现在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