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光伏板 “追光”进沙漠

发布时间:2025-09-09 14:05  浏览量:3

转自:中国质量报

□ 新华社记者 安路蒙 王 靖

沙漠深处,一张张蓝色光伏板如波浪般向天际延伸,它们静静地吸收着炙热的阳光,将不毛之地变成巨大的“绿色电站”。

走进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的内蒙古鑫元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现场,伴随着流化床装置的低鸣声,一粒粒绿豆大小的黑色颗粒硅,24小时不间断地流入存储罐,等待检测合格后打包入库。

该公司生产运营部经理于秀峰介绍,这些颗粒硅是由石英砂经过高温燃烧等复杂工序,最终提炼生成的高纯多晶硅。这也是光伏全产业链中技术含量最高的生产环节之一。

“为减少硅料生产中的耗电量,我们采用自主研创的硅烷流化床工艺,相较于传统工艺,省掉了精馏、尾气处理等环节,生产电耗和成本显著下降,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于秀峰说。

在享有“世界绿色硅都”称号的包头市,目前已有70多家光伏企业集聚于此,形成包含硅料、拉棒、切片、组件等在内的光伏全产业链。经过上下游企业的合力生产,一粒粒石英砂神奇“化身”为光伏板,被运往世界各地。

在腾格里沙漠东南部,华电内蒙古腾格里“沙戈荒”新能源基地200万千瓦光伏项目已经投产,数百万张光伏板在此集中“安家落户”。

从空中俯瞰,由深蓝、浅蓝两色光伏板组成的巨大骆驼造型,仿佛在茫茫沙漠中漫步,成为电力建设者创造的又一壮观工程。

“200万千瓦光伏项目年发电量可满足130万户家庭用电需求。”中国华电内蒙古腾格里新能源公司党委书记王军说。

腾格里沙漠年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流动沙丘占比超过70%,是全国生态环境最脆弱、荒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治沙先要固沙。“‘光伏治沙’成为沙漠治理的有效方式。”王军表示,光伏阵列织就了一张固沙大网;光伏支架深入沙层,成为天然的固沙桩;板间铺设的沙障锁住水分,让耐旱植物得以扎根。

光伏板挡住流沙,改善的不仅是自然生态,还有沙区群众的生活图景。沙漠里的光伏“蓝海”,正成为游客不容错过的“打卡点”;项目建设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缓解了当地就业压力;附近农牧民通过项目用地流转、踏勘向导、开农家乐等方式,实现从“靠天吃饭”到“幸福可期”。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光伏治沙”正开启现代版“点沙成金”,让沙漠从不毛之地变身为清洁能源基地和生态修复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