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户外市场迎来价值重塑,各品牌如何做到业绩长红?
发布时间:2025-09-08 16:25 浏览量:2
户外用品市场作为我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户外运动逐渐成为大众消费的新宠。消费群体的年轻化是户外用品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户外运动爱好者中,年龄在25至40岁之间的消费者占比超过60%。这个年龄段的消费者不仅注重产品质量和功能,更看重品牌价值和文化内涵。他们站在生活的第一线,在职场上奋斗,在商海中驰骋,他们渴望放松,渴望理解,渴望有一个强大的后盾支撑。
户外品牌之间的博弈:国际巨头VS本土品牌
近几年,中国前十户外运动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80%,市场集中化程度不断提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哪怕是有着固定消费圈层的迪卡侬、始祖鸟、安德玛,都在思考如何在下沉市场寻找新增量。
早期的迪卡侬、北面,以及后来的蕉下、波司登、始祖鸟、迪桑特等,跨界玩家海澜之家、啄木鸟等纷纷布局防晒、露营等细分场景,推出速干衣、冲锋衣等产品。
国内高涨的户外消费甚至一度弥补了国际品牌增长缺憾。多个国际户外品牌的财报数据显示,在一众下滑数据中,“大中华区成了唯一的业绩增长点”。
户外品牌达成的共识:长期价值主义
面对市场的变化,比拼品牌长期价值成为行业共识。国内户外品牌正通过不同策略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基于优势品类扩展消费场景是一种主流策略。蕉下针对五大场景推出了五大产品线,包括轻薄易收纳系列、全网眼透气系列、运动热练等系列。
(图引:网络)
探路者发布了HIMEX系列中国梯冲锋衣,对比常规冲锋衣,防水性能提升了75%,防风性能增加了5倍。骆驼则推出了全新品牌“喜马拉雅”,满足专业户外运动爱好者对高品质、高性能装备的需求,实施了明确的高端化战略。
户外品牌的文化表达:提升讲故事的能力
与国际户外品牌相比,国内品牌在讲故事能力上仍有差距。许多消费者购买始祖鸟、Lululemon,首先是出于圈层需求、社交需求,然后才是运动需求。各品牌逐渐发现,讲好品牌故事,成为在全球户外运动市场站稳脚跟的关键。
(图引:网络)
探野者(TODER)品牌在央视投放的广告片展现了水墨冲锋衣掠过珠峰云海、敦煌纹登山鞋踏过故宫雪径的画面,将传统文化符号与户外装备完美融合,传递“探索不止,向野而生”的品牌哲学。
户外品牌出圈关键:破解同质化问题
户外运动品牌与普通服饰的最大区别就是科技属性更强。品牌需要搭建起自己的核心技术,跳出“内卷”困境。智能化和科技化成为户外用品市场的一大发展趋势。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户外用品开始融入更多智能科技元素。据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智能户外装备的市场规模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超过15%。复购率始终上不去”是各品牌的普遍困境,户外品牌开始重新思考用户运营策略。
骆驼Camel联合梦饷科技打造“超级品牌日”,单日销售额突破1400万。其成功关键在于场景化选品:1500款商品中新货占比30%,精准切中“亲子露营”热潮。
(图引:网络)
劲浪体育则通过私域实现断码鞋清仓率85%。他们采用鞋码标签化:导购在企业微信后台标记用户鞋码、风格偏好,然后进行精准推送,避免群发骚扰。
成功的私域运营需要将“一次性买卖”转化为“终身户外伙伴关系”。当品牌社群能帮用户规划徒步路线、举办活动让用户自发分享户外运动故事时,私域便不再是流量池,用户不再是流量数字,而是品牌共生体。
户外品牌未来方向:全球化之路
随着户外运动行业的不断发展,品牌传播的方式也将不断演进。全球化传播成为品牌成功的关键,需要通过多平台、多渠道的方式传播品牌故事。针对欧美市场,品牌可以通过Tik Tok等国外主流社交平台向消费者传递品牌价值,而在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则通过微博、小红书、抖音等平台进行精准投放,确保品牌信息最大化传播。
(图引:网络)
创新传播形式也成为品牌打破市场僵局的重要武器。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技术等先进手段,能丰富品牌故事的呈现形式,提升消费者的沉浸感和互动感。
写在最后
中国户外品牌正在全球市场书写属于自己的崭新篇章,这绝非对西方品牌的简单模仿,而是深度融合千年文化传承与前沿科技创新的主动突围。从珠峰之巅迎风猎猎的汉字战袍,到将敦煌藻井力学转化为防滑科技的登山鞋;从以“城野两栖”理念打破场景边界的轻量化装备,到用可降解环保材料践行可持续探索。中国品牌正以技术为骨、文化为魂,在全球户外市场坚定留下独特的东方印记,向世界展示着户外领域的“中国方案”与未来想象。
文章参考:
新华网:《销量暴增背后:千亿户外市场,品牌开拼“长期价值”》
李东阳朋友圈:《贵的户外品牌,都有班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