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降息成必选!问题是降息后:中国机会来了?美国经济悬了?
发布时间:2025-09-08 11:16 浏览量:2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美联储降息概率已达99%,至少25个基点的,甚至不排除降息50个基点的可能。
因为,美国8月失业率升至4.3%,创近四年新高,非农就业人数仅增加2.2万人,远低于市场预期。这份令人失望的就业报告,正在成为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压倒骆驼的稻草。
美国劳工部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失业率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至4.3%,创下近4年来新高。
非农就业人数仅增加2.2万,较7月修正后的7.9万大幅下降,远低于市场预期。这些就业数据表明美国劳动力市场正在明显疲软。
美国自动数据处理公司4日公布的数据同样印证了这一趋势:美国8月私营部门就业人数增加5.4万人,大幅低于市场预期的6.8万人。
也显著低于7月修正后的10.6万人。多项数据表明,美国就业市场正在迅速降温。
市场反应剧烈,降息预期升温。受就业数据疲软影响,5日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全线下跌,美元指数和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下跌。
市场对美国经济增长势头放缓的担忧加剧,推动黄金期货价格大幅上涨。现货黄金甚至突破3600美元大关。
在劳工部发布就业数据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在社交媒体发文施压美联储,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早就应该降息”。
美联储作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正面临严峻困境。鲍威尔提出“对降息持开放态度”,但这种表态是基于现实形势还是迫于特朗普政府施压,仍有待观察。
美联储近年来政策表现备受质疑。鲍威尔团队曾提出的“通胀暂时论”后,美国通胀大幅上行至最高9%以上,长时间远超平均目标通胀2%水平。
尽管通过激进加息实现了抗通胀的阶段性目标,但政策风险同步显现。2024年美联储全年亏损高达776亿美元,连续第二年出现巨额亏损。
2025年9月降息预期强化,理事沃勒明确呼吁启动降息,鲍威尔暗示政治压力(特朗普政府)可能影响决策。
目前有对美联储的降息路径与降息规模预测:
据预计,8月就业数据将促使美联储将关注点从通胀转向劳动力市场。美联储将在9月、10月和12月分别降息25个基点,并在2026年初进一步降息50个基点。若劳动力市场进一步走弱,美联储可能在10月会议上也降息,且2026年降息幅度“可能更大”。
美联储理事沃勒主张降息“不必遵循固定步骤”,但学界担忧过度宽松可能加剧资产泡沫。
个人消费支出是美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但目前关税已经推高物价,消费者对消费能力下降感到担忧,再加上对就业的担忧,经济活动下行风险正在上升。
从历史经验来看,1982 - 2019年美国的7轮降息周期中,美国经济有3次遭遇“硬着陆”(1989 - 1992年、2001 - 2003年、2007 - 2008年),即降息后经济陷入衰退区间;4次实现“软着陆”(1984 - 1986年、1995 - 1996年、1998年、2019年),经济虽阶段性走弱,但未进入衰退区间,降息周期较短。
此次美联储降息,若未来不出现严重经济或金融市场冲击,结合历史经验和当前情况分析,本轮美元降息周期实现“软着陆”存在一定可能性。然而,也要看到本轮美联储开启降息相对较晚,降息前经济和就业市场走弱的信号较强,所以降息后经济和就业市场可能仍会惯性下行一段时间。同时,美国经济还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政府债务问题、地缘政治冲突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美国经济走向产生影响,当然美国经济是否会“崩”还存在较大变数。
传统观念普遍认知:美联储降息→美元走弱→资金流入中国→利好市场;但也出现过现实悖论,2019年、2024年预防式降息后,美债利率和美元指数不降反升。
美联储降息后,中国经济将迎来政策窗口期:
短期可借机扩大财政/货币宽松;利用美国地产和制造业需求回升的结构性机会,利好中国出口与有色板块。
整体而言,美联储降息对中国经济影响偏正面。
美联储降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货币政策与进出口贸易。
美联储降息能减轻我国货币政策的外部约束,为央行使用诸如降低存款保证金率、降低利率等货币政策提供更多的操作空间。这有助于中国央行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功能。在汇率方面,美联储降息周期通常会导致美元走弱,人民币有望相对美元升值。
因为,在货币政策空间方面,美联储降息使得中美利差缩小,减轻了中国货币政策的外部约束,中国央行可以根据国内经济形势更加灵活地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打开国内宽松货币政策空间。后续央行降准降息概率偏高,这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人民币的购买力相对增强,有利于我国的进口贸易。虽然美元的相对购买力会伴随美元走弱而下降,但美联储降息或有助于刺激美国经济增长,从而增加美国对我国商品的进口需求。
金融市场上,资金流动格局会发生变化。从7月底至今,受益于美联储的降息预期与美元指数回调,人民币汇率已走出一波强势反弹。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对于依赖进口原材料和高端技术产品的企业是利好消息,但也会影响出口企业的竞争力。
我们也可看到,外资有望回流中国。境外资金看好中国资产的配置价值,A股市场和中国债市可能会迎来增量资金。国债期货开盘多数上涨,A股三大股指集体大涨,显示出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积极反应。不过,由于中国经济基本面目前不够强劲,货币政策同样处于偏松状态等原因,人民币汇率短期内难以单边大幅度走强,债券市场后续走势更多取决于人民银行的增量政策,A股市场内资投资情绪也有待进一步观察 。
在经济增长层面,美联储降息刺激美国经济增长,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利好中国机电、家电等出口行业。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出口竞争力下降可能部分抵消这种积极效应。此外,国内房地产市场有望间接回暖,房贷利率的降低将减轻正在还贷家庭的财务压力,也降低购房者的购房成本,刺激房地产需求。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也可能促进社会投资增长,拉动经济 。
但真实的逻辑是中国经济的内在韧性:
目前,已有多家国际机构纷纷上调对中国2025年经济增速的预测。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预计,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达到5%左右。
中国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取得进展。7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其中集成电路制造、电子专用材料制造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6.9%、21.7%。中国正在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加快布局,持续打造竞争新优势。
对外贸易方面,中国对新兴市场出口保持增长。前7个月,中国对东盟、非洲进出口分别增长9.4%、17.2%,均明显高于整体。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5.5%,占比提升至51.7%。
当美国还在为降息争论不休时,中国央行已经采取了行动。央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这相当于给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有效缓解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
9月5日,中国央行又开展了1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3个月。这标志着央行在货币政策上持续加力,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
中美两国经济政策的这种分化,反映了双方经济状况的不同。美国面临劳动力市场疲软和经济放缓的压力,而中国经济正在稳步复苏。
美联储降息后,美国经济未必会崩盘,但其结构性问题并未解决。高债务、浮动的货币政策以及与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紧张关系,都是美国经济面临的长期挑战。
而中国经济虽然面临外部环境挑战,但产业向新、开放提质,多项经济指标显示韧性。国际机构纷纷上调对中国2025年经济增速的预测,中国机遇、中国资产的吸引力正在稳步提升。
文章写到最后,有5点核心思考值得归纳如下:
1、降息性质定成败:美联储本次属预防式降息(非衰退驱动),降息后美债利率可能反弹,美元未必走弱。
2、美国经济韧性仍存:制造业/地产短期可修复,但过度宽松埋藏泡沫化风险。
3、中国难获自动红利:资金流入需满足“国内政策同步宽松+结构性出口机遇”双条件。
4、政策窗口期短暂:中国需在降息后2-3个月内加大财政刺激,否则情绪利好转瞬即逝。
5、历史经验反直觉:2019/2024年预防式降息后,新兴市场未持续受益——切勿机械套用教科书逻辑。
美联储此次降息对美国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带来了诸多影响和不确定性。美国经济虽不必然崩溃,但下行压力犹存;中国经济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需应对如出口企业竞争力下降、市场波动等挑战。
美联储降息或许能为中国提供更多货币政策空间,但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终究要靠内在动力——经济持续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