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启航的对日轰炸(3):马特豪恩峰行动,不顺利的初次轰炸
发布时间:2025-05-23 17:22 浏览量:4
书接上回,前面两期主要讲述了超级堡垒轰炸机部队排除万难进驻四川的中国机场的历史,本期将讲述超级堡垒们的第一次对日轰炸行动——马特豪恩峰行动……
马特豪恩峰是阿尔卑斯山脉中的一个雪峰,海拔4478米,号称是阿尔卑斯山脉中最美丽的山峰,也是瑞士引以为骄傲的象征,它频频出现在各种各样的瑞士风光照中。由于地势极为陡峭险峻,许多登山家视马特豪恩峰为高难度挑战,它是阿尔卑斯山脉中最后一个被征服的主要山峰。此时,陆航选用该山峰作为第20轰炸机司令部在中印实施对日轰炸的行动代号,也反映了任务的艰难性。
马特豪恩峰
4月份,阿诺德在华盛顿正式组建了第20航空队,并亲自担任这个美国陆航历史上最为特殊的航空队的司令官。第20航空队总部设在五角大楼里,首任总参谋长是海伍德·汉赛尔准将,他同时也是陆航负责起草作战计划AWPD-1和AWPD-42的主要成员。
阿诺德以陆航司令官的身份亲自兼任一个航空队指挥官之职,堪称用心良苦。他深知目前B-29还处于磨合阶段,尚未形成有效的战斗力,如果交给某个战区司令官去指挥,使用不当或者损失太大,恐怕会给整个B-29项目带来灭顶之灾。例如,阿诺德很看重的陆航第五航空队(隶属西南太平洋战区,麦克阿瑟的地盘)指挥官乔治·肯尼中将,曾经一度向阿诺德提出要求,希望B-29入驻西南太平洋战区。但是,在得知B-29仅用于战略轰炸行动而不执行战术支持后,肯尼中将就立即非常坚定地撤回了请求。作为一个老资格的陆航指挥官,肯尼很清楚B-29维护保养和后勤的复杂性,他不希望把辖区内有限的资源用在一支对自己的作战并无直接关联的部队上。
把指挥部设在华盛顿之后,阿诺德就可以避免同一些战区指挥官之间就B-29使用上发生争执。比如,东南亚战区指挥官蒙巴顿就一直在要求获得几个B-29中队,以支持英军在印缅战场上的行动。
虽然把B-29部署到印度和中国,但是考虑到乌尔夫指挥下的这支部队几乎是依靠世界上最长的后勤供应线来运转的,投人实战的难度依然很大。仅就燃料供应一项就足以令指挥官心力交瘁,起码有7架B-29被改装为运油机,专门从印度飞越喜马拉雅山脉向成都地区运输燃油。
飞越喜马拉雅山的航线也就是著名的驼峰航线。除了对B-29的供应外,驻华第14航空队和中国军队的物资——在没有打通滇缅公路前———都是通过这条航线、依靠运输机一架一架地空运进中国内陆的。一共有大约450架各式飞机因为气象因素、机械故障等损失在这条空运线上,因此又称为铝片航线(坠毁飞机的铝制碎片散落在航线上)。凡是执行运输燃油任务的B-29运油机机组,每次任务完成后,都能在飞机机首上喷涂一个骆驼标志,类似战斗击坠或轰炸任务记录一样,有些机组执行这种任务超过30次。仅第40大队就在这条航线上损失了9架B-29。
此外还有近200架B-24被改装成C-109运输机,执行运输燃油给B-29的任务,每架C-109可以装载2900加仑汽油,不过这种运输机的性能相比B-29来说要逊色很多。
第468大队793中队的一架B-29,已经执行了48次驼峰任务了。
日军战斗机的攻击可以说是驼峰航线上最微小的危险因素,高原飞行对于机械性能远逊色于美军飞机的日军战斗机来说也是件极为困难的事情,不过还是偶有日军战斗机出现实施截击。飞行员们中间还流传着一个日军神秘战斗机飞行员驾驶战斗机袭击任何一架落单飞机的传说,不过以B-29为例,整个驼峰运输期间,只有1架B-29和日军战斗机遭遇过,双方交火未有任何战果。
整个5月份中,4个轰炸机大队的 B-29共计飞行了2867小时,但其中2378小时(83%)用在了飞跃驼峰运输燃油、弹药和其他物资到成都周边机场的作业上:另有50小时用于其他作业,能用于训练的只有439小时。第58联队的240个机组中,平均训练时间不到2小时。
6月5日,乌尔夫命令实施了B-29历史上第一次战斗行动:从印度基地起飞98架B-29轰炸泰国曼谷的马卡桑铁路枢纽,由联队指挥官桑德斯准将亲自驾驶率队。途中由于天气因素和机械故障问题,陆续有B-29返航,最后飞抵曼谷的只剩下77架。当天曼谷上空浓云密布,无法实施目视瞄准,只能依靠雷达瞄准投弹,B-29的轰炸效果很是惨淡,唯一值得欣慰的就是日军战斗机对在27000英尺高空飞行的B-29无力拦截。虽然战损为零,但是在行动中有6架B-29因事故坠毁(包括1架起飞时机械故障坠毁、3架坠毁在曼谷湾),14名机组成员身亡。相比惨淡的战果,这样巨大的损失意味着第20轰炸机司令部的战斗历程开局不利。
B-29轰炸曼谷附近的铁路桥。
B-29的目标还是日本本土,就在轰炸曼谷后的第二天,乌尔夫收到了华盛顿的命令,敦促尽快实施对日本本土的轰炸,吸引日军注意力,配合海军陆战队即将实施的塞班登陆战,同时也是减轻陈纳德第14航空队的压力。不过,这种压力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军队地面战斗力的孱弱,此时日军已经开始其一号作战,虽然中美空军占据空中优势,但是在地面上,中国军队在日军进攻面前不堪一击、丢弃大批物资溃退,以至于日军能用缴获的武器和物资装备起自己来支撑继续进攻,同时原本可供美军使用的一些机场再度沦陷。6月时日军已经进攻至湖南。
鉴于对曼谷轰炸行动的表现,加上损失了6架B-29,乌尔夫本期望在6月底再实施对日轰炸,以便在此之前修理整补B-29,并向成都基地运输更多的燃料和物资。但阿诺德在各方压力之下也别无选择,只能命令乌尔夫必须在6月15日前出动至少70架B-29轰炸日本。这个数字对于第58联队来说是难以达到的、目前他们仅有86架可以出动,考虑到R-3350那令人堪忧的机械可靠性,扣除中途提前返回的数量,能飞抵日本的B-29很可能不够这个数量。
八幡航空侦察照片。
从前进基地出动轰炸日本是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行动,从加尔各答地区飞到成都附近机场的里程近1600英里,需要B-29飞行7个小时,降落在成都补充燃油后能够进入B-29攻击圈的日本本土只包括九州,不过这里有日本最重要的钢铁工厂——八幡制铁所,它于1897年在福冈县八幡村开始建厂(建厂资金来自于甲午战争中日本勒索的中国赔款),此后一直是日本侵略战争的主力钢铁供应地,占日本钢铁年产量约24%。
华盛顿第20航空队总部决定在6月15日轰炸八幡制铁所,执行任务的B-29将先从印度基地飞到成都基地,再于15日下午4时30分起飞,这样抵达日本上空时正好在夜间。
参加轰炸的B-29在6月15日之前全部飞抵成都,其中第40大队降落在新津机场,第444大队降落在广汉机场,第462大队在邛崃,第468大队在彭山。一共92架B-29从印度出发,最后只有79架飞抵了成都,途中1架因故障而坠毁,其余均为机械问题而提前返航,每架B-29都装载了4000磅高爆弹。
第468大队的B-29在成都基地挂弹,准备出击。
B-29机群从成都周围基地起飞后,又陆续有6架因为机械故障问题而提前返航,1架B-29因故坠毁在中国境内。至中国时间为晚上11时38分左右,第一架B-29飞临八幡制铁所,并发出无线电信号“贝蒂”,即“已投下炸弹,云量小于5/10”。
由于B-29从成都起飞后在中国境内飞行时间长,日军有充裕的时间做出提前预警,因此八幡市已经灯火管制,地面上一片漆黑。各个机组在距离目标区大约还有2个小时航程时开始爬升,从8000英尺一直爬升到21000英尺。仅有47架轰炸机飞到了预定的目标上空,一共投下了221吨炸弹。其中,32架B-29只能依靠雷达瞄准,只有15架B-29实施了目视瞄准,另有5架B-29未能轰炸目标。这样的轰炸,其效果自然很不理想:命中目标区的炸弹只有1枚,一个发电站被炸毁,八幡制铁所没有受到实质性伤害。小仓兵工厂和其他一些建筑设施受到轻微损伤。
坏天气对轰炸造成的影响超过了日军的抵抗,在漆黑夜间试图穿过9/10分厚的云层实施目视瞄准轰炸是一件几乎完全不可能的任务。
机头涂鸦:美国女孩锤击东条英机,这架B-29是第58联队462大队770中队的44-61555号。
日本陆航负责防守的第4航空战队出动了6架屠龙式(Ki-45)双发战斗机进行拦截,其中有一架战斗机的飞行员是出勇中尉,一位1938年参战、经历过诺门罕战役的老飞行员。这次截击是出勇和B-29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按照他战后的回忆:“当时我很震惊,这么大的飞机是我第一次看到,这和B-17相比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B-29的确是超级空中堡垒。”
Ki-45
日军的屠龙式战斗机中,发现和能接近实施攻击的很少。木村贞光军曹是唯一一个有击落战绩的飞行员,他借助地面探照灯发现并追踪到了第468大队第792中队的42-6230“敏捷的杜根”号。木村接近到很近的距离上才开火,以至于机长杜善·伊万诺维奇上尉在机组通话器里大叫“那个家伙要撞上来了”。在很近的距离上,木村把20mm和37mm炮弹倾泻在B-29的机身上,等木村拉起飞机转向时,他观察到这架B-29已经燃烧着下坠了。这是第一架被击落在日本本土上的B-29。“敏捷的杜根”号及其机组成员的遗体到1948年才被发现,从而确认了机组成员们的阵亡。
当晚,第4战队一共声称击落7架B-29,其中木村贞光声称击落3架,出勇声称击落2架。实际上,只有“敏捷的杜根”号这一架是被击落的,另有6架B-29被高射炮不同程度击伤。
相对战果而言,B-29的损失却是巨大的,一共损失7架,除1架被日军击落外,5架B-29因为机械故障而坠毁。还有1架B-29由于发动机故障迫降在成都以北的内乡机场,日军抓住这个机会轰炸内乡机场,并炸毁了这架B-29。
虽然战果微乎其微,但这是继杜利特空袭之后美军首次轰炸日本本土,具有历史性意义。因此,无论是陆航的宣传,还是美国国内的媒体,都大张旗鼓地宣称这是一次巨大的胜利。在华盛顿,国会中止办公,向参众两院议员们宣布了这一重大消息。与6月6日盟军实施霸王行动在欧洲诺曼底登陆的新闻一样,美国各大媒体以头版报道了这一消息。当时在视察诺曼底登陆的阿诺德宣称:“这是真正的全球空中战争的开端,B-29是一种极其复杂而拥有最致命打击能力的轰炸机,能够实施迄今最沉重的空中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