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一则】抬轿与坐轿
发布时间:2025-05-23 16:38 浏览量:2
《一件小事》插图
大家还记得鲁迅的短篇小说《一件小事》吧。作品叙述的是“我”坐在人力车夫所拉的黄包车上,迎着大风,吃力前行;不料,车把将一位老女人挂倒,车夫主动承担责任,弃我搀扶老女人向警察局走去。小说深刻地赞美了车夫勤劳忠实、勇于担责的高贵品质,批判了“我”私心严重、逃避现实责任的错误心理。
而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主人公坐轿,和在旧社会行人乘车(人力车),其行为虽然极其相似,但性质上是却迥乎不同的两码事儿!
这里是一个网友拍到的视频,很能说明问题。
2025年5月20日,在湖北武当山风景区里,一名超重的男游客,花费500元雇佣了3名轿夫,抬轿送自己下山。这3名轿夫抬轿爬梯,一路上气喘吁吁,费尽心力,缓慢下行。据报道,此为返程上坡路段,该游客坐轿下山的行为,触发了公众对体力劳动价值与公民尊严的热烈讨论。
图源网络
图源网络
从画面看上去,该名男游客体重超过了80公斤限重标准,按景区规定应支付500元(常规2人抬轿费用400元/公里,超重需加人加价)给轿夫。这些轿夫平均超过55岁,体壮力大,脚腿灵便,多为周边村民。这些人于农闲时靠抬轿增加收入。日均得200-300元,这是他们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像武当山景区的抬轿服务已存在了数十年之久。
这种人力个体劳动职业的产生,是有别于旧中国私有制下骆驼祥子之类的人力车夫的。它根本不具有剥削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下的有机补充形式。
近些年来,由于社会对体力劳动的复杂态度,特别是年轻游客因担忧“网暴”而减少雇轿,面临着后继无人的严重困境。
不止是武当山景区如此,而且在泰山、黄山、张家界等旅游盛地,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
一部分网友气愤地指出:说是现在“人力车夫和人力轿夫”的出现,恍若隔世,仿佛让人一觉回到了解放前似的。让人不由想起了万恶的旧社会,想起了地主与资本家不劳而获、鱼肉百姓、靠剥削劳苦大众而过活的情形,这岂不是跟“我胡汉三又回来”一样了嘛!
看看那些坐轿者为富不仁的模样,坐在轿子上心安理得、一副醉心享受的神态;再瞧瞧轿夫们在炎炎烈日之下、光着膀子、大汗淋漓、喘着粗气的可怜状态,真是人间不平若此,实在令人担忧和不平!
与此相反,许多人则不以为然:轿夫抬轿,游客坐轿,这并没有什么叫你担忧与不平的。轿夫抬轿,是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兴服务产业,是利国利民、振兴国家旅游业的得力之举。生活不易,固然心痛,汗流浃背,也让人同情,但这是属于他们的职业。在服务游客的同时,也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与支持。无可厚非。
有一位网友痛心地回忆说:“看到这个场面,我想起30多年前在庐山山德泉时的一幕来。3000层台阶,那叫一个难上,那时候根本没有什么台阶,就是在山上谁弯就弯,工人们做了一个脚印往上爬,我光着脚丫等我爬上山,又下到山底下的山泉下,再往上看,我已经在万丈深渊的下面,心里害怕的想着我,可能上不去了?
在下面玩了一会儿,又跟着人群出发了,一层层难以放脚的山崖往上爬,有的大男人爬不动了,就坐上了这样的人力轿车。轿夫们一步一磕头。其脊背上、双颊上、脖颈上,然后,汗水顺着腹部与大腿,哗哗地往下淌,往下流。我看到后,真地害怕,万一他一个打滑会摔下去,会是怎样可怕的一个后果!
图源网络
与此不同的是,其他人就惨不忍睹了。他们中,有的人买了拐棍,脸色惨白,一瘸一拐地走着,蹒跚学步一样。我就乘着租来的轿子,经过了三个多钟头,才回到了目的地。有的人累病了,有的人发起了高烧。还好,我百事没有,依然精神抖擞!”
由此可见,轿夫抬轿挣钱得利、增加了收入,和游客省心省力、精神上轻松愉快,本是一件互利双赢的好事儿,断不可用社会的道德标准来绑架。轿夫和其它出租职业一样,只是具体的社会分工不同而已。有人坐轿,就会有人抬轿,没有什么公平和不公平之说。坐者,不一定是地主官僚、丫鬟小姐,不一定都是有钱儿的主儿,只不过是逍遥一回罢了,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