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城乡循环,助力乡村振兴——拼多多“电商西进”四年探索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25-09-05 15:14  浏览量:1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牧民孟克刚刚收到了拼多多送来的马具包裹。2022年之前,内蒙古还不属于“包邮区”,如今,地域间的物流差距被逐渐抹平,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品正不断丰富着西部群众的日常生活。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非遗传承人买元花借助电商渠道,以更低的成本购入剪纸原材料,并带领当地妇女将手工艺品销往全国。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工布江达县,返乡青年兰小芳亲眼见证,随着电商进入,偏远的古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

西部地区的生态繁荣,是一个由政策、技术、市场多方力量共同推动的宏大进程。2022年,拼多多首创“中转集运”模式,首次将西藏、内蒙古、青海、宁夏、甘肃等偏远地区纳入“包邮区”;2024年,平台推出物流中转费减免政策;今年4月,再推“千亿扶持”计划,持续加码偏远地区电商生态建设。

四年来,“电商西进”不仅改变了西部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更重塑了区域商业格局——西部正加速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成为国内大循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养骆驼的牧民穿过甘肃戈壁滩去取快递

消费自由:包邮进村,需求觉醒

孟克生活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这里是广袤的草原腹地,往西北策马三十公里便是蒙古国。作为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驯马人,他守护着百余匹马,日常需频繁添置马具、马衣和马药。尽管这类商品单价不高,但需求频繁,以往他只能去镇上采购,种类有限、价格也不菲。

孟克动了线上采购的心思,物流却让他困扰。几年前,电商平台商品物美价廉,却普遍标注“偏远地区不包邮”。有时一件几十元的小工具,运费却比商品还贵。“急用的东西等不起,邮费付得心疼”,孟克回忆道。那时,高昂的邮费如同一道无形屏障,将草原与平原隔开。

不独内蒙古,西部许多地区都曾深陷“邮路之困”。因消费需求分散、物流链路长、物流设施不完善,西部要么无法网购,要么承担高昂运费。在追求规模化、投资回报率的传统电商逻辑下,鲜有企业愿啃这块“硬骨头”。

转变始于2022年。拼多多推出“中转集运”创新模式,通过分段协同、区域集运,打通东部至西藏、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等西部省份的运输“堵点”,将这些地区纳入“包邮区”。次年,拼多多在试点省份进一步推行免费包邮进村服务,快递能直达越来越多牧区定居点和村口代收点。

西藏山南浪卡子县的藏族妈妈,收到拼多多送来的按摩椅

如今,孟克不再为邮费发愁。他在拼多多上选购马具和马药,价格实惠、包邮到家,省下的不仅是钱,更是时间和心力。变化不仅发生在一个牧场——据内蒙古邮政管理局数据,2024年5月至9月,全区电商件“不包邮”比例已从3.57%降至1.38%。

邮路打通之后,消费需求如活水涌流。在甘肃靖远,90后青年魏煜轩为务农的父亲频频网购水果、干果和各种生活用品。曾经只有赶集才能添置物件的父亲,如今也学会在拼多多拼单,手套、水管、锄头……“以前他总望着山路上的车往外开,现在终于等到快递车开进来。”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快递业务量增速超30%的省份有10个,其中9个位于中西部地区。这片曾经被物流“遗忘”的土地,正在因电商的向西迈进,悄然重塑消费习惯、唤醒潜在需求。

拼多多的“电商西进”并非简单的地域扩展,而是从消费者真实痛点出发的系统性破局——物流降本、包邮进村、优化末端,一步步拆掉阻隔市场的墙,也让西部真正融入全国消费大循环。

拼多多快递包邮送到西藏拉萨

商业变革:从“关闭订单”到“掘金西部”

当西部消费者因“包邮”释放出强劲需求,全国商家也随之迎来一片崭新的蓝海。建立起农产品上行通道的拼多多,正持续突破自身边界,再度打造出一条高效、低成本的“工业品西进”快速通道,让更多优质商品源源不断进入西部千家万户。

山东轮胎品牌“迈瑞途”负责人张笑铜对此感受尤为深刻。“目前每月发往西藏等偏远地区的订单已占到我们总销量的20%,部分省份同比增长超300%,完全超出预期。”而在几年前,他们受制于物流成本,不得不长期关闭西部消费者的拼单权限。“一条卖300元的轮胎,发往西藏光运费就要300多元。”高昂的物流成本像一堵墙,死死挡住了企业与西部市场的连接。

拼多多西进行动拓市效应显著,孙鑫磊和团队在最近7天,仅一家拼多多店铺销往西部地区的产品就达几百台,占全国销量比重超20%。胡弘彪摄

拼多多的“电商西进”政策一步步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尤其是免除了西藏、甘肃等地的二段中转费后,商家只需承担首段运费即可覆盖西部订单。张笑铜果断重新开放西部权限,订单迅速攀升,“开通首日只有30多单,后来高峰期月订单破万”。他特别提到,雪地胎在冬季尤其热销,西部消费者更认可高性价比、强防滑的产品。

浙江慈溪销售茶吧机的孙鑫磊,同样在西部找到了爆发机会。在江浙销量平平的产品,近半年却在西藏、甘肃等地订单同比增长15%—20%。通过调研他发现,西部水质偏硬,传统饮水机易结垢,而茶吧机的独立烧水方式更适用当地情况。更进一步,他针对高原沸点低的问题,定向研发出适配机型,成为开拓西部市场的“利器”。

从工业品到农产品,越来越多商家沿着这条新通路,探索出全新的增长极。拿着一个即将发往内蒙古的包裹,河南一家咸鸭蛋生产企业的运营总监薛正银透露了一个消费新趋势:今年咸鸭蛋的消费者,不只来自江苏、浙江、广东、上海等传统热销省市,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西藏等西部偏远地区的消费者,购买咸鸭蛋的热情也越来越高。薛正银统计拼多多店铺后台数据发现,电商西进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最近一个月,西部四省的订单量突破了5000单。这个增长,和去年同期相比,可以说是指数级的增长。”

西部虽是我国重要的果蔬产地,但在工业制造领域并不占优,以往线下渠道商品品类少、价格高,消费者难以便捷获取高性价比工业品。拼多多打造的“工业品西进快速通道”,正系统性地破解这一困境——通过物流模式创新、中转费用减免和持续资源倾斜,平台极大降低了企业西进的运营门槛,不止是工业品,东部海鲜、农产品等好物也在向西深入,激活西部消费潜力。

如今,从山东轮胎、慈溪小家电,到美妆、潮玩、品牌服饰,越来越多品类借助这条通道进入西部市场。戈壁、草原、雪山脚下,曾经“买不到”“送不到”的区域,正成为商家新的增长热土。这条双向畅通的链路,不仅丰富了西部消费者的选择,更为中国制造业带来了可持续的增量市场。

草原上的牧民第一次用GPS放羊

生态重塑:“双向奔富”与城乡共振

在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快递员陶乐然每天驾驶着六米长的货车,穿梭于“中国冷极”的各个乡镇。短短几年间,他亲历了拼多多包裹从零星到爆仓的全过程。“以前去偏远乡镇,两三天才凑够一车货,现在每天都是满车出发。”

根河市某快递站点负责人田野表示,拼多多包裹已占日处理量的一半以上。随着“中转集运包邮”“偏远地区物流中转费减免”政策推广,连最偏远的乡镇订单也显著增长。站点员工从最初几人扩至二十余人,其中一半专责乡镇配送,真正实现了打通快递到家“最后一公里”。”物流“毛细血管”的畅通,不仅带来了商品,更带来了就业机会。

在宁夏中卫,海原县剪纸非遗传承人买元花不再为原材料发愁。2017年至今,她通过拼多多购入十几万元的剪纸原料。去年起,到货速度明显提升:“晚上下单,第二天发货,三天左右就能收到,比过去快一倍。”原料的稳定供应,让她能更专注于传承技艺,带动当地妇女以剪纸增收。

买元花用5分钟就能完成一幅精巧的剪纸作品

2023年,买元花在拼多多开出第一家线上店铺,手工剪纸和刺绣作品卖向全国。“电商西进,既让南方的水果、海鲜走进来,也让我们的非遗作品走出去”,她真切体会到什么是“双向奔富”。

这样的故事,正在更多角落发生。甘肃、内蒙古、宁夏的羊肉通过拼多多走向全国餐桌;西藏林芝结巴村,这个曾被称作“被遗忘之地”的古村落,也因电商西进和路网改善,焕发新生。

民宿工作的兰小芳亲眼见证了结巴村的巨变:“两年前还是土路,如今已是水泥路,游客能直接开车进来。”她和民宿伙伴们一起通过拼多多采购灯具、工具和菜籽,一点点装饰家园。“一包9块9的菜籽,能种出一季绿意;一盏28元的夜灯,照亮整个院子。”她笑着说,“如今清晨扫雪、傍晚喂猫,这就是我向往的生活。”

年轻人留下来了,村庄活了。今年“五一”假期,结巴村的民宿全部满房。这座藏于雪山脚下的古村,正成为越来越多游客心中的“徒步天堂”。

老魏在生日当天收到儿子从拼多多买的礼物

电商西进四年,不仅送来了包裹,更送回了人气、希望与生机。物流的延伸、销路的打开、就业的拓展,正悄然重塑西部的产业生态,让更多人在家门口过上富足、有盼头的生活。

发展的列车一路前行,终将抵达每一个遥远的站点。没有人,应该被遗忘在繁荣的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