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首相下台”突响!关键时刻,日本三大高层提出辞职,石破茂也不想当首相了?
发布时间:2025-09-04 10:09 浏览量:1
据报道,日本政坛又一次地震。自民党三大高层在同一天提出辞职,党内权力结构瞬间动荡。首相石破茂在压力下表态“会在适当的时候作出正确的决定”,但党内挑战声浪已经盖过了他的辩解。麻生太郎的“逼宫”姿态公开化,党内反对派系趁机发难,临时党首选举程序迅速启动。自民党内部权力斗争的火药味,已经蔓延到整个日本社会。
这次风暴并不是凭空出现。要追溯根源,还得回到7月的参议院选举。执政联盟原本寄望于选举能稳住阵脚,为自民党和公明党赢得喘息的时间。现实却给了最致命一击,自民党和公明党失去过半席位,众议院去年10月也未能守住优势。选举失败的直接后果,就是党内信任危机全面爆发。政治献金丑闻、物价飙升、救灾失言,都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几根稻草。自民党三大中枢——干事长森山裕、政调会长小野寺五典、总务会长铃木俊一——集体提出辞职,不是“自愿牺牲”,而是党内压力外溢的必然产物。
但这种只是台面上的操作。真正的问题,是日本政治权力核心已经开始摇摆。石破茂去年接替岸田文雄上台,原本是党内妥协的结果。靠着“政策通”形象和一系列民生牌,他短暂获得了民意支持,但很快陷入多重困境。解散众议院、仓促大选、物价上涨、民生政策失灵、美国贸易谈判受掣肘,无一能拿出强势解决方案。即便支持率短暂回升到42%,也掩盖不了党内不信任的现实。民调数字和权力现实已经错位,石破茂成了“民意的首选”,却不是“党内的首选”。
真正逼出这场危机的,是党内派系的博弈。日本自民党是一个“派系丛林”,各路人马明争暗斗,任何一次高层人事震荡,都会引发地震效应。自民党内部的“党三役”地位仅次于总裁,如今森山裕、小野寺五典、铃木俊一等三巨头同时递交辞呈,等于把矛盾摆在台面上。石破茂虽然嘴上说“不会恋权”,但根本没有主动辞职的空间。党内压力山大,党外舆论咄咄逼人,首相府门口的记者一天比一天多。石破茂的犹豫,其实是对日本政坛“权力真空”风险的深度焦虑。
这一轮权力斗争里,麻生太郎的动作最值得推敲。作为自民党“最高顾问”、前首相、麻生派唯一未解散派系的领袖,麻生太郎手握重锤。NHK曝光,麻生太郎将在9月3日派系研修会上正式表明要求举行临时总裁选举的立场。自民党内部295名议员中,约100人支持选举,50余人反对,大约140人选择观望。这种“分裂局面”,正是麻生太郎最喜欢的舞台。只要党内权力结构足够混乱,他就有机会重返权力中心。权力真空、派系博弈、老将回炉,日本政坛的“宫斗剧”正在加速上演。
舆论和民意的分裂,也让这场危机变得更为复杂。石破茂在选后支持率一度回升,但党内始终质疑他缺乏强力掌控局势的能力。物价飞涨、经济政策失灵、灾害应对迟缓,基层选民的怨气和党内高层的权谋交织成死结。党内报告直接点名,石破茂政府未将“应对物价上涨的努力传达给国民”,加上政治献金丑闻引发信任危机,导致自民党丧失执政底气。石破茂的“道歉”和“留任”,其实都是苦肉计。表面上“不贪恋权力”,实际是深知一旦退位,政坛必然重新洗牌,而新的人选并不明确。小泉进次郎、麻生太郎、菅义伟、岸田文雄,这些名字都在列,但谁能顶上、谁能服众,没人敢打包票。
外部环境的压力也是石破茂无法回避的现实。美日贸易摩擦、地缘安全、俄乌冲突外溢,各种不确定性让日本政府几乎无力自顾。美国对日施压越来越多,经济、军事、外交都被捏在大国博弈的夹缝里。日本国内要求“自立自强”的呼声高涨,党内的“变天”声浪愈演愈烈。石破茂想留任,实际上是担心日本在混乱中失控、被外部势力牵着鼻子走。但这种“稳字当头”的逻辑,在激烈的党内权斗面前根本站不住脚。
麻生太郎等老派势力的“逼宫”,意味自民党可能进入短期内频繁换帅的多事之秋。派系政治的本质,就是谁掌控议员、谁就有话语权。麻生太郎这次高调进场,既是对石破茂不满的发泄,也是为自己和麻生派争取更多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