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不肯放过已经77岁的李善长?
发布时间:2025-09-03 21:00 浏览量:1
泪水打湿数据线,边刷头条边触电,师友们好,我是轻尘,一个不太正经的历史小编,今日话题:“朱元璋为什么不肯放过已经77岁的李善长?”
李善长晚年还有精力纳小妾,朱元璋一看,好家伙,自己还真不一定能熬过这个老家伙...
李善长:让他们知道我好色昏聩安度余生;
朱元璋:这么大年纪了还能生,给咱杀!
李善长:“聪明反被聪明误,不对啊,我当初给朱重八讲历史的时候没讲司马懿啊”
刘伯温:你是没讲,但我讲了呀。
刘伯温与李善长
在明初的政治舞台上,李善长的结局堪称悲剧——即便已至77岁高龄,他仍未逃脱朱元璋的清算。这一结果看似残酷,实则是多重因素叠加的必然,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不肯放过已经77岁的李善长?
李善长剧照
李善长虽早已退位,却仍与满朝文武频繁往来,不愿彻底的退出权力中心;更甚者,他竟私自调遣城防官兵为自家修缮房屋,逾越了做臣子的本分。77岁高龄时,他还纳了30岁女子为妾,这般“精力旺盛”的模样,在朱元璋眼中不仅是“好色昏聩”的伪装,更成了“生命力过强”的威胁——彼时的朱元璋已步入了晚年,面对比自己年长十多岁却“越活越精神”的李善长,难免生出“自己未必能熬过他”的担忧。
胡惟庸剧照
胡惟庸本就是朱元璋为削弱相权、巩固皇权埋下的棋子,朱元璋借胡惟庸案的爆发,本就有废除丞相制度、扫清权臣的意图。可李善长却选择了包庇胡惟庸,这在朱元璋看来,无疑是公开与自己作对,是对皇权的直接挑战。不仅如此,作为淮西集团的核心人物,李善长对集团内潜在的“谋逆”苗头采取了默许的态度,甚至被认为抱有“谁做皇帝都能保自身功臣地位”的投机心态,这种“骑墙”姿态,彻底消磨了朱元璋对他的最后一丝信任。
朱元璋剧照
朱元璋出身底层,早年的颠沛流离让他极度缺乏心理安全感,对权力的掌控欲远超常人;而李善长作为落榜书生,既有学识又有威望,恰是朱元璋心中“潜在威胁”的典型。更关键的是,“司马懿夺权”的历史教训如影随形——司马懿晚年隐忍待发,最终架空了曹魏的皇权,这一典型案例更成了朱元璋心中的“警钟”。在他看来,李善长的长寿、威望与潜在的权力野心,正与司马懿的形象逐渐重合,“李善长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司马懿”的疑问,成了朱元璋无法承受的风险。即便李善长未必有反心,但“万一”的可能,对视皇权为生命的朱元璋而言,已是必须铲除的隐患。
李善长剧照
有人说李善长死得冤枉,认为他的某些行为或许是“自污保身”——比如用“好色昏聩”的表象求安度余生,却不料聪明反被聪明误。但从朱元璋的角度,李善长的种种行径早已构成了“非杀不可”的理由。最终,77岁的李善长被赐死,与其说是他个人的悲剧,不如说是明初皇权高度集中下,权臣与帝王权力博弈的必然结果,而“司马懿”的历史阴影,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万里长城
好了,今天就聊这么多吧,感谢观看。
祝情长久,事如意,人安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