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马鹿等动物为何会进化出一个“座位”?难道真是给人准备的?

发布时间:2025-09-03 08:18  浏览量:1

在距今约15000年前,人类率先将狼驯化成了狗,至此人类正式拉开了动物驯化的帷幕。在此之后,人类先后驯化了两种羊(绵羊和山羊)、猪、两种牛(家牛和瘤牛)等等。

在驯化牛之后,人类有了一个意外发现,那就是牛不仅能负重、耕地,还能骑乘,在距今约7000年前,人类成功的将非洲野驴驯化成了家驴之后,人类拥有了一种比牛更好骑的动物-驴。

不过,驴这个坐骑地位很快就被替代了,因为在距今约5500年前,人类在中亚草原上将野马成功的驯化。相比较驴,马的四肢更长,体型更大,更适合骑乘。于是,沿用了几千年的坐骑诞生了。与此同时,在5000多年前的俄罗斯,人们成功的驯化了驯鹿,在特定环境下的坐骑诞生了。

但无论是马还是驴,亦或是鹿,这些动物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有一个类似于座位的结构,能供人乘坐,那么这个结构是怎么进化出来的呢?难道就是为人类骑乘准备的?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有意思的话题。

其实,适合骑乘的动物,包括骆驼在内,它们的这种类似于“座位”的结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我们先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一下,它们的“天然座椅”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以马为例,马的背部是由18个胸椎、6个腰椎组成的脊柱架构,共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双拱形”结构。前鞍部(肩部上方)和后鞍部(腰部)微微下凹,正好符合人类骨盆的曲线。

当然,这种结构也不是随随便便长出来的。科学的研究显示,马的脊椎在承重时会产生桥形效应,在这种状态下,马的前肢承担60%体重,后肢承担40%,脊柱就像一座拱桥,将重量合理分散。而且它的椎骨间的棘突高度也非常惊人,其中胸椎棘突可达15-20厘米,就像帐篷的支柱,为肌肉提供附着点。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那就是棘上韧带。这是一条贯穿脊柱的弹性韧带,就像一根超强的橡皮筋,能够储存和释放能量。当马匹运动时,它能减少30%的能量消耗,同时起到减震的作用。人类骑乘时感受到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这条韧带。

同时,马的肩胛骨也是它成为人类坐骑的一个关键因素。因为马的肩胛骨与躯干是通过肌肉连接的而不是直接与关节相连,这种设计让运动灵活性更强,活动的范围也更广,尤其是在负重时,马的肩胛区域会轻微旋转,将压力分散到胸部肌肉群,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人类坐骑就诞生了。

要不是工业的兴起,马依然会是人类的主流坐骑。当然,其他的适合骑乘的动物虽然有一定的差异化,但是总体来说结构大差不差。

动物的任何特征都是经过漫长的进化得来的,这些特征要么对生存无利无害,要么是对生存有利,才会被一代代的遗传下来。而马的“座位”其实并不是为人类准备的,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从下面三个角度来说一下原因。

第一:奔跑效率的优化。马科动物(包括野马和野驴)的祖先最早出现在5500万年前的北美大陆。作为食草动物,它们是初级的消费者,有许多的食肉动物觊觎,为了躲避捕食者,它们进化出长肢和坚固的背部,以提高奔跑效率。

第二:社交需要。马科动物常有互相骑乘的社交行为,这种行为通常出现在交配和雄性彰显自己地位的时候。因为它们是群居动物,有首领的存在,而雄性首领会通过前肢搭靠展示支配地位,这种种内行为需要背部有一定的承重能力。

第三:环境因素。驴的祖先非洲野驴生活在多山地形,需要更强的平衡能力。它们的腰椎特别灵活,这样才能在不平坦地面上保持稳定。这与骆驼有些相似,以为内骆驼的脊椎也有类似的“座位”结构,但它们独立进化了5000万年。

因此,适合骑乘的动物并不是专门为人进化而来的,而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只是人类利用了它们为生存而进化出的特征而已。就像鲫鱼变异而成的金鱼,它也不是为人类观赏而进化的,而是基因突变导致的。

虽然马、驴、鹿都有适合骑乘的背部,但它们的结构各有特色。其中,马是速度型的设计,现代家马的背部相对较短(通常只有5-6个腰椎),肌肉发达。这种结构适合高速奔跑,但负重能力相对较弱。赛马的背部更加紧凑,就像F1赛车的底盘,追求的是速度而非舒适性。

而驴则是耐力型的设计。驴的背部更长(通常有7个腰椎),椎骨更厚实。它们的棘突角度更倾斜,这形成了更好的重力传递系统。这就是为什么驴能背负重物长途跋涉而很少出现背部问题。

最后是鹿,鹿是灵活型设计。鹿的背部非常灵活,腰椎数量可达7-8个。它们的棘上韧带也特别的有弹性,可以支持大幅度的跳跃和突然转向。驯鹿的背部还能随季节变化,尤其是到了冬季时会积累脂肪垫,天然增强骑乘舒适度。

当然,这些动物适合骑乘,或者说骑乘的舒适性比较高,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那就是人为的选择,换句话说就是只有骑乘舒适性比较高的个体被人选择性的保留了下来,进而一步步的加强。

所以,马、驴、鹿背部的“座位”不是为人类准备的专属设计,而是数百万年自然选择的结果。这些结构首先服务于动物自身的生存需要:奔跑效率、社交行为、环境适应。

人类只是幸运地发现了这些特性并加以利用。这种巧合就像钥匙和锁的关系:动物的背部结构是锁,人类骑乘需求是钥匙,两者恰好匹配。但这种匹配不是预设的,而是在进化长河中偶然形成的。

当然,凡事有利有弊,作为在自然界中不会被骑乘的动物,进入人类世界中频繁的被骑乘,它们的骨骼出现问题的几率也远大于野生的个体,但这一点通常容易被忽略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