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雷:让每个孩子的创新火苗都能“燎原”
发布时间:2025-09-03 01:16 浏览量:1
人物简介: 樊雷,中共党员,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教师兼科技辅导员。获“山东省特级教师”“滨州市名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称号,2024年获“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2025年获中科国大科创教育“2024年度十佳名师”称号。
樊雷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凝练出自己的教学主张:“为生而创,格物践新”,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把生物课搬到了田埂上,让每个孩子都能触摸到科学的脉搏,让每个孩子的创新火苗都能“燎原”!
田间地头就是实验室,玉米秆、废纸箱、旧纽扣都是教具
实验室里,看着孩子们围着太空种子观察记录,樊雷总会想起20年前的那个清晨——他走在劳店乡的土路上,露水打湿了裤脚,只为劝一名辍学的学生返校。那时,他刚从滨州学院毕业,到偏远农村中学担任班主任。那里的学生高中升学率不足30%,一半孩子被贴上了“差生”的标签,上课走神,放学就往田里跑。“老师,学这些有啥用?反正考不上高中。”学生耷拉着脑袋说道。这句话像一根刺扎在他心里。
直到那堂生物课。讲《物质运输的器官》时,班里几个常被点名的“后进生”没有听课,却在底下捣鼓东西。樊雷走过去,看见他们用纽扣当红细胞、塑料水管拼成血管,正在演示“红细胞在毛细血管里流动”的模型。纽扣蹭掉了漆,水管接口歪歪扭扭,可他们眼里的光芒,比课本上的插图还要明亮。“老师你看,红细胞这样走才不会堵!”一个男生举着模型,手还在颤抖。那一刻,樊雷愣住了。原来,不是孩子们学不会,而是课堂没有给他们发光的机会。
这给樊雷一个新的教学思路——田间地头就是天然的实验室,玉米秆、废纸箱、旧纽扣,都是现成的教具,他把生物课真正搬到了田埂上。他带着学生去观察碱蓬,研究这种植物为什么能在盐碱地里存活。有个学生蹲在地里看了一下午,说:“老师,这草的根好密,是不是能固沙?”樊雷笑着回应:“你试试不就知道了?”
学生们的30多篇科普作品登上了专业期刊,11项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
2010年,樊雷听说章丘四中的李昌旺老师举办了科创教育师资培训班。李昌旺是全国有名的科创专家,一辈子都在钻研如何让孩子爱上科学。为了取经,樊雷专程坐大巴赶过去。
回来后,樊雷课堂上的小制作、小实验成了常态——用秸秆制作植物茎秆模型,用矿泉水瓶进行水循环实验。有一次讲光合作用,孩子们在教室后墙种了一片“小草坪”,每天记录光照与生长的关系。
2017年,樊雷收到一条短信,是2014级学生贾士青发来的:“老师,我在中传报的创新项目立项了!上了大学才发现,您当年教我们做模型、搞研究,让我比城里孩子更敢想敢做。”
2020年,学校成立学生素养提升项目办公室,由樊雷牵头。他下定决心:科创教育不能只面向少数人,得让每个孩子都能触摸到科学的边缘。
他把冬枣保鲜搬进课堂:“为什么有的冬枣放三天就软,有的能放一周?”学生们带着问题回家尝试,有的用保鲜膜包,有的放冰箱。一个女生发现,把冬枣塞进正在生长的大白菜里,保鲜时间最长,还据此写成了一篇小论文。
“怎么让内向的孩子敢动手?”带着这个疑问,他主持了4项省市级课题。渐渐地,学生们共有30多篇科普作品登上专业期刊,11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
陈鹏飞就是其中之一。这孩子当年成绩不好,总说“反正考不上高中,学啥都白搭”。樊雷拉着他一起制作“电动车辅助行驶装置”,利用滑轮改造出能够辅助行驶的结构。后来,陈鹏飞从职专考到高职,又通过自学获得山东师范大学本科文凭,成为安琪集团的技术骨干。
5000多名学生受益,在全国、省、市科技大赛中夺得500多个奖项
20年来,零散的创新实践汇聚成了系统课程。樊雷编写了两本校本教材,并参与编写了初中生物新教材。5000多名学生从中受益,在全国、省、市科技大赛中累计获得500多个奖项。 海南万宁、烟台福山……全国多地的教师拿着他的书,借鉴他的方法带领学生开展科创活动。一位安徽芜湖的老师给他发微信说:“樊老师,我们农村孩子也能搞发明了,您的书真是及时雨!”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现在,他也希望像李昌旺那样,成为传递火炬的人。2023年,作为齐鲁名师,他前往新疆喀什送教。课堂上,维吾尔族孩子们用棉花秆做植物模型,眼睛里闪烁着星星般的光芒。下课后,一位老师拉住他问:“樊老师,我们这儿条件有限,怎么搞科创?”樊雷指着窗外的戈壁说:“你看这沙子、这骆驼刺,不都是教具吗?让孩子研究怎么让沙子存住水,不就是最好的科创?”
回来后,他建了一个“正当年”教师成长群,山东和新疆两地的老师在群里交流教学、探讨难题。他带领名师工作室开展网络集体备课,开设示范课,举办专题分享。这些年,已有几十位教师成为市县级名师,十多名青年教师在市级以上比赛中获奖。 他还前往大连、深圳、淄博等地开展义务送教数十场。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做网络讲座时,在线听课教师超过十万人。
20年来,樊雷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坚守着一颗初心:让每个孩子都相信,自己手中也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