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一汉奸屡次逃脱刺杀,地下党随即开会决定:让日军来杀他

发布时间:2025-09-02 22:27  浏览量:1

一九四三年春天,金乡县城的城墙之上,膏药旗无精打采地耷拉着,日本兵的皮靴声终日回荡在城内的青石街道上。

而在这令人不安的声响之外,还有一个让百姓们闻之色变的名字——李松峰。

这个李松峰原名叫李寿山,原先是当地的一个地痞,自打日本人来了之后,此人就屈膝投靠了日军,摇身一变成了当地的一霸。

自此,李松峰便仗着日本人撑腰,时常带着一帮伪军招摇过市,闯进商铺强取豪夺,甚至夜半闯入民宅,以"通共"为名勒索钱财。

老百姓们对之敢怒不敢言,暗地里无不骂他是个"活阎王"。

我方武工队也早已盯上了这个祸害。

不过,李松峰住在东关当铺后街的陈公祠里,那是一座高墙深院,平日里戒备森严。此人深居简出,偶尔出门也必有三五个伪军前后护卫,让我方武工队几次暗杀行动都最终无功而返。

"这个祸害不除,百姓就永无宁日。"

城东的秘密交通站内,地下党员崔长胜斩钉截铁地对着几名同志说道。

他是城关镇人,一九三九年就入了党,后来借机打入了日军司令部的谍报队。

在场的还有王帮军、高志亮等几位同志,他们都是潜伏在敌人内部的地下党员。当日,经过众人慎重讨论,一个大胆的计划逐渐成形:

既然刺杀不成,那就借日本人的手,设计除掉这个汉奸。

四月的一个深夜,金乡县城万籁俱寂。

乌云遮月,只有几颗疏星在天际闪烁。崔长胜披着一件深色外衣,悄无声息地穿梭在街巷中。他的怀里揣着一叠抗日宣传品,这些都是县委连夜赶印出来的抗日传单。

王帮军靠在不远处的巷口望风,崔长胜的动作很快,他用糨糊在墙上轻轻一抹,随后,覆上去传单就服服帖帖地粘了上去。

城隍庙口、西门桥头、菜市街墙……不到一个时辰,七八处显眼的地方都出现了"抗日救国"、"驱逐日寇"的标语。

与此同时,另一路同志也在悄悄行动着。

高志亮借着夜色掩护,悄悄摸到了陈公祠的后墙根下。这是一堵两人多高的青砖墙,高志亮像一只夜行的猫儿,贴着墙根移动,耳朵捕捉着院内的动静。

远处传来几声打更的梆子声,已是子时。

高志亮知道,这是护院换岗的时候。他屏息凝神,听到院内脚步声由远及近,又渐渐远去。

就是现在!

他从腰间解下一段麻绳,绳头系着一个铁钩。轻轻一抛,铁钩悄无声息地搭上墙头,正好卡在墙头的砖瓦之间。

高志亮试了试牢固程度,随后便如猿猴般敏捷地攀缘而上。到了墙头,他小心翼翼攀附其上,然后一个鹞子翻身,轻飘飘地落在院内。

院子里静得出奇,只有风吹过竹林的沙沙声。

高志亮贴着廊柱的阴影移动,脚步轻得连自己都几乎听不见。

李松峰的书房居然没有上锁——这个汉奸自以为深得日本人信任,从不担心有人敢动他的东西。高志亮轻轻推门而入,借着窗外微弱的光线,迅速将一叠传单塞进书架底层,又掀开床垫,藏了几本小册子在下面。

整个过程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当他重新翻出墙外时,护院才刚刚交接完毕。

夜风拂过,墙头的竹影轻轻摇曳,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第二天清晨,金乡县城炸开了锅。

"快看!墙上贴的是什么?"
"嘘!小声点,是八路的传单!"

老百姓们窃窃私语,既惊讶又暗自叫好。日军司令官石原得知后大发雷霆,立即命令谍报队尽快彻查此事。

崔长胜见状,赶紧主动请缨,随后他便带着两个日本兵上街"巡查"。走到西关街时,他故意在一张传单前驻足,端详良久后突然说:"这字迹……好像在哪见过。"

日本兵立即追问,崔长胜欲言又止,最后才"犹豫"地说:"很像是李秘书的笔迹……就是李松峰先生。"

石原司令官听到日本兵的汇报之后,疑心大作,当即下令搜查李宅。

当日下午,一队日本兵突然包围了陈公祠。李松峰一脸懵,慌慌张张地迎出来,满脸堆笑:"太君,这是……"

崔长胜从日本兵身后走出来,面色平静:"李秘书,司令官请你配合调查。"

李松峰一听,脸色"唰"地一下变得惨白惨白的。

随后,众人径直闯入书房。崔长胜的目光在书架上扫过,假装随意伸手,从最底层抽出一叠传单──"这是什么?!"

李松峰一看,顿时目瞪口呆,语无伦次起来:"这、这不是我的!有人陷害!"

日本军官接过崔长胜递过来的传单,眉头蹙了起来,他根本不信李松峰的任何狡辩,吼叫着命令众人彻底搜查此处。

不一会儿,枕头下、抽屉夹层、甚至佛像底座里,都陆续被翻出了抗日宣传品。

当书案上的紫檀木匣子被打开,露出里面的传单之时,李松峰彻底瘫软在地。

李松峰浑身发抖,跪在地上不断地喊冤。崔长胜冷冷地看着他,上前一步对旁边翻译说:"看来他早就私通八路,表面为皇军效劳,实则是地下党的眼线。"

这句话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日军当场便将李松峰捆了个结实,押走了。

三天后,这个作恶多端的汉奸被以"通敌"的罪名枪决于城南乱坟岗。至死他都在嘶喊:"我是冤枉的!有人害我!"

老百姓得知这个消息后,无不拍手称快,都说这是天理昭昭,报应不爽。而只有极少数人知道,那一夜贴标语、藏传单的,正是他们日夜盼望的八路军地下工作人员。

李松峰被除后,金乡县城的汉奸们明显收敛了许多。日军也更加疑神疑鬼,不再轻易信任中国人。

这场精心设计的"局",不仅除掉了一个恶贯满盈的汉奸,更在日伪内部埋下了猜疑的种子。而我地下工作者们,依然默默潜伏在敌人心脏,等待着下一次出击的机会。

参考资料:《金乡文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