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热土绽新彩
发布时间:2025-09-02 10:14 浏览量:2
近年来,新疆哈密市伊吾县立足边境民族地区实际,选取基础条件好、发展优势明显的村作为试点,率先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幻彩园、新丝路、克尔赛3个试点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特色主导产业不断壮大,乡村面貌发生可喜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向上向善蔚然成风。
幻彩园村:三产齐动致富快
近日,记者来到盐湖镇幻彩园村,大片已经挂果的沙棘林映入眼帘,农户们正在林中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多年来,幻彩园村对荒地进行科学规划,利用各类资金,建成标准化沙棘种植基地1.7万亩。沙棘树在第4年进入盛果期后,可以维持15年。目前,每亩产量200公斤左右,毛果采摘费2.5元每公斤,售价4元每公斤。
“我家原先有400亩沙地,之前什么也种不了。2016年流转给企业栽种沙棘树,流转费每亩50元,2020年终于挂果了。”村民阿不都热依木·伊德尔高兴地说,“我现在在企业工作,一个月能赚4500元工资,4月到9月负责沙棘树的浇水、补栽、采叶,12月就干采冻果、剪枝的活儿。”
村民阿不都热依木·伊德尔口中的企业正是新疆华创农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2016年落户伊吾县,从事沙棘种植、加工、产品研发及技术推广,给全村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目前公司有生产工人共计30人,季节性用工500人,日收入300元到800元。通过春季沙棘栽植、修剪、育苗、采沙棘叶、剪枝条果、采收冻果等工作带动农户2000余户就业增收,其中脱贫户320户,户均增收3000元。
沙棘酸涩的口感一直制约该品种在行业内的发展,该公司通过引进试种的甜沙棘,从源头解决了沙棘的口感问题,促进沙棘实现丰产丰收。目前,公司给农户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并进行产品回购,通过日常管护总结,制定出天山北麓沙棘扦插规程和西北干旱地区沙棘栽植技术规程,逐步实现了沙棘林科学管理、规范化种植,并建成50亩沙棘试验田,亩产达到700公斤,亩产值3500元。
幻彩湖是伊吾乃至哈密市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湖水会随着天气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幻彩园村抓住这一自然资源禀赋,积极依托幻彩湖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建设观光步道、民俗文化展示区和特色餐饮区,今年已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300万元。
新丝路村:多元发展治理优
下马崖乡新丝路村则以骆驼产业为抓手,发展特色种养业,目前村集体收入达到89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5万元。在兴旺产业的路上,新丝路村的骆驼从“散养”迈向“托养”,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该村村民袁洪亮是伊吾县伊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2018年,他自养骆驼120峰,托养316峰,到了2025年在托养数量不变的基础上,他自养的骆驼已经达到1100峰。“我看着村民自己养骆驼成本高、经验少,又占用劳动力,只能干着急,索性都托养过来,再雇用他们,这样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还能增加大家的收入,一起致富。”袁洪亮笑着说。
2024年合作社共计产驼奶123吨,村民收入大大提升。“我家里6峰骆驼都托养给合作社,托养后,我就能专心种地了,每年还能从合作社领6000元骆驼分红。”村民范敏说。通过合作社集中托养,不仅解放了部分村民的劳动力,也让部分对骆驼养殖感兴趣的村民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合作社管理与技术学习中,提高了整体的养殖效益。此外,随着养殖规模扩大,合作社还引进了现代化挤奶设备和冷链运输系统,确保驼奶品质与市场供应稳定。目前,驼奶产品已销往全国多个城市,村里实现了多元增收。
作为连续5年的“无诉乡”,新丝路村(新丝路村是下马崖乡唯一的行政村)的矛盾调解成效也走在了伊吾县的前列。过去,在哈密瓜销售中,总因买卖双方对合同条款的理解差异而起争执,不仅村民收入得不到保障,还引发了一系列纠纷。近年来,新丝路村通过邀请专业律师,起草各类制式的合同供村民使用。通过签订规范化的合同,各种矛盾都得到了有效解决。新丝路村不仅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还被列为“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
克尔赛村:村美民富消费旺
伊吾的原始胡杨林是世界仅存的三片胡杨林之一,淖毛湖镇克尔赛村毗邻国家AAAA级胡杨林景区,紧靠省道,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辖区内维吾尔族特色村寨建筑古朴典雅,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特色突出。
村里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旅游业,将村中26座闲置农房改造为老茶馆、小酒馆、咖啡屋、农家乐等,大力发展集“吃、住、游、购、娱”为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建成“一户一景”的民俗风情街,2024年共计接待游客2万人次,带动当地就业600余人,年人均收入3.8万元。
“这几年游客很多,大家都来观赏胡杨林,我就自己开商铺做点小生意,一天能赚500元到1000元。”店主阿依提汗·玉苏甫站在自家店铺门前招揽着游客。围绕“胡杨古韵、红色旅游”的发展定位,克尔赛村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理念,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把乡土能人留在乡村,把消费引进乡村,动员广大村民投身于美丽家园建设。
克尔赛村以打造“一街五巷”为主,对五条巷道进行特色文化建设、呈现文化交相辉映,形成浓厚的文化艺术生活氛围。五条巷道分别以胡杨精神、民族文化、十二木卡姆文化、民族团结文化、全国文明新时代文化为主题。“一街五巷”展现了伊吾县丰富的历史脉络、多样的民族文化和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卓越成果,为村民和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益。
作为全国最大的晚熟哈密瓜原产地,淖毛湖镇4万余亩晚熟哈密瓜也将甜蜜上市,“西州蜜17号”颜色金黄、浓郁香甜、细腻可口、醇厚甘美,是伊吾县的一大特产。“今年我家一共种了402亩晚熟哈密瓜,每亩产量能有2吨,收入4000元左右。”克尔赛村村民阿合买提·玉苏甫说。
“未来,伊吾县将坚持立足少数民族边境县实际,对标规划好、产业好、环境好、治理好‘四好’要求,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凝聚合力,以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为抓手,巩固现有成果,分类型、分阶段推进村庄建设,有序推动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伊吾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姜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