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古今清东陵——富丽堂皇的裕陵 (上)
发布时间:2025-09-01 16:48 浏览量:2
清朝陵寝,如果说顺治帝的孝陵在气势和规模上取胜的话,那么乾隆帝的裕陵则在质地和制度上占优。盛世之下的乾隆皇帝裕陵建筑有哪些特点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吧!
裕陵是清朝入关第四帝乾隆的陵寝,位于孝陵西侧的胜水峪,始建于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二月初十丑时,完工于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共耗银203万两。
在地宫里陪伴乾隆帝的有孝贤皇后、孝仪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淑嘉皇贵妃。因裕陵建于清朝的鼎盛时期,财力雄厚,国库丰盈,加之陵寝制度到了乾隆时期已臻成熟完善,所以裕陵气势宏伟,质地精良,富丽堂皇,多有创新。
裕陵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建筑艺术,都有其独到之处。裕陵是在清朝国势鼎盛时期修建的,其质量实属上乘。
整个陵寝由圣德神功碑亭、五孔桥、石像生、牌楼门、神道碑亭、三路三孔桥、朝房、班房、隆恩门、燎护、配殿、隆恩殿、玉带桥、陵寝门、二柱门、石祭台、方城、明楼、宝顶、地宫,以及神厨库等建筑组成,其神道南端与孝陵相连。这组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完整,材料精良,工艺精湛。
裕陵设置8对石像生,比他祖父康熙帝的景陵还多3对。
清朝以武定天下,以孝治天下。基于这种思想,后世皇帝在建陵时,在规模、规制上都要较前朝递减,以示孝道。顺治孝陵为入关后第一陵,设置石像生18对;其子康熙帝在建陵时,并未修建石像生,康熙景陵的5对石像生是乾隆皇帝为爷爷加上去的;而乾隆的裕陵,则建有8对石像生,即文臣、武士、马、麒麟、象、骆驼、狻猊、狮子各1对。
石像生对石料的要求非常严格,裕陵石像生须弥座与雕像为一块石料。实地测量可知,这些石像生基座高近半米,面阔进深不等,最矮的狮子高1.55米,最高的大象则高达3.53米。这些大块石料从产地运到工地,要几经周转,颇费人力,再将其精雕成图案美观、玲珑引人的各种雕像,耗费的银两就可想而知了。
图片:徐贺齐 王金辉 杨晓健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像原作者致敬!)
编辑:李 晔
总编:杨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