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供销社老烟价目表,才知道五十年前抽的有多贵,你抽过几种?

发布时间:2025-08-31 19:06  浏览量:3

在物资凭票供应的计划经济年代,供销社是城乡居民生活的枢纽。供销社是城乡烟火气最盛的所在。推开斑驳的木门,琳琅满目的货品在玻璃柜台后泛着微光,买烟的顾客总爱把票证与零钱叠得整整齐齐,递过柜台。翻开泛黄的供销社价目表,会发现那些印着 “大前门”“牡丹” 字样的烟标,其背后的数字仿佛被时光封印 —— 二十年间烟价纹丝不动,成了记录物价变迁的活化石。

重温经典老歌《红塔山下阿诗玛》,一首歌唱出了当年所有的老烟。

红塔山下阿诗玛,大中华呀大中华。红塔山下住着阿诗玛,从北京到上海,骑着骆驼就追飞马,穿过了大前门,越过了八达岭,走香山过后林,爬上了凤凰坡,只为了阿诗玛呀。千山万水万水千山,就到春城啊到春城。红牡丹玉兰花,白金龙他偏偏,就爱上了阿诗玛。点云烟放礼花,玉溪泉边开满了红山茶,贴上个红双喜,长乐来弹吉他。九月九五朵金花,一起来恭贺新禧。生了个呀大婴孩,起了一个名字就叫恒大呀,叫恒大啊,大中华呀大中华。

当年我们是拍烟皮,宇宙的最大,喜相逢的最小,曾经创下过我用三十来个宇宙加上一个喜相逢正好比对方多一个喜相逢的佳绩而且一下子基本上全拍了过来,可惜时过境迁当年那么多烟皮全没了

小时候最熟悉,也最多的就是“银球”,分红绿两种包装。还有“牡丹”“大生产”“春耕”,金钟,许昌,黄金叶,三门峡,芒果,飞马,火炬,烽火,八达岭,……七、八十年代,好烟是凭票供应的,不是你有钱就可以买的。当年的香烟分精装和简装的区别是:精装的内衬是锡箔纸,简装的是沥青纸。那时候的人大多人日收入不足两元钱,抽三角钱以人上的都是有钱人。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因特殊缘由,我曾在城市中漂泊。彼时,温饱尚成难题,自然无力购置香烟。若烟瘾发作,便前往火车站捡拾他人丢弃的烟头,将这些烟头悉数收进破旧的袜子里。这些烟头品类繁杂,混杂一处,每当想抽时,便取来旧书纸将其卷裹,划亮一根火柴点燃,借此缓解烟瘾。如今回想起来,那时的烟头竟也散发着别样的醇香,而这份独特的香味,如今已再难寻觅。

七八年的时候,抽过同学给的的中华烟,那是真的香,抽一口满教室都香,现在的中华烟只是牌子一样,一点香味都没有。七十年代全国烟价是统一价,产地少一分。例如青岛产《大前门》烟在青岛是三角八分。在其它地方是三角九分。

七八十年代的任何香烟质量都超越现在最好的香烟,记得山东最便宜的一种是福牌香烟五分钱一包,大前门 大金鹿 大鸡 双马 哈德门 蓬莱阁

当年抽的最多的是“长空”牌烟,淡蓝色的烟盒上两面各印有四架喷气式飞机✈️,百姓俗称“八架飞机”。

计划经济时期,在天津本地产的大前门烟精装每盒3毛8,简装3毛5。上海牡丹5毛5,烟酒商店见不到,只有高级饭店有每盒5毛5。

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很多生产队一个壮劳力的工分满分是十分,妇女是八分,农忙季节比如收割麦子一亩地是六分或七分,一个工分低的三分钱,高的也很少超过一毛钱,也就是说一个壮劳力一天也很难赚到一包好烟钱

记得八十年代前后最便宜的烟是勤俭烟,九分钱一盒,当时候的猪肉是七八毛钱一斤,一斤猪肉的价格能买十一二盒,现在我们这里猪肉九元一斤,最便宜的烟是七元,一斤猪肉只能买一盒烟,而且现在的烟还是不耐抽,四分钟就没有了。七八十年代,什么东西也是香的,香烟是香的,猪肉是香的,包括吃的菜也是没有打农药的,那时候见农民种地,都是自己除草,插秧,施的也是农家肥,猪,鸭,鹅,鸡都是自家养的,拿出来卖的都是实打实的土货

凝视着这些老物件,尘封的记忆如潮水般漫过心堤。恍惚间,我又变回了那个蹲在供销社柜台前的少年,踮着脚张望玻璃罐里花花绿绿的烟盒。岁月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半个世纪匆匆而逝,如今能叫出这些烟名的,大抵都已两鬓染霜。不知屏幕前的你,是否也曾与其中某一款有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