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交会”奏响区域协同发展新乐章
发布时间:2025-08-31 17:18 浏览量:1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 《参考消息》近日刊发文章《重现丝绸之路商贸往来繁荣景象——“喀交会”奏响区域协同发展新乐章》。全文如下:
八月中旬的新疆喀什,秋意微凉,天空澄澈,枝头已是硕果累累,洋溢着一片丰收的欢欣。
在这座承载古丝路辉煌的城市,第十五届中国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简称“喀交会”)于8月15日至19日成功举办,焕发出跨越千年的现代活力,也为即将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奏响了区域合作、互利共赢的序曲。
短短五天,喀交会如一座桥梁,不仅让包括众多上合组织成员国在内的中亚、南亚地区的特色商品走进中国百姓生活,也推动了中国技术、资本与周边国家资源的深度融合,生动践行了上合组织倡导的睦邻友好与务实合作精神,奏响了区域协同发展的新乐章。
“喀交会为我打开中国市场大门”
走进喀交会展区,吉尔吉斯斯坦的蜂蜜、乌兹别克斯坦的手工艺品、巴基斯坦的骆驼皮灯、伊朗的真丝地毯等各国特色商品汇聚一堂。耳边回响着各国语言交织的洽谈声,采购商与参展商或俯身仔细端详商品,或握手庆贺成交,重现了丝绸之路商贸往来的繁荣景象,也映射出上合组织框架下日益紧密的经贸联系。
这场面不仅是展会吸引力的体现,更是区域合作活力的真实写照。围绕“互通互助互利 共商共建共享”的交易会主题,合作共赢的理念正通过一次次握手、一笔笔订单化为现实,新疆喀什也借此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本届喀交会国际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共迎来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塞内加尔等40个国家和地区的181家境外企业以及1120家中国境内企业参展。展会亮点纷呈:首次设立吉尔吉斯斯坦和巴基斯坦“双主宾国”展区,创新了合作机制;推出“全产业链”沉浸式体验区,全景呈现新疆喀什优势产业布局;聚焦新质生产力与数字赋能,特设科技产品展区、“喀什好物”电商直播区以及扩容的国际贸易展区。
多项务实合作在展会期间落地结果。吉尔吉斯斯坦国别专场上,中吉企业签署物流、能源、农业等10项合作协议,签约金额达4.22亿元人民币;中巴企业就农业、基础设施等12个重点项目达成合作,签约金额2.35亿元人民币,展现出区域经济合作的强劲动能。这与上合组织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化成员国间互联互通的目标高度契合。
来自巴基斯坦卡拉奇的皮革商苏莱曼·雅各布带着百年家族企业的产品首次参展。他带来的皮包等商品大受欢迎,样品很快售罄,并与山东、浙江等多地批发商达成长期订单。“喀交会为我打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苏莱曼·雅各布说,“期待借助新疆喀什这一枢纽,让更多巴基斯坦产品进入中国。”
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官员阿齐兹别克·胡代库洛夫在喀交会上与中国农产品加工企业深入交流。他表示,乌兹别克斯坦作为“鲜果宝库”盛产车厘子、葡萄、甜瓜等优质水果,但深加工能力有待提升,诚挚邀请中国企业赴乌投资建厂,合作生产果汁等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
喀交会的成功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喀什在新时代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形成的系统性优势。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喀什打造向西开放桥头堡的基石。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的重要支点,喀什拥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地缘优势。特别是建设中吉乌铁路这一关键基础设施的推进,将显著提升喀什的国际枢纽能级,为上合组织国家间的物流畅通提供更优解决方案。项目建成后,中国至欧洲和中东的货运距离将缩短约900公里,运输时间预计减少8至9天,“到喀什、连欧亚”正从地理概念转化为经贸现实。
“四区叠加”的政策优势,为喀什打造了对外开放的制度创新高地。喀什经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以及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形成政策合力,在企业税收、人才引进、土地利用和跨境金融、保税物流等方面形成叠加效应。
坚实的资源产业基础,为喀什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依托优势资源,喀什重点培育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通过链式招商推动产业成形成势。在本届喀交会招商引资推介会上,49个重点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277.8亿元,覆盖装备制造、新能源、商贸物流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
源远流长的丝路情谊,则为经贸往来注入了温度和深度。本届喀交会期间,新疆喀什地区及所辖相关县市与乌兹别克斯坦、老挝相关城市集中签署7对友城伙伴关系协议,推动其国际“朋友圈”扩容至21对,为地区深化开放合作架起新的桥梁。“我们将以此擦亮中国西向开放窗口,拓宽合作共赢道路。”喀什地区行政公署常务副专员吴晓斌表示,这些人文交流正在为经贸合作奠定更加坚实的社会基础,让丝绸之路的友好传统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一名哈萨克斯坦记者的感叹
喀什的开放步伐,正跨越传统商品贸易的范畴,持续向更深层次迈进。本届喀交会化身为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的聚合平台,全方位呈现喀什以创新驱动开放升级的坚定决心。
新质生产力在本届喀交会上大放异彩。一批科技领军企业集中亮相,无人机、机器人、人工智能应用等前沿产品成为现场关注的焦点,吸引众多客商驻足互动和打卡体验。哈萨克斯坦记者奥列格·别洛夫在观展时感慨道:“八年前我曾到访喀什,当时基础设施还相对落后。如今,智能机器人、新能源设备等高科技展示令人震撼,中国在新技术布局上的远见和喀什的飞速发展令人赞叹。”
更加令人瞩目的是,喀什首条全国产化计算机生产线于展会期间正式投产,实现了喀什在高端计算设备制造领域“零的突破”。该生产线由东华软件股份公司主导建设并运营,设计年产能达8万台(套),预计将吸引包括液晶显示器、电源制造等在内的20余家配套企业落地,共同构建完整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链生态。
东华软件股份公司董事长薛向东在会上宣布,公司将与当地政府共同建设“信创产品跨境认证平台”,推动“喀什智造”的计算设备快速获得中亚地区市场认可。该平台旨在依托本土制造能力,助推中国标准“走出去”,增强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的软实力。
数字经济也在为贸易创新深入赋能。展会现场设立的“喀什好物”电商综合直播区,以实景直播、多语种推介的方式,打破地理隔阂,将新疆喀什本地的红枣、新梅、民族手工艺品等特色商品高效对接全球市场,真正实现从“线下展销”到“线上卖全球”的跨越。
进一步提升开放能级
刚刚成功举办的喀交会不仅是一场吸引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的国际经贸盛会,更成为中国深化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其产生的广泛“溢出效应”,有力印证了一个清晰的事实:始终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的中国,正在为世界创造并带来更多共享机遇、共赢发展的崭新空间。
一系列强劲的经济数据,凸显出新疆喀什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与澎湃势头。今年上半年,喀什地区实现生产总值756.07亿元,同比增长5.8%;外贸进出口总值达643.2亿元,同比增长15.1%,占全疆外贸总额的22.9%。尤为突出的是,喀什综合保税区完成进出口总值378.32亿元,规模稳居全疆四大综保区之首。
国际物流领军企业的战略布局,进一步提升了新疆喀什的开放能级和枢纽功能。巴基斯坦国家物流公司中国分公司今年正式落户新疆喀什。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解决方案,从喀什到巴基斯坦全境仅需4至6天,极大优化了客户的时效与成本”。
未来,随着中吉乌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加快建设,以及自贸试验区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喀什必将在上合组织推动形成的更加完善、高效的区域经济合作网络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记者 蔡国栋 贾钊 阿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