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不会忘记|“新疆号”飞赴抗战前线痛击日军

发布时间:2025-08-30 18:31  浏览量:5

“全中国人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参加抗战,实行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动员蒙民、回民及其他一切少数民族,共同抗日。”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积极推动全面抗战。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以四川、云南、贵州、新疆、陕西、甘肃等地为主的大后方全力支援前线,输送战士、修筑工事、筹措军需、运输物资、捐献飞机武器,筑起抗战胜利的坚固基石。

从高原到戈壁,各族民众在“一切为着抗战胜利”的号召下以血肉之躯扛起重担。

“新疆十四族同胞忧愁国难严重,自动踊跃输捐,购机10架呈献国家……仪式庄严热烈,空前未有。”这则刊载于《新华日报》的报道,题为《新疆同胞献机十架》,描述的是1938年8月20日,新疆人民为抗战前线捐献“新疆号”战斗机的仪式场景。这10架“新疆号”从乌鲁木齐东郊机场飞赴抗战前线,参加了武汉保卫战,给日军迎头痛击。

新疆各族民众在“一切为着抗战胜利”的号召下,积极配合全国抗战,投身筑路运动,打通国际援华物资运输通道,还节衣缩食捐款捐物,先后开展了募集寒衣鞋袜、捐献防毒面具、捐献军马、购买飞机等运动。“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抗日战争时期并非战争最前线,但在这里却发生了许多影响全国甚至世界的重大事件。”《新疆通史》编委会专职副主任、研究员苗普生告诉政知君。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空军力量薄弱,在与日军的空战中处于劣势,飞机数量匮乏成为制约抗战的一大难题。1938年,新疆民众抗日救国后援总会发起捐献飞机援助前线抗战的运动,在新疆形成了“人人愿为献机出份力”的热潮。

抗战时期新疆各族民众献机捐款的历史记录

绥来县(今玛纳斯县)一位哈萨克族孀妇嘉义克捐献五十两重金元宝一颗;一位年逾古稀的维吾尔族老妇人,听闻日寇暴行,当场捐出了自己唯一值钱的金耳环;喀什一位贫苦寡妇,捐出了自己一穗一穗拣来的一袋小麦;若羌县的农民、矿工等各界群众集体捐献300只羊、80头牛、32峰骆驼。

当时的新疆省政府用全疆各族民众捐献的大量现金和其他财物,购买了10架战斗机,命名为“新疆号”,送往抗日前线,成为新疆民众在国难当头开展抗日救亡捐献运动的缩影。

新疆募捐运动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推动作用。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于1937年10月在迪化(今乌鲁木齐)设立,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抗日募捐的主要宣传、抗日救国后援会等均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直接领导。“中国共产党点燃了祖国西北边陲的抗日烽火,极大地激发了新疆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苗普生说。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空军损失严重。1943年,新疆再次积极响应全国“一县一机”捐献运动,并借助报纸、文艺活动、漫画、壁报、宣讲等方式,呼吁各族民众积极捐款献机。

当时,新疆人民的支前口号是:“抗战一日不停,吾人的募捐活动一日不止。”“徐德成月薪65元,捐款150元;库尔班月薪60元,捐款100元;哈斯木月薪110元,捐款160元……”在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展厅里,一张独山子炼油厂职工献机募捐表记录了他们掏空积蓄抗日到底的决心。

“新疆吐鲁番号”“新疆昌吉号”“新疆库车号”“新疆塔城号”“新疆伊宁号”……一年中全疆共募集新币537万元,捐献飞机144架,超过原计划64架的一倍还多。这些翱翔蓝天的战鹰,大多以捐献地命名。

苗普生说,经过抗日战争血与火的洗礼,新疆各族人民自觉地将自己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力增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主题展览中的“新疆号”战机捐献照片

今年7月,《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幕。“新疆号”战机捐献的照片出现在展览中,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新疆各族民众身上展现出来的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成为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一段永远难忘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