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30年的大湖死而复生,西北沙漠发洪水,北方生态要逆转了?
发布时间:2025-08-29 19:31 浏览量:5
塔克拉玛干沙漠居然出现洪水,黑河也重新有了水流,这在过去几乎无法想象。
西北一直被认为是最干旱的地方,如今却在快速改变。降水增加、冰川融水、生态治理,多种因素叠加正在重塑这里的环境。这种转变意味着什么?
说到内陆河,大家都知道塔里木河是老大,但老二是谁可能就不太清楚了。这就是黑河,一条从祁连山冰川一路奔向巴丹吉林沙漠的神奇河流。
黑河的命运可以说是跌宕起伏。上世纪50年代,它下游的两个"海"——西居延海和东居延海,面积分别有267平方公里和35.5平方公里,被称为"大漠双璧"。但好景不长,随着流域内人口增加,中上游地区大量截流用水,下游的水越来越少。1961年西居延海干涸,1992年东居延海也彻底消失了。
黑河的断流时间越来越长。50年代每年断流100天,到了本世纪初竟然达到了200天。当地牧民达布希拉图就是这变迁的见证者,他1959年出生,亲眼看着居延海从有到无,又从无到有。
转机出现在2000年。国家推出了"九七分水方案",开始对黑河水进行统一调度。把一年分成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三个阶段,丰水期下游能分到64%的水,枯水期也有50%。听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可不容易,涉及青海、甘肃、内蒙古三个省区的协调。
为了确保水资源合理利用,管理部门实施了"全线闭口、集中下泄"的严格管理。从水闸到渠系,每一个环节都不允许随意取水。同时,当地政府引导农民改变种植结构,改种制种玉米、红辣椒等耐旱作物,减少农业用水需求。
效果是显著的。2002年5月,干涸多年的东居延海第一次进水,虽然很快又干了,但到2004年就稳定下来了。20多年过去,居延海再也没有干涸过,黑河也从原来的500多公里延长到了近千公里。现在每年什么时候浇水、需要浇多少水,都会提前预算并逐级上报,用水指标细分到各家各户。
随着水源稳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消失多年的红嘴鸥、灰雁等133种候鸟重新在居延海落户,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黑河的故事并非孤例。我国第一大内陆河塔里木河下游的台特玛湖,也有着相似的经历。
台特玛湖存在了1500多年,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有180多平方公里。这座湖泊曾经是沙漠中的绿洲,为各种动植物提供生存保障。但随着塔里木河上游修建堤坝,大量截流河水,台特玛湖的水源断了。
从1950年开始的30年里,随着流域人口增多和经济发展,大量河水被截留用于生产生活。塔里木河全程都在沙漠中,年降水量极小,几乎得不到中途补给,全靠源头水量。随着汇入水流越来越小,台特玛湖面积不断缩小,直到1983年彻底干涸。
湖泊干涸的后果很严重。周边几百公里内地下水位下降,400多平方公里的生态遭到破坏,原本的湖底变成盐碱地,一遇大风就漫天盐土。原本依靠湖水生存的天鹅、野鸭等鸟类全部消失,风沙不断向外扩展,吞噬周边土地。
同样是从2000年开始,国家投入超过100亿元为台特玛湖"输血"。经过多次生态输水,原本干涸的下游河道逐渐滋润,水流从小到大不断向台特玛湖延伸,先是形成了6平方公里的小湖泊。
经过十几年的持续努力,台特玛湖面积逐渐恢复到88平方公里,基本能满足周边生态环境的水源需求。现在的台特玛湖又重新成了鸟类的天堂,周边的绿洲也在慢慢恢复,沙漠不再向外扩展,甚至在人类防治下面积还在逐年缩小。
如果说湖泊重现还能用人工调水来解释,那么塔克拉玛干沙漠发洪水就真的让人意外了。2022年8月,这个全球第二大流动沙漠竟然被雨水淹了,低洼处积水成湖,骆驼被迫游泳逃生。连中石化在沙漠里的采油基地都组织了抗洪抢险,从洪水中抢救采油设备。
这种反常现象反映了一个重要趋势——降雨带正在向北方移动,原本干旱的西北地区开始有了更多降水。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北方降水量确实在增加。黄土高原开始长草了,原本光秃秃的黄土坡出现了绿色植被。有了植被保护,水土流失减少,汇入黄河的泥沙减少,黄河水也变清了,中下游地区也跟着受益。
这种变化对整个生态系统都有积极影响。西北戈壁上湖泊重现,固然是重视环境保护、致力于生态修复的重要成果,同时也离不开近些年来的气候变化。
2021年云南象群北迁的事件,很多专家认为也与气候变化有关。这群大象的集体北移被全国网友围观,有人开玩笑说它们是要回河南老家,毕竟河南简称豫,以前确实是大象生存的地方。北方环境改善,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更好的栖息条件。
如果把时间拉长来看,这种变化并不完全意外。历史上,中华文明的重心一直在变化。最初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后来随着气候变迁逐渐南移。纵观历史可以发现,每当北方雨量增多、气候适宜的时期,都是中原王朝强盛的时候。
随着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原本是荒漠戈壁的土地也逐渐变得宜居,环境变得更好,这必将大大改善我国的经济发展基础。
当然,我们也要理性看待这种变化。气候是个复杂系统,短期的变化不能完全说明长期趋势。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变化对生态环境恢复是有利的。
居延海和台特玛湖的重现,堪称生态修复的奇迹。有了这些湖泊的滋润,周边区域重新恢复生机,从漫天黄沙变成绿洲掩映。因为绿洲的影响,周边沙漠也不再往外扩展,甚至还在人类的防治之下面积在逐年缩小。虽然现在变化不是特别明显,但这显然是一个好的开始。
从黑河复流到居延海重现,从台特玛湖"复活"到沙漠发大水,这些事件其实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我国西北地区正在经历一场生态复苏。这既是人工治理的成果,也是自然气候变化带来的机遇。
未来的西北,可能不再是我们印象中那个干旱荒凉的地方。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正在重新焕发生机。北方降雨量的增加,必将为这片古老土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