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女子生日遭丈夫家暴!婚前就已被打多次,婆婆:打得好活该

发布时间:2025-08-29 10:28  浏览量:2

[撒花]女子怎么也没想到,在自己生日这天,等来的不是什么生日礼物和蛋糕,而是丈夫的一顿殴打。

而更加令人气愤的是,在女子被打到喊救命时,她的婆婆不仅不上前劝阻,反倒是在说“打的好,你活该”,那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内

你敢相信作为女子的丈夫,在妻子过生日这天居然家暴妻子,更令人发指的是,婆婆在亲眼目睹过自己儿子打女子后,还冷冷地丢下一句:“打得好”这句话彻底撕裂亲情伪装,将家暴残酷与人性丑陋暴露无遗。

一个本应充满鲜花与祝福的日子,对于生活在杭州的张女士(化名)来说,却成了她34年人生中黑暗的一天。

8月28日女子曝光了自己的经历,她的生日没有等来丈夫的礼物和拥抱,只等来了一场毫无征兆的殴打。

在女子过生日这天的家中,卧室门被疯狂踹响,丈夫的怒吼与她凄厉的呼救交织在一起,而当时的孩子也在这里目睹了一切,很难想象这件事会对孩子造成多大的心理影响。

而这起事件撕开的,远不止一个家庭的伤疤,展示出了在家暴事件中受害者在个人情感、家庭关系怎么处理遭遇的难题。

暴力并非在生日这天凭空出现,她丈夫对她的拳打脚踢,在婚后已经多次出现,并且更令人心寒的是,这种暴戾的种子,在他们婚前那时就已经出现苗头了,但女子看到对方道歉后,就选择心软还是和对方结婚了。

可悲的是婚后男子那是依旧不改,每一次暴力之后总会“忏悔”,丈夫会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请求原谅。

而张女士总是在多年的感情和一时的心软中选择妥协,她曾天真地以为,婚前那次暴力会是最后一次,却没能看透这只是一个不断重演的“悲剧”。

施暴、下跪、原谅,再施暴,这个循环让她深陷其中,“原谅”二字,没有成为治愈伤痛的良药,反而成了麻痹神经的毒药,为下一次更猛烈的伤害铺平了道路。

网民们的警告总是那么刺耳却真实,家暴这件事,只有零次和无数次之分,在女子遭到第一次殴打时,就应该选择和男子分开了。

如果说丈夫的暴力是肉体上的直接攻击,那么婆婆的言语,则是在张女士精神上捅下的最致命的一刀。

在一次次争吵中,丈夫多次对她动手,而这一切婆婆都亲眼看在眼里,她没有阻止没有劝解,甚至没有一丝一毫的怜悯。

这位本应扮演家庭调解者角色的长辈,却成了儿子施暴行为最坚定的支持者,她地站在一旁对儿子的行为熟视无睹,对着被殴打的儿媳说出那句令人寒心的话:“打得好,你活该。”

仅仅这六个字,就将张女士最后的希望彻底碾碎,这让赵女士情绪崩溃,毕竟比起肉体上的伤害,亲情的背叛,远比拳脚的伤害更具毁灭性。

当家庭这个最后的港湾变成了“不安全地”,当至亲之人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受害者便被推入了真正的“危险”。

网民评论

在个人情感防线失守、家庭支持没有之后,张女士选择了最后一条路向社会求助,她将自己的经历曝光了出来,希望用自己的经历警醒更多人。

不过女子在这样的困境中,法律是她最坚实的武器,根据一些网民的说法分析,她丈夫的行为已经明确违反了《反家庭暴力法》,事后的任何道歉或补偿都不能免除其法律责任。

报警处理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这些都是法律赋予她的权利,结婚证绝不是施暴者的“挡箭牌”,男子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应有的后果。

而在舆论的另一面,不少网民表达出了自己对此事的看法,在曝光的视频下方,一些评论显得格外刺眼:“既然婚前就知道他会打人,为什么还要嫁给他?”这种“受害者有罪论”的逻辑,无疑是在往伤口上撒盐。

它忽略了关系中的复杂情感与权力不对等,苛责一个身心俱疲的受害者做出“完美”的选择,这种声音让受害者在寻求外部帮助时,不仅要面对施暴者的威胁,还要承受来自陌生人的二次伤害,让她的求助之路变得更加艰难。

张女士的遭遇,再次将家庭暴力这个沉重的话题推到公众面前,它不是可以关起门来解决的“家务事”,而是对基本人权的粗暴践踏。

当一个人的情感被反复操纵,当本应提供庇护的家庭沦为暴力的同谋,一个健全、零容忍的社会环境就成了最后的希望。

大家需要的,不仅是对施暴者的严厉谴责和法律制裁,更是对受害者多一份理解与支持,少一些苛责与“网络审判”。

希望每一个在黑暗中挣扎的人,都能有勇气举起法律的武器,也希望社会能为她们撑起一把足够坚固的保护伞,让她们能真正走出阴霾走向新生。

就连张女士自己都表示,自己也想离婚,但离婚比较难,毕竟他们二人现在已经有了孩子,要是两人离婚对孩子可能也会有影响,最后屏幕前的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积极讨论。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