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路上的温暖之光——记2020年“中国好人榜”好人、金昌市大爱无疆公益协会会长苗星新

发布时间:2025-08-27 11:23  浏览量:4

近日,“甘肃好人”苗星新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以及大爱无疆志愿服务队在队长苗星新的带领下,走进永昌县红山窑镇红山窑村,为村里50户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众带来了面粉、大米等生活必需品。

△苗星新团队带领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观看文艺演出

苗星新,这位在公益路上坚守了47年的70岁老人,早已成为爱心的代名词。每逢佳节,她总是忙碌于联络全国各地的爱心企业和人士,筹备各类生活物资,将社会的温暖传递给那些最需要的人。多年来,她的身影穿梭在大街小巷、乡村田野,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无私奉献。

此次志愿服务队的到来,受到了村民们的热烈欢迎。红山窑村党支部副书记李长峰代表村党支部及全体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众,向大爱无疆志愿服务队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这份感激,不仅是对物资的感谢,更是对苗星新和志愿者多年来坚持公益的敬重。

回首往昔,苗星新的成长经历满是坎坷。1956年6月,她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及先天不足引发的多种病症,被遗弃在兰州市城关区街头,随后在孤儿院度过了两年时光。两岁时,她被兰州市七里河区骆驼巷居委会主任康氏收养,这位“康奶奶”成为了她生命中的第一缕阳光,陪伴她度过了14年的温暖时光。

1975年,高中毕业的苗星新响应号召,前往甘肃省皋兰县“插队”。在那里,她目睹了农民们在缺医少药的环境中与疾病和贫穷顽强抗争的场景,心中满是不忍。于是,她提笔向兰州市七里河玻璃厂医务室求助,希望能为当地农民提供免费药品。没想到,一个月后,整整两箱药品如期而至。当她将药品送到农民手中,看到他们质朴的欣喜与感激时,她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帮助他人,传递温暖。

△仲夏时节,苗星新团队组织残疾人畅游金昌部分景区

在皋兰县“插队”1年后,苗星新因病情严重调回兰州肉联厂上班。随后,她听说金昌市当时还没有肉食加工厂,便孤身一人来到金昌,创办了一家肉食加工厂。创业的日子里,她一边经营着自己的事业,一边不忘帮助金昌市以及周边地区的困难群众。退休后,她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公益事业中。

“我的公益之路始于2007年,记得当时我建立了‘大爱无疆QQ群’,团队初始成员仅36人。2010年,‘金昌市大爱无疆公益协会’正式成立,如今团队规模已发展至400余人。”苗星新向记者介绍,几十年来,她带领协会志愿者深耕公益,服务足迹不仅遍布甘肃省内,还延伸到青海、湖南、云南等地。他们聚焦多个帮扶领域,包括扶贫济困、关爱留守儿童与老人、援助失独家庭、帮助孤残群体。截至目前,团队已累计筹集发放物资价值1600余万元,帮助困难儿童及老人达12万人次,志愿服务总时长更是长达16万小时。

一番交谈后,记者也了解到苗星新这么多年的艰辛与不易。为了治疗自身先天疾病,苗星新先后经历9次手术,整个胸骨被锯开,再用钢丝和钢板固定着,属于综合残疾人,但她从未因此而退缩,每次搬运救助物资时,胸口钻心的疼痛也无法阻挡她前行的脚步。“有那么多人在等待着我们的帮助,我绝不能停下来。”是她挂在嘴边最多的一句话。

△苗星新团队开展助困送温暖活动

从小举目无亲的成长经历,以及在多次手术中得到陌生人的爱心援助,让苗星新深刻理解了帮助他人的重要意义。这份理解,成为支撑她投身公益事业47年的强大动力。因为执着的付出,她先后荣获“中国好人榜”好人、全国百优志愿者、甘肃省最美志愿者、第七届金昌市道德模范等多项荣誉,而她带领的金昌市大爱无疆公益协会也多次荣获全国十佳优秀志愿者服务基地、全国“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甘肃省第二届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十佳”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

讲完往事的冷暖,苗星新抹了一把热泪,又说出了那句多次说起的话:“社会给了我很多关爱,如果没有那么多好心人在我困难的时候帮助我,我恐怕没有今天。为此,我会把我的整个生命都奉献给公益事业,为帮助更多困难的人而不遗余力。”

记者:陈刚 胡有春 柯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