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没想到,真正打击他的不是俄罗斯,而是来自国内的盟友
发布时间:2025-08-26 14:08 浏览量:6
泽连斯基没想到,随着俄乌冲突的愈演愈烈,真正打击他的根本不是俄罗斯,而是来自国内的盟友。那么,这种打击究竟来自于谁?其中又有何种值得探究的缘由?
事情的起点发生在今年2月份,泽连斯基和特朗普在白宫的那场会晤,几乎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按照正常流程,本来应该是美乌双方对外展现团结,继续维系军事援助和战略合作。但现实却完全相反。现场气氛紧张,特朗普和泽连斯基直接当着媒体的面爆发争吵,美国副总统万斯也在场,场面一度非常难看,泽连斯基最终提前离开白宫,可以说是直接撕破脸。
事后,特朗普和万斯都公开批评泽连斯基“对美国不敬”,而英国《卫报》在8月25日的最新爆料更让人震惊:就在“白宫冲突”三天后,万斯及其团队多次通过外交渠道联系扎卢日内,但电话全被拒接。
这就很微妙了,扎卢日内的身份是乌克兰驻英国大使,但他也是乌克兰前武装部队总司令,在战争初期打过几场漂亮仗,尤其是2022年赫尔松战役,让他在国内一度成为民族英雄。这一系列成绩也让扎卢日内的声望甚至一度超过泽连斯基,成为乌克兰民众心中的“备选总统”。
然而在2023年反攻失败后,他和泽连斯基的矛盾彻底公开化。去年2月,他被泽连斯基解职,换成瑟尔斯基接任。对外的理由是战事失利和意见分歧,但不难看出,这是总统和总司令之间的权力斗争。眼下用外媒的说法来讲,扎卢日内的处境就是在走钢丝。
一方面,他还需要保持对乌克兰政府的忠诚,毕竟他身在体制内;另一方面,美国和英国已经多次放风,打算推他出来当泽连斯基的替代者。俄情报部门早就透露过,美英官员在阿尔卑斯山秘密开会,讨论用扎卢日内取代泽连斯基,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和国防部情报局局长布达诺夫甚至被许诺,只要他们配合,就能保留权力和利益。这种爆料虽然有俄方立场,但和近期的英美媒体报道一对比,逻辑上确实能对得上。
不过从扎卢日内的表现来看,他没有急着公开反对泽连斯基。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报道提到,去年11月叶尔马克曾主动找扎卢日内,希望他加入总统政治团队,以便在未来选举时形成统一战线。但扎卢日内拒绝了,他只是承诺不会公开批评泽连斯基,也不会制造额外麻烦。换句话说,他选择静观其变,保持一种随时可进可退的姿态。但问题在于,这种暧昧态度也让反对派不满。很多人觉得,眼下就是最好的时机,乌克兰内部已经乱到极点,发动政变的条件完全具备,可扎卢日内却按兵不动。
分析来看,扎卢日内担心的还是国内的稳定问题,不敢轻易下手。他清楚,一旦失败,不仅自己前途没了,还可能被泽连斯基彻底清算。所以他宁愿等机会,只有在把握百分百的情况下,才会真正跳出来。乌克兰媒体之前就报道过,泽连斯基办公室试图劝说扎卢日内不要参加未来的总统选举,明显是把他当作威胁对待。
只不过另一边,美英方面依旧在推他。美国著名记者西摩·赫什在7月的爆料里提到,美国内部正在认真讨论政权更迭方案,如果泽连斯基不下台,可能会强行流放,而最可能的接班人就是扎卢日内。这种说法虽然听起来有点耸人听闻,但结合美乌关系近半年的走向,并不是完全不可能。
说到底,美国对泽连斯基的失望主要有两方面。军事上,乌克兰自从去年对库尔斯克发动攻击后,几乎再无战绩。俄罗斯全面动员,战场形势一边倒,乌军被动挨打,甚至首都基辅都岌岌可危。外交上,特朗普上台后明确提出停火条件:承认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放弃部分顿巴斯领土。泽连斯基拒绝妥协,还在公开场合强调宪法规定领土不可分割。这让白宫极为恼火。特朗普需要在和普京的博弈中拿出成绩单,如果泽连斯基顽固不化,唯一的办法就是换人。
由此可见,泽连斯基和扎卢日内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只是个人恩怨,而是大国博弈下的必然结果。泽连斯基想坚持所谓的“领土完整”,但美国的算盘是赶紧止损,把乌克兰当筹码和俄罗斯做交易。在这种大背景下,谁能成为更听话的代理人,谁就有可能上位。扎卢日内的沉默,其实就是一种态度,他不出声,但他不拒绝美国的支持,也不拒绝未来的可能。
可以预见,乌克兰的未来很可能会在这几个月内发生变化。要么泽连斯基被迫接受妥协,完成和俄罗斯的停火,要么他被替换,换上一个更符合美英战略的人。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乌克兰自己没有多少选择权。对美国来说,这是一个纯粹的成本问题。
泽连斯基可能没想到,真正打击他的不是俄罗斯,而是盟友。他和特朗普在白宫的吵架,只是导火索。电话打不通、盟友冷眼旁观,这些细节背后,反映的是美国已经做好了“换人”的准备。对于乌克兰来说,这才是最残酷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