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不怕老的启示,人到暮年,能看透这三件事,才算活出了新高度
发布时间:2025-08-14 11:07 浏览量:1
人生最怕什么?怕的不是容颜老去,而是心态未曾成熟。
莫言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并不怕衰老,因为人迟早都要老去,但害怕自己活成了一个无趣、焦虑甚至抱怨连连的糟老头。”话虽简单,却道出了许多中年人心底不敢面对的真相。
如今的社会,把“35岁危机”挂在嘴边,把青年当资本,把年纪视为负担。打拼了半辈子,子女开始各自忙碌,工作上憋着的那口气似乎也没处发,夫妻之间的浪漫被生活琐碎消磨得所剩无几。
自嘲自己是“家里的备胎,公司的人肉螺丝钉”,但内心仍旧盼着阳光透进来。皆因“人到中年,半生已过,前路漫漫,不知所谓”。
其实,成年人最大的成熟,不是外界怎样评价自己,而是学会给自己的生活按下暂停键,然后,看清这三件事——
一、坦然面对自己的不完美,把遗憾化为人生的风景
中年人,难免会有各种“悔不当初”。年轻时没走对的路,现在悔之晚矣;孩子成绩不好,自己愁得整夜睡不着觉;工作间遇到小人才反应过来,原来世故人情一堂课还没毕业。
可是,正如那句歌词:“有些错过,是命运的安排,有些失败,是人生的必修课。”
莫言说,“人哪能事事如意,事事顺心,那就叫童话了。”不能重来的过去,不如顺水推舟,把遗憾留给自己,从此珍惜剩下的半程时光。
活着,把缺憾活成风景,有了耳听八方的阅历,便有了过目不忘的智慧。别人觉得不尽如人意,你却觉得温柔以待,这就是成长之后的宽容。
二、不再被外界的眼光左右,善待自己的每一天
年少时,喜欢和别人比高低,比房子车子,比孩子出息,总觉得“别人家的……”都是最好的。
活到一定年龄才明白:让你最累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那些乱七八糟、根本不值一提的比较和虚荣。正如莫言讲过:“小时候我们比谁吃得快,长大了比谁过得好,到老了才知道,其实比来比去,比的是心态。”
懂得取悦自己,哪怕是一杯清茶、一首喜欢的歌、一段夜色下的独行,都比满城灯火无人问暖时更值得珍惜。
别再把别人的看法当作检验自己幸福与否的标准,毕竟,黄昏的余晖只属于静静欣赏它的人。
三、放下执念,享受平凡,疼惜身边人
有人说,成年人的崩溃,都是悄无声息的。家人一句无心的话,同事一次不经意的比较,孩子的一次叛逆……往往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人到暮年才发现:世上没有完全的顺心和如意,能和家人围炉夜话,简简单单地吃上一顿晚饭,就是最大的幸福。
《滚烫人生》中有句台词:“人活着,别管走远与否,心别凉。”莫言也讲,“人老了以后,最重要的就是家常,和身边人踏踏实实地过日子。”
朋友不再求多,亲人健康、子女平安,就是最好的烟火。
放下年少的锋芒、工作的重担,把热爱分给生活的柴米油盐。朝九晚五本平淡,寒来暑往却温暖。
投入热度不在于你是否风光,而在于你是否真心生活过。人到暮年,试着把遗憾活成故事,把比较换成独处的自在,把琐碎过成烟火里的诗意。
每一个清晨醒来,有父母的问候、爱人的关怀、孩子的笑脸,就是人这一生最值得庆幸的大事了。
谁不是一步步学着释怀?跌落尘埃里也要找乐子,在凡尘俗世中熬出朴素的幸福。正如莫言劝慰大家:“不怕老,只怕忘了微笑。”
你看穿了这三件事,年纪便只是数字,人生从头温柔,老去也如春风。
你有没有在人到暮年的某一刻,也突然明白了些什么?欢迎留言,说说你的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