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铃”今犹在古道日日新
发布时间:2025-08-12 08:00 浏览量:1
本报记者 孙云柯
“80年,换了人间”系列报道之八
站在模式口大街龙王庙广场的平台上,72岁的刘桂祥拿出大刀,操练起来。这把大刀,是仿制的80多年前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使用过的制式大刀。1937年,为给将士们磨刀,几十位磨刀匠自发齐聚模式口,“嚓嚓嚓”的磨刀声响彻三里长街。这些大刀成为战士们手中锋利的武器,朝着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如今,“北京第一通电村”展馆诉说着那段红色历史,曾因磨刀石而闻名的三里长街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古朴的平房院落里引入茶饮咖啡、酒吧民宿等业态……游客纷至沓来,这条有着红色历史的街区迎来新发展。
模式口驼铃古道。赫达·莫里逊拍摄于1942年前后
20世纪20年代,石景山发电厂刚建成投用。
扫一扫看视频
抗战岁月
磨刀声响彻长街
1953年出生的刘桂祥是土生土长的模式口人,9岁便开始习武,先后在石景山区体委、石景山区武术协会任职。他的家中,曾保留了一把二十九军使用的制式大刀。据他回忆,这把刀重量不到3斤,但很压手,刀身和刀柄都较长,非常具有时代特征。这把大刀,是从师父张钰那儿传下来的。而张钰曾在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二一九团担任武术教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当时,二一九团的一个营正驻扎在模式口村东口。8日,营长秘密与村长、乡绅商议,要尽快为刚从北平城内运来的数十箱大刀开刃,以随时响应,驰援宛平。
磨刀,自然少不了磨刀石,模式口以盛产磨刀石闻名。消息很快传开,不多时,几十位磨刀匠就自发聚到村东口。大家一字排开,说干就干,彻夜工作,“嚓嚓嚓”的磨刀声响彻三里长街。大刀准备就绪后不久,部队就接到命令。1937年7月11日零时,全营战士背着雪亮的大刀奔赴宛平。
刘桂祥听师父张钰后来回忆,二十九军的大刀队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铁路争夺战、守卫宛平城、夜袭日本军营等近战、肉搏战中,冲锋砍杀,大大弥补了二十九军武器装备不足的问题。
▶模式口办起驼铃落日音乐季。
◀“北京第一通电村”展馆。本报记者吴镝摄
跨越时空的思念
任媛:革命先辈的精神一直影响我们
我是模式口人,在这里住了40多年,在模式口村社区居委会工作了20多年。
我们家和远在顺义天竺的高义一家,至今仍保持着密切联系,逢年过节常常互相走动,这份情谊源自80多年前的一次冒死相救。
我的姥爷刘焕林,1921年生人,由于父亲早逝,为了补贴家用,十几岁时就到门头沟挖煤,赶着骆驼将煤运到北京城里去卖。一天夜里,姥爷在卖煤途中,发现路边沟里有一位受伤的八路军,在躲避日军的搜查。他见四处无人,就把煤倒出来一部分,把这名战士藏在煤筐里带回了家,还请来大夫为其医治。
这件事还是被日本人发觉,因为没有抓住八路军战士,日本兵就把姥爷的母亲绑走,架在一口大锅前拷问。姥爷知道后慌忙跑回家,极力与日本人周旋,最终救下自己的母亲。面对日本兵的威胁,他没有透露任何关于八路军战士的消息。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姥爷才向家人谈及这件事,当年被他营救的八路军战士名叫高义。后来,高义还参加过众多战斗,7次负伤,转业后在东郊农场工作,全家搬到东边居住。尽管距离不近,但两家人的情谊一直延续至今。
模式口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地方,像我姥爷经历的事情,可能还有很多。如今我们重新回顾这段历史,更能深切感受到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的精神一直影响和激励着我们。
发展时代
红色电力展馆迎来“开学第一课”
如今,刘桂祥的几位徒弟还特意仿制了二十九军的制式大刀,继续学习操练。刘桂祥也将他从师父那儿学到的大洪拳、八门刀、五虎断魂枪以及二十九军的无极刀刀法,传授给徒弟们。
2021年9月,“北京第一通电村”红色电力展馆在龙王庙广场建成开放,将这段尘封的历史重新呈现在人们面前。走进展馆,黑白照片、历史文档,一下子把人拉回到那个年代。
除大刀队外,展厅中还记录了石景山地区第一个地下党支部成立的历史。抗战期间,八路军还曾三次在石景山发电厂给日军以重创,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这些历史,都通过照片和文字记录在展厅内,供后人追忆。
如今,这间展馆已经成宣传爱国主义和传承红色文化的特色基地。
自开放以来,来自社会各界人士参观达20余万人次。2024年开学季,北京市第九中学还特意组织师生到红色电力展馆聆听“开学第一课”。
“原来模式口发展背后有这么多感人的故事!”“先辈们为百姓带来光明,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为国家贡献力量!”学生们感慨。
老街年接待游客约600万人次
在展馆不远处,承恩寺于今年4月重新开放,寺内首次完整展出六铺明代壁画复原藏品,游客可以通过数字互动屏放大查看壁画细节,领略壁画艺术之美。寺内还设有燕京八绝非遗精品展览,汇聚了燕京八绝宫廷艺术精品,吸引游客饱览非遗艺术精粹。
沿着模式口北街一路北上,法海禅寺静静矗立在翠微山脚下,大雄宝殿内十铺明代精美壁画历经近600年依然色彩艳丽。半山腰处,法海寺壁画艺术馆与法海寺遥相呼应,通过数字化手段高清还原法海寺壁画真迹。“不得不说,这条街太有文化气息了,整条街都是景点,很有老北京特色的文化韵味在里面。”市民戚越感慨。
更多惊喜藏在大街两侧的商铺里,街西侧新开的匈牙利葡萄酒和旅游文化体验中心,吧台摆满了各色葡萄酒,为古街打开了国际化交流新窗口。开业一年有余的美山51号是一家西餐、咖啡、民宿复合店,二进的院落恢复了青砖灰瓦的历史肌理,为大街增添一份古朴之美。
傍晚时分,模式口公园里还办起驼铃落日音乐季,人们围在舞台前,聆听民谣、摇滚,跟着节奏歌唱、摇摆,尽情享受夏夜的微风与惬意。“模式口音乐季是我们家门口的音乐节,公园里唱K,再喝杯小酒,这才是夏天的样子。一场音乐会听下来,身心放松,一周的工作压力也跟着烟消云散。”市民王玉霞说。
80多年前磨刀匠支援抗战的地方如今被评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年接待游客数量约600万人次。人们享受着惬意的休闲时光,也被这里的红色历史、红色精神感动着、激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