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刚对美国低头,不到两天又“反水”,中美关税再战,美国服了
发布时间:2025-08-03 06:22 浏览量:1
这事儿得先从冯德莱恩和特朗普那份协议说起。消息刚出来的时候,特朗普的顾问戈尔卡在电视上那叫一个神采飞扬,唾沫横飞地说这是美国的“巨大胜利”,欧盟这是“滑跪投降”,给美国国库增加了海量的收入。
这话听着刺耳,但你看看协议内容,也难怪他这么狂。冯德莱恩不仅同意了对美出口商品征收15%的关税,还打包送上了两个超级大礼包:一是对美投资6000亿美元,二是豪掷7500亿美元购买美国的能源和军火。
加起来就是1.35万亿美元的真金白银。这数字一公布,整个欧洲都懵了。
德国总理默茨当时就气得拍桌子,说这份协议就是给欧盟各国套上的经济枷锁,会把欧洲彻底拖垮。法国总理贝鲁说话更损,直接把这协议称为“特朗普-冯德莱恩协议”,潜台词就是:这事儿是你俩干的,别带上法国和整个欧盟。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更是个直肠子,公开嘲讽说:“冯德莱恩成了别人的早餐,被整个吞下,连骨头都没吐出来。”
老百姓的愤怒更是实在。为啥?咱们算笔账就明白了。7500亿美元的能源订单,分摊到欧盟27个国家,平均一国就得掏200多亿。可问题是,美国的能源又贵又不稳定。就说德国吧,人家跟俄罗斯签了多年的天然气长协,价格公道量又足,凭啥要花冤枉钱去买你美国的页岩气?法国更不用说,自家核电站用得好好的,犯不着去当这个冤大头。
再说那6000亿的投资,更是天方夜谭。现在欧洲经济什么光景?德国的汽车厂在裁员,意大利的中小企业成片倒闭,大家地主家都没余粮了,哪有闲钱漂洋过海去美国建厂?说白了,这就是让欧洲勒紧裤腰带,给美国的经济输血。
还有那个军火采购,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买了美国的武器,转头就得送去乌克兰的战场上消耗掉,等于欧洲出钱,美国军火商赚钱,这算盘打得噼啪响。波兰前脚刚买了批F-16,后脚美国就坐地起价,硬生生涨了30%,这跟明抢有什么区别?
所以,这份协议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张废纸。
果不其然,协议墨迹未干,欧盟的“造反”就开始了。
先是几个主要国家联合起来,公开表示要重新审议协议条款。紧接着,欧盟更是连出四招,招招都打在美国的七寸上。
第一招,食品标准,寸步不让。 美国一直想让欧盟放宽农产品准入标准,好让他们的转基因大豆、激素牛肉长驱直入,欧盟这次公开回怼:一个字都不改,没得商量。
第二招,数字法规,堵死后门。 美国科技巨头想在协议里为自己留后门,规避欧盟的《数字市场法》,欧盟委员会官员直接强硬表态:“协议里不包含任何这方面的内容。”
第三招,投资承诺,口惠而实不至。 对于那6000亿美元的投资,欧盟开始“打太极”,说那只是“部分企业表达了兴趣”,八字还没一撇呢,把白纸黑字的承诺变成了虚无缥缈的意向。
第四招,钢铝关税,反将一军。 也是最关键的一招,欧盟直接挑明,美国必须用关税配额的方式来管理,以求“降低当前关税,确保公平竞争”。这等于直接否定了之前谈妥的条件,要求重新开价。
前欧盟委员蒂埃里布雷东的话说得更直白:“欧盟和美国之间,没有达成任何协议。协议的前提,是双方取得共识。” 这几乎是公开宣布了那份“投降书”的死亡。
美国财政部气得跳脚,指责欧盟背信弃义,没有契约精神。可欧盟这次铁了心不接招,直接怼了回去。
问题来了,前两天还逆来顺受的欧盟,怎么突然就这么硬气了?
压垮骆驼的不是稻草,是来自东方的“王炸”
答案,藏在瑞典的谈判桌上。
就在欧盟内部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特朗普带着搞定欧盟的“成功经验”,信心满满地飞到了瑞典,准备和中国进行第三轮关税谈判。在他看来,连欧盟这样的巨头都服软了,中国还能扛得住?
但他显然打错了算盘。中国,不是欧盟。 我们没有北约的军事捆绑,没有能源的命门被死死拿住,更重要的是,我们手里攥着一张美国无法拒绝的王牌。
谈判桌上,面对美方气势汹汹的制裁清单和关税威胁,我方代表没有多余的废话,直接把一份清单拍在了桌上。
我方代表的语气平静而强硬:“想谈可以,先把对华为的无理制裁取消了,把高端芯片的出口限制放开。否则,别说稀土成品,你们连加工稀土的设备和技术都别想从中国拿到一星半点。”
这话一出,整个谈判室的空气都凝固了。特朗普带来的那些经济学家和顾问们,脸上的表情从傲慢变成了错愕。
什么叫“王炸”?这就是。美国的新能源汽车、F-35战斗机、精确制导导弹,哪一样离得开稀土?而全球90%以上的稀土精炼和加工产能,都牢牢掌握在中国手里。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贸易问题,而是直接掐住了美国高科技产业和国防工业的脖子。
特朗普原本准备好的一大套说辞,瞬间被噎了回去。他引以为傲的关税大棒,在这张稀土王牌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最终,这场备受瞩目的谈判,只能以美方宣布“推迟暂停”而草草收场。那副狼狈的样子,跟几天前在冯德莱恩面前的不可一世,简直判若两人。
瑞典谈判的消息传回欧洲,瞬间点燃了布鲁塞尔的斗志。
欧洲的政客们猛然惊醒:原来,美国的压力不是不能顶回去的,关键看你手里有没有牌,敢不敢打。中国的强硬姿态,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欧盟之前的软弱和妥协是多么的不必要。
正是看到了中国让美国“服了软”,欧盟才有了底气,敢于推翻之前的协议,对美国连出四招,打出了一套漂亮的“反击战”。
第一,永远不要指望别人的“善意”。 很多人曾幻想“中欧联手”,觉得欧盟会在中美之间保持中立。但事实证明,在大国博弈的残酷现实面前,欧盟首先考虑的永远是自己的利益,而且极易在美国的压力下摇摆。指望它在关键时刻“站中国一边”,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第二,想赢得尊重,不能靠让利,只能靠实力。 全球博弈的牌桌上,示弱换不来同情,只会招来更贪婪的压榨。中国之所以能让美国坐回谈判桌,靠的不是我们市场有多大,而是因为我们有稀土,有全产业链,有让对手感到切肤之痛的还手能力。
第三,真正的安全,来自于“内循环”和“科技自主”。 这次关税战再次提醒我们,必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当我们14亿人的消费力真正被激发起来,当我们不再被“卡脖子”,在高端芯片这样的领域实现完全自主时,任何外部的封锁和打压,都将是徒劳的。
欧盟的“反水”,是这盘大棋中的一个精彩回合。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美国重构全球经济体系、围堵中国的战略不会改变。这场大博弈,才刚刚进入中场。
瑞典谈判桌上的那一幕已经告诉世界:那个靠一纸协议就能让别国俯首称臣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