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偶遇退休老头,原来他敦煌壁画是修复高手
发布时间:2025-08-02 13:00 浏览量:1
文/汉水老人家
一笑相逢蓬海路,
人间风月如尘土。
剪水双眸云鬓吐。
醉倒天瓢,
笑语生青雾。
此会未阑须记取。
桃花几度吹红雨。
西宁站的候车室像口倒扣的搪瓷碗,穹顶的日光灯管滋滋作响。
我蜷在塑料椅上刷手机,余光瞥见斜对面的老人。他穿深灰格子西装,袖口沾着站台的煤屑,金丝眼镜后的目光却像敦煌壁画上的飞天,带着穿越千年的温润。
"老弟,这敦煌莫高窟的票好买不?"他突然开口,声音像晒过太阳的棉麻。我这才注意到他脚边立着褪色的帆布行李箱,锁扣上系着枚褪色的校徽——兰州大学1963届。
我们最终挤上同一趟绿皮车,他的中铺正对着我的下铺。列车碾过河西走廊时,他从帆布包里掏出个铁皮盒:"尝尝,我老伴腌的杏子。"果肉酸甜在舌尖炸开的瞬间,我听见他说:"退休后总梦见月牙泉,可真要去了,又怕找不到当年的骆驼刺。"
熄灯后,老人从中铺垂下半截泛黄的日记:"1968年4月5日,我带着右派帽子被押往敦煌。驼队经过鸣沙山时,队长悄悄塞给我块馕饼......"字迹被油渍晕染,像敦煌壁画上脱落的金粉。
"当年我在莫高窟修复壁画,"他的声音混着铁轨的轰鸣,"有次从脚手架摔下来,是当地牧民救了我。他们用驼奶煮草药,说这是月牙泉的恩赐。"月光从车窗斜切进来,照亮他腕间的旧手表,指针永远停在三点十五分——那是我们初遇的时辰。
敦煌的烈日把沙丘晒成熔化的金箔。
老人执意要徒步月牙泉,驼铃在他脚边碎成水晶。"当年我和老伴在月牙泉盟誓,"他从帆布包掏出个青瓷瓶,"她说要等壁画修复完就嫁给我。"瓶底沉着几粒枸杞,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
暮色四合时,老人突然摔倒在鸣沙山脚下。我扶他起来,发现他后颈的老年斑竟拼成月牙泉的形状。"老毛病了,"他喘息着,"当年修复壁画时落下的颈椎病。"月光洒在他苍白的脸上,像极了莫高窟第17窟的供养人画像。
莫高窟的讲解员是个戴面纱的姑娘。"这幅《反弹琵琶》是唐代真迹,"她指着壁画,"你看乐伎的手腕,藏着修复者的暗记。"老人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手帕上洇开暗红的血迹,与壁画上脱落的朱砂形成诡异的呼应。
深夜的敦煌研究院,老人把青瓷瓶交给我:"里面是我修复壁画的秘方,"他摩挲着瓶身的飞天纹,"当年我用骆驼刺熬胶,比德国进口的还好使。"瓶底刻着行小字:"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正是《世说新语》里的典故。
离别的清晨,老人往我手里塞了颗薄荷糖:"吃点甜的,日子会好过些。"糖纸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恍惚间又看见他在鸣沙山摔倒时,从口袋里散落的枸杞,在沙地上连成银河的形状。
如今每当我路过敦煌车站,总会想起那个带着兰州大学校徽的老人。
他教会我,有些相遇是命中注定的星轨,就像鸣沙山的月牙泉,千年不变地倒映着星河。
而那些未说完的故事,终将化作驼铃,在时光的丝绸之路上永远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