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身法灵敏,为何会被三流货色斩手?你看潘金莲夺走了他的什么
发布时间:2025-08-02 08:11 浏览量:1
读过《水浒传》的人都难免有种感觉,即“这故事虎头蛇尾”,一方面是因为七十回之后的剧情属实是有些草率,尤其是征方腊的结局,谁能想到曾经那帮无所不能的梁山好汉最终会以悲剧收场呢?
不过其他二三流角色的死活其实也没多少人在意,但武松这等高人气好汉,同时也称得上是英雄人物的角色,最终也落得断臂之后郁郁而终的结局,就让人有些捉摸不透了。
(武松、潘金莲剧照)
曾经的武松不说天下无敌,至少也是以身法灵门见长之人,他怎么会栽在一个三流高手手中?
一、身法迅捷的武松
《水浒传》中神人不少,比如武松那二龙山认的大哥“花和尚”鲁智深就是力量型的高手,他徒手倒拔垂杨柳的举动着实惊为天人。
而武松呢,他固然力量不弱,但他并非是用蛮力取胜的高手,他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他的身法足够灵敏。
比如他在景阳冈与那只吊睛白额大虫对决时,书中就有这么一段描述:“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
(武松、蒋门神剧照)
武松一跳就能跳十步远,当真离谱。
又如面对蒋门神时,他就使出了书中唯一一招带名称的招式,玉环步、鸳鸯脚:“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
依旧是突出身法的灵敏。
还有梁山征东昌府一战,面对那“没羽箭”张清,那哥们连打梁山十五名头领,就连五虎将级别的高手也没法躲过他的石子,可武松却能做到。
说是:“张清在马上喝声:‘着!’一石子正飞在鲁智深头上,打得鲜血迸流,望后便倒。张清军马一齐呐喊,都抢将来。武松急挺两口戒刀,死去救回鲁智深,撇了粮车便走。”
面对张清的飞石,武松也依旧能全身而退,可见他的身法有多迅捷。
但谁能想到,他却在阴沟里翻了船。
二、意外断臂
征方腊一节的剧情只能用“惨烈”二字来形容,到了结束之时,梁山一方已是十损七八的状态。
不过顺着原著剧情读下来就不难发现,作者对于这段剧情的处理是有些草率的,很多好汉都死得毫无道理。
(武松断臂剧照)
比如孔亮、段景住这些不识水性的人被宋江派去打水战,结果被淹死,还有那“中箭虎”丁得孙,原本以为他这外号是暗示他最终会万箭穿心而亡,可谁能想到,他却是被毒蛇咬死,当真荒唐。
而最荒唐的还要数武松的经历,那“灵应天师”包道乙不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戏份不多,他却能斩断武松一臂,而且他的手段也不算高明。
你且看原著描述:“那包天师在马上,见武松使两口戒刀,步行直取郑彪。包道乙便向鞘中掣出那口玄天混元剑来,从空飞下,正砍中武松左臂,血晕倒了。却得鲁智深一条禅杖,忿力打入去。救得武松时,已自左臂砍得伶仃将断,却夺得他那口混元剑。”
武松能躲过猛虎的扑杀,能躲过张清的飞石,怎么就没躲过这家伙的飞剑?
是这家伙太强?还是武松变弱了?答案或许是后者,而旁人不知原因,那潘金莲却未必不知。
三、武松与潘金莲
武松为何会变弱?
不妨回看他回乡杀嫂的这段经历。
武松杀嫂一事算是正义吗?答案或许并非如此。
在多数人看来,潘金莲谋害亲夫,就是该杀。
(包道乙)
但他们之间那些事原本是没必要闹到这一步的,潘金莲给过武大郎机会,武松也深知这一点。
比如当初潘金莲邀武松喝酒的时候,撩拨了武松一番,继而被武松怒斥,她便跑去向武大郎哭诉,反咬武松一口,说是武松调戏她。
此时武松的反应很奇怪,他没有当面戳穿潘金莲的谎言,而是选择沉默不语,搬离哥哥家。
为何?
你看看潘金莲是怎么嫁到武大郎家的就明白了。
书中写得很明白:“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做潘金莲,年方二十馀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他,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恨记于心,却倒赔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
说白了,曾经的潘金莲都算是半个烈女,她不愿委身那大户,所以被那大户报复性地送给了武大郎,武大郎就好似是她手上的枷锁镣铐一般,所以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离开武大郎。
(潘金莲剧照)
她原本要的只是一纸休书,可武松的隐忍反倒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若直接挑明是嫂嫂勾引自己,那武大郎无论如何碍于情面都要休妻,但他选择隐忍,就成了助武大郎困住潘金莲的帮凶,那一刻,他的人设已经与“正义”无关了。
一个失了正气的人,还算是英雄吗?这样一个人又如何会被塑造成所向披靡的存在?
也正因为如此,施耐庵才给了武松一个高开低走的剧本,相对于那些战死的好汉,他对武松已算仁慈,当然,那也是因为曾经的武松确实是个英雄人物,只是此刻的他,变成了一个俗人罢了。
其实多数人都没理解《水浒传》,施耐庵从来不是为了歌颂这帮绿林狠人,他只是客观地呈现那个时代的悲剧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