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谈: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

发布时间:2025-08-02 04:29  浏览量:1

张学良聊起国民党的败因,总绕不开一个人——蒋介石。

在他眼里,老蒋这个人,太“拧”。他不止一次说过,蒋介石是他见过最没“中心思想”的人。这话啥意思?就是说老蒋的决策,往往不是从国家大略出发,而是从他自己的权力和利益出发。他的核心思想,就是维护他自己的统治。谁对他忠心,他就用谁,不管那人会不会干活。

张学良举过一个特生动的例子。他说,国民党里,能干的人不少,比如白崇禧,那是真会打仗。可蒋介石信不过他,因为白是桂系的,不是他“黄埔系”的嫡传弟子。所以,重要的战役,他宁可用自己的亲信,哪怕是个庸才。结果就是,仗打得一塌糊涂。

这跟咱们现在职场一个道理,老板要是天天琢磨的不是怎么把公司搞好,而是怎么让手下人互相制衡、都听他一个人的,这公司能有好吗?

张学良还提到一个细节,说蒋介石指挥打仗,能把命令直接下到师、团一级。你想想,一个最高统帅,连前线一个团的调动都要管,这是什么概念?说明他根本不信任前线的将领。一个不被信任的团队,怎么可能有战斗力?士兵在前线卖命,将领在前线流血,结果最高统帅在后方遥控,怀疑这个、猜忌那个。

张学良不止一次叹气:“他要用人,就得是他的奴才。他要有本事的人,他又不放心。”

这话说得太绝了。一个组织的失败,根子往往就在一把手。他的格局,决定了整个组织的结局。蒋介石的格局,说到底,还是“家天下”那套,他把国民党当成了自己的私产,把国家当成了自己的公司。这种思路,在那个需要万众一心、救亡图存的年代,简直是致命的。

如果说一把手有问题是根子,那整个组织的腐败,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堆稻草。

国民党后期的腐败,简直是触目惊心。张学良自己就是亲历者。他虽然被软禁,但消息是灵通的。他听说的那些事,比电影还夸张。

就拿抗战胜利后来说,国民党接收日伪资产,本来是件大快人心的事。结果呢?硬生生搞成了一场“劫收”大戏。派下去的官员,个个把接收当成了发家致富的机会。当时民间流传一句话,叫“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

比如孔祥熙、宋子文这些人,都是蒋介石的亲戚。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大发国难财。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美国的援助物资,都能被他们倒卖到黑市上。老百姓看在眼里,寒在心里。

这种烂,是系统性的。张学良说,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互相拆台。中央军、晋绥军、桂军、川军……名义上都是国民革命军,实际上各怀鬼胎。蒋介石的办法,不是去弥合,而是去分化,让他们互相斗,他好在中间“平衡”。

这种“平衡术”玩到最后,就是离心离德。谁也不愿意为这个“大家庭”真出力。淮海战役,黄百韬兵团被围,周围几十万国民党军,眼睁睁看着他被吃掉,就是没人真心去救。因为大家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救了他,自己的部队拼光了怎么办?

反观共产党那边呢?

张学良跟共产党打过交道,西安事变的时候,他跟周恩来有过彻夜长谈。他最大的感触是,共产党有“信仰”

这个词,今天听着可能有点虚。但在那个年代,信仰是实打实的力量。共产党的兵,知道自己为谁打仗——为穷人,为自己。他们能做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国民党的兵呢?很多都是抓来的壮丁,自己都不知道为啥要扛枪。

张学良回忆,他当年在东北,手下的兵,军纪也算好的了。但跟红军一比,还是差得远。红军那种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劲儿,国民党军队里根本看不到。

这就引出了最核心的问题:谁能赢得民心?

战争打到最后,打的不是武器,是人心。

国民党是怎么失去人心的?除了腐败,还有就是脱离群众,尤其是脱离了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

国民党到了城市,代表的是大资本家、大地主的利益。它的经济政策,搞得民不聊生。法币改革,最后变成了刮地皮的工具,老百姓手里的钱,一夜之间变成废纸。202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乡居民收入数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4倍,我们今天依然在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你可以想象,在七八十年前那个差距悬殊、社会保障几乎为零的时代,农民的日子有多苦。

而共产党呢?他们就扎在农村。“打土豪,分田地”,这六个字,在当时就是最有号召力的口号。对于一个几辈子没见过属于自己土地的农民来说,谁能给我地,我就跟谁干。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直接。

所以,你会看到一个奇观:解放战争时期,后方解放区的农民,推着小推车,组成浩浩荡荡的支前大军,给解放军送粮食、送弹药。陈毅元帅后来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这话,一点不夸张。

人心的向背,决定了战争的走向。共产党没有美国的飞机大炮,但他们有亿万农民的支持。这就是最大的战略资源。国民党看似强大,但它站在了大多数人民的对立面,像一座建在沙滩上的城堡,外表再华丽,风浪一来,说垮就垮。

张学良晚年,有人问他,如果西安事变你没抓蒋介石,结局会怎样?

他沉默了很久,说:“国民党还是会败,只不过时间早晚问题。它的失败,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

这句话,是一个历史的亲历者,用半个世纪的囚禁生涯换来的总结。

历史是一面镜子。张学良的口述,就像是擦亮了这面镜子,让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过去的影子,也想明白今天的路。国民党的失败,不是输在军事上,而是输在了政治上、人心上。他们输给了自己,输给了那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