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平安平台”赋能气象防灾!泸定冷碛泥石流成功避险案例受世界气象中心网站关注

发布时间:2025-08-02 02:35  浏览量:1

日前,泸定冷碛泥石流成功避险案例受世界气象中心网站关注。

甘孜州气象防灾减灾成效卓越,特别是泸定县冷碛镇7月4日泥石流成功避险案例,近日受到世界气象中心网站关注,获得国际权威机构的高度认可。世界气象中心(北京)在其官方网站显著位置,专题宣传中国气象部门在早期预警方面的创新实践,重点展示了科技赋能防御山区气象灾害的成功案例。其中,对泸定县冷碛镇7月4日泥石流成功避险案例(及其背后强大的“平安甘孜”集成平台支撑体系)进行了深度专题报道,并向全球推广。世界气象中心(北京)将此案例誉为运用科技创新和高效平台提升山区灾害风险管理水平的典范。

泸定冷碛镇及其他成功避险案例闪耀国际,不仅是对甘孜州依托“平安甘孜”平台构建的现代化防灾减灾体系的最高褒奖,更是中国气象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通过机制创新与平台赋能,不断提升灾害预警精准度和风险防控能力,积极为全球防灾减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生动体现。

平安甘孜平台:智慧防灾的“中枢引擎”
这一国际认可的坚实基础,是甘孜州气象部门今年入汛以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高原复杂地形实际,创新实践防灾减灾“三有”(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三通道”(信息发布通道、应急响应通道、群众转移通道)工作法,全面推行“沟长+点长”基层责任制,并深度赋能“平安甘孜”集成平台建设的结果。

“平安甘孜”集成平台是由州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的综合治理“中枢大脑”,其核心在于打破数据壁垒,整合共享资源,提升预警预防和指挥调度效能。州气象局作为平台建设的关键参与者和核心数据引擎,积极整合优势资源,释放气象数据价值,主导建设并持续优化平台气象模块,使其在防汛防地灾、森林草原防灭火等工作中发挥核心支柱作用。

平台赋能:数据共享驱动精准预警
自平台启用,州气象局搭建高效通道,将全州气象监测站点实时数据、雷电资料、精细化服务产品(含乡镇级森林草原火险预报) 全要素推送至“平安甘孜”平台深度分析。历经2024年服务产品结构化改造提升数据易用性,至2025年应用范围持续扩大,气象数据在多领域发挥关键支撑。

平台驾驶舱实现气象预警与安全态势可视化,进行实时分析、动态研判与精准预警。依托平台强大的信息分发能力,州气象局践行“三有三通道”工作法,将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至“沟长+点长”,直抵具体隐患点位,极大提升预警的精准性、及时性和穿透力。该平台已成为预警“千里眼”和指挥“顺风耳”,为群众避险抢出黄金时间,精准覆盖威胁区,有效维护秩序,促进多部门协同,显著提升全州社会治理与应急能力,筑牢安全发展的气象防线。

成功实践:平台与人协同的胜利凯歌
近期连续的成功避险,是“平安甘孜”平台效能与一线机制完美融合的明证:

·丹巴县“7·2”泥石流成功转移:2025年7月2日23时30分,丹巴县巴底镇邛山沟、骆驼沟发生泥石流。丹巴县气象局提前精准预报、严密监测、及时预警(累计发布预警20期,短信9853条,电话叫应37次),并通过“平安甘孜”平台将预警和实况雨量精准靶向推送至相关“沟长、点长”,成功组织194户439人安全转移。

·泸定县“7·4”泥石流成功避险(世界瞩目案例):2025年7月4日22时10分,泸定县冷碛镇党委、政府接报后,迅速启动“喊醒叫应机制”,组织54名村干部对沿河受威胁群众实施紧急避险转移。泸定县气象局强化预警(发布预警12期,短信11万余条,电话叫应30次),“平安甘孜”平台再次发挥核心枢纽作用,将关键信息精准直达一线责任人。预警及时、巡查到位、转移迅速,涉险170户550人全部提前安全转移,实现人员零伤亡。正是这一高效协同的成功实践,被世界气象中心(北京)作为典范向全球展示。

深化赋能,守护安澜

甘孜州气象局将持续深化“平安甘孜”平台应用,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依托气象云数据大平台与“平安甘孜”集成平台,深化跨部门数据共享融合,释放“1+1>2”的综合效能,通过“传统+科技”双轮驱动,特别是发挥“平安甘孜”平台在数据汇集、分析预警、指挥调度方面的强大能力,持续开展“气象+”赋能行动,将平台作为护航“平安甘孜”建设的核心载体,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贡献更强大的气象力量。

校对/ 卢雪英
责编/ 刘睿娟
审核/ 肖宵监制/ 谭荣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