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门槛,不收费,居民管!东胜这个“2米摊位”火了!
发布时间:2025-08-02 00:39 浏览量:1
不设门槛、不收费用
仅需遵守公约
即可获得2米“创业空间”
群众管理
东胜这个桥边练摊集
超火爆!
摆摊的麻利支起摊位、铺陈家当;买书的低头在书堆里细细淘选、如探宝藏;遛弯的大人牵着孩子的手,在摊位间悠悠踱步……这片小小的空地上,人们怡然自得,一片岁月静好。
这里就是建设街道以“助商惠民”为初衷,彻底打破传统壁垒,不设门槛、不收费用,仅需遵守公约即可获得2米“创业空间”的桥边练摊集。当前摊位中,32%摊主为首次创业,闲物再生区摊位居民自愿交换二手物品;手艺工坊民族刺绣、皮艺等非遗项目带动很多家庭就业;碗坨、麻辣串等美食摊集聚了浓浓人间烟火气 。自7月14日开集以来,这个由居民完全自主管理的练摊集在持续运营下,日均客流量突破300人次。
温馨的生活场景背后是一场城市治理的温暖变革——“市容与繁荣”在这里从不是单选题。那些主动对接、靠前服务的决心,“因地制宜”“便民利民”的原则,疏堵结合、放手居民自行管理的方法,让每个角落都透着“既要”与“也要”的从容。
“我们搭建桥边练摊集这一公益性平台的初衷是为了探索基层治理的新路径,通过居民共商共议的公约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练摊集的设置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基层治理的核心在于‘共建共享’:街道社区搭台,居民自主遵守规则、自发摆摊,最终让‘市容’与‘繁荣’,‘管理’与‘活力’自然融合。”建设街道新丰社区党支部书记熊浛羽说。
居民完全自主管理,那究竟是如何管理的?
市集一角,《桥边练摊集自律公约》的牌子格外醒目。“诚信经营,互助共享,垃圾自清,噪声自律……”每晚收摊,总能看到摊主俯身捡拾零星纸屑的身影。“上周有个年轻人高声叫卖,没等我们劝,老摊主们就主动给他讲公约。”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公约执行不到一个月,未发生一起强制退出事件。摊主互相监督叫卖行为,无需外力干预。相比传统市集管理,桥边练摊集公益性、自发性模式节约执法力量83%,而居民满意度却提升至98.6%。
“来这儿摆摊的人,都喜欢这个氛围,所以大家也都自觉主动地维护秩序。”
——摊主 王晓云
“我出摊会自备一个垃圾桶,客人吃完我顺手就打扫了,环境干净了,大家也爱来。”
——摊主 魏二换
当最后一位顾客离去,摊主们收起折叠桌。今日的市集已经收市,但信任和温暖在“明天见”的约定中,在每一个微小却踏实的归属感里,持续生长。
暮色四合,桥灯次第亮起,记者在离开前回望眼前的市集:温暖的橘黄光晕,温柔的包裹着这片流动着书香、饭香、人声与歌声的小小热土。桥边的故事证明,当社区搭台赋予信任,当群众自发成为主角,当政府敢于放手、善于引导,当居民真正成为社区的主人,那些关于"市容与繁荣""管理与服务"的二元对立便会自然消解。桥边练摊集正是公益性、自发性市集对城市治理温度最朴实的诠释。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